大型運輸機
大型運輸機 |
中文名: 大型運輸機 起飛總重量: 超過100噸 包括: 軍用、民用 巡航速度: 800-900千米/時 簡稱: 大運 |
大型軍用運輸機一般指最大起飛重量超過100噸的軍用運輸機。有時也習慣將大中型軍用運輸機稱為大運。另外軍用運輸機本身按用途劃分,又分為戰略運輸機和戰術運輸機兩類。
戰略運輸機主要承擔遠距離投送(一般指洲際),最大起飛重量一般指超過150噸,載重超過40噸,正常裝載航程超過4000千米,代表機型有C-17、伊爾-76、運-20和安-124等。
戰術運輸機一般為中小型飛機,主要在戰區附近承擔近距離運輸任務,起飛重量60-80噸,載重量20噸左右,航程3000-4000千米,大多安裝渦槳發動機,代表機型有C-130、安-12和運-8、運-9等。[1]
目錄
概述
大型運輸機是指起飛總重量超過100噸的運輸類飛機,包括軍用、民用型。現代大型運輸機的航程已達數千甚至上萬千米,基本可實現跨洲際部署,經空中加油後,可實施全球輸送。大型軍用運輸機的裝備數量、技術水平和運載效能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是否具備"戰略空軍"能力的重要標誌。
在當今世界軍事強國中,大中型軍用運輸機,我們習慣稱之為大運,是其軍用飛機中的重要機種之一,在規模化軍事行動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這類機型具有快速運送大量兵員、武器裝備和其他軍用物資到作戰前線的能力,確保部隊戰略機動、戰術投送的規模化、快捷性和突然性,在近年來多次現代戰爭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由於大型軍用運輸機用途廣泛,因此還可作為空中預警機、空中加油機、電子干擾機、海上巡邏機。特種任務飛機等支援機型的改裝基礎平台。因此,各世界大國都把自行研製和擁有大中型軍用戰略運輸機,作為本國空軍是否具備戰略運送能力、是否具備快速機動能力的標誌;而由此類飛機改裝的大量支援機隊作為空中作戰的力量倍增器,可以使得戰局在最大程度上朝着對己方有利的方向發展。
現役軍用運輸機運輸能力:1-安225"哥薩克人",250噸;2-安124"魯斯蘭",150噸;3-C-5"銀河",120噸;4-C-17"全球霸王III",77噸;5-C-141"星",41噸;6-伊爾-76"耿直",40噸;7-C-135A,37噸;8-CC-150 "北極星",34噸;9-Y-8"運八",20噸;10-C-130H"大力神",19噸。
作用
大型運輸機當然不只是為陸軍出苦力
大型運輸機,從表面上,僅僅是承擔運輸任務的一種輔助性機種,擔任物資和部隊空運任務。從運輸機這個基本的用途來看,其價值看起來並不是很大,更多是一種為陸軍服務,給陸軍出力的苦力型機種。大型運輸機的特色是載重量大、機體內容積大,運載物資和部隊方便,對於空軍本身奪取制空權和利用制空權進行對地攻擊的任務,看似沒有幫助。
美軍半數運輸機不執行常規運輸任務
但是實際上,大型運輸機雖然看起來是輔助性機種,實際上其運輸物資和部隊的任務在其主要使用中反而是次要的,其巨大機體和運載能力帶來的良好擴展性,使得其成為了攻守兼備和攻擊型空中力量不可或缺的支柱力量。
以美國空軍為例,在冷戰末期,其承擔非運輸任務的大型運輸機,包括C-135系列、KC-10和波音747等,總裝備數量近千架,而承擔運輸任務的C-5和C-141不足500架,這就足以說明運輸機並不是只能運輸的機種了。在具有進攻能力的空軍中,大型運輸機以及其各種派生型,地位並不比各種主戰飛機低,在大型運輸機基礎上發展的預警機、加油機,堪稱是現代空軍力量的倍增器。
功能
在以信息化為主導的現代戰爭中,由於戰爭的突發性強、強度高、節奏快、物資消耗巨大,從而對作戰部隊的快速反應、機動作戰能力和持續作戰能力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個國家空中輸送能力的大小,在某種程度上已逐步成為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之一。
現代大型軍用運輸機大都具備了強勁的發動機和良好的空氣動力特性,其巡航速度一般可達800-900千米/時,是陸上運輸速度的15倍,海上運輸速度的25倍,因此可以說是這三種運輸手段中最快捷的。現代大型運輸機的航程已達數千甚至上萬千米。基本可實現跨洲際部署,經空中加油後,可實施全球性運輸。所以,軍用運輸機尤其是大型軍用運輸機的裝備數量、技術水平和運載效能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是否具備"戰略空軍"能力的重要標誌。
從近年來發生的幾場高技術局部戰爭來看,大型軍用運輸機均率先出動,動用的規模已接主戰飛機。大規模應用大型運輸機,直接提高了整個部隊的機動和快速反應能力,加強了對戰爭進程的控制能力,增強了部隊的持續作戰能力。據統計,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美國使用的軍用運輸機和臨時徵用的民用運輸機共向海灣地區運送了539000噸的貨物和近50萬名各類作戰人員,執行了14000次遠程運輸任務。即使在是作戰行動相對分散的阿富汗反恐戰爭中,美國動用的大型軍用運輸機如C-5和C-17。也達到了140架。在伊拉克戰爭中,美國出動C-17、C-130、C-5。C-141等大中型運輸機,執行了2萬餘架次的飛行任務,運送兵力約30萬人次,運送貨物12萬噸。美軍的強大空運能力為實現其戰略構想創造了條件,也滿足了戰場中快速機動運輸的要求。
