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大基山北朝摩崖刻石

  大基山北朝摩崖刻石

大基山海拔478米,自山谷至山顶分布历代摩崖刻石24处。北魏光州刺史、著名书法家郑道昭于公元512年在此山留下宝贵题刻12处,均刻在山内险峻的摩崖之上,主要刻石有《登大基山诗》、《中明之坛》等,同云峰山郑道昭刻石成一体,同为国际书法旅游专线,每年接待日本书法团体约600人次,1998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录

简介

大基山又名道士谷,上千年来,是道士、道姑修身养性