綜合分析來看,現代化大型軍用運輸機在現代化戰爭中的主要作用如下:
一是能夠實現作戰部隊的快速部署。大型軍用運輸機由於速度快、運載能力大、航程遠,因而可以快速空運兵員、作戰裝備與軍用物資到達指定地點,對作戰部隊實施快速部署或補充。以儘快形成對敵方的最大戰略威懾。當威懾力量起到作用時。甚至可以免動兵戈,而當這種部署不能震懾敵對勢力時,這支威懾力量就可以迅速投入戰鬥。在海灣戰爭中,美第82空降師領命後在48小時內從美本土啟程,跨洲越洋,遠程奔襲上萬千米,作為快速機動力量首先進入沙特,第101空中突擊師也緊隨其後。緊急部署于海灣地區,對後來軍事行動的展開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海灣戰爭的空降作戰中,多國部隊把主降地點選擇在伊拉克縱深處。該處伊軍的防禦力量薄弱,同時又關聯伊軍縱深的要害目標。多國部隊占領該處後,建立"眼鏡蛇"前方作戰基地,以此為跳板,採取"蛙跳"戰術,迅速突入到幼發拉底河畔,協助地面部隊切斷伊軍的退路,為擊潰伊軍創造了先決條件。
二是能夠使部隊保持持續作戰能力。由於高技術武器裝備在現代戰爭中的大量應用,裝備、彈藥、油料和其他物資等消耗量異常大,如果不能提供及時的補給和更替。很可能會對戰爭的結局產生致命影響。在伊拉克戰爭初期,由於美軍第3機步師推進速度過快,後勤補給一度出現困難。為儘快擺脫戰場被動局面,美軍使用其最先進的C-17大型戰略運輸機,給第3機步師及時運送了彈藥、食品、藥品等物資,緩解了供求矛盾。據不完全統計,美軍在海灣戰爭中總計消耗各類物資高達3000多萬噸,是整個朝鮮戰爭的近50倍。由此看來。要保持部隊的持續作戰能力,就必須有便捷、快速、高效的大型空運保障力量做支撐。
三是能夠保障執行特種作戰以及和平時期執行抗震救災和國際人道救援等任務。大型軍用運輸機由於持續航程遠,因此在戰時可以把執行特種作戰任務的成建制部隊投放到特定區域,有時甚至連同人和裝備同時投運,極大的提高了戰爭的突然性和有效性。而在越來越多的抗震救災和國際人道救援行動中,大批的大型軍用飛機在人員轉移、救災物資運送、救援人員和裝備的運輸等方面大顯身手。在我國去年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中。除了我國的大型軍用運輸機把大批人員和物資運送到地震現場之外,美國的 大型軍用運輸機也曾把美國捐獻的救災物資空運到了四川汶川。
根據分析資料顯示。具備戰略空運能力是現代化戰爭勝利的重要保障。美軍的戰略機動15%的運輸量是由大型軍用運輸機來完成的,實施遠程作戰的戰略轟炸機、戰術戰鬥機等也主要依靠運輸機來保障。美軍運輸機部隊在歷次海外戰爭中都發揮了重大作用。以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為例。其運輸機部隊共執行任務約15940架次,運送了10餘萬噸物資和1327.6萬兵員,空運的人員總數占美軍參戰人員總數的79%。
現狀
正因為大型軍用運輸機在未來戰爭中將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現在各國才越來越重視對這類機型的研製和發展。但是因為這類機型研製技術要求高,研製費用耗資巨大。而且研製和試驗周期長,所以當今世界上大型軍用運輸機的發展很不平衡。美國是擁有大型軍用或民用運輸機種類。數量最多的國家,其大型運輸機,代表着當今世界大型運輸機的最高發展水平。俄羅斯在大型軍用或民用運輸機的研製和發展方面,僅次於美國。而目前能獨立研製大型軍用運輸機的國家只有美國、俄羅斯和中國,雖然因為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力量有些削弱,但仍具備一定的大型軍用運輸機研製水平。儘管目前獨立的烏克蘭、烏茲別克斯坦分別接管了當年蘇聯的安-124等的生產線,但如果不與俄羅斯合作仍不具備獨立研製生產大型運輸機的能力。歐洲國家雖有A400M大型軍用運輸機項目,但在投資和研製工作量分配上仍存在巨大分歧,要實現實際交付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國於2013年1月26日下午試飛了首款自主戰略重型運輸機"運-20",標誌着我國也能研發和製造大型運輸機。
大型軍用運輸機從作戰使用上來劃分,可分為戰略運輸機和戰術運輸機兩類。主要承擔遠距離(一般是洲際間的)、大量兵員和大型武器裝備及物資運輸任務的軍用運輸機稱為戰略運輸機。這類運輸機具有的特點是:載重能力強、航程遠,起飛重量一般在150噸以上,載重量超過40噸。正常裝載航程超過4000千米,能空降,空投和快速裝卸,主要是在遠離作戰地區的大型/中型標準機場起降,必要時也可在野戰機場起降。美國的C-5、C-17,俄羅斯的安一22、安-124、安-225、伊爾-76,中國的運-20等都屬於這類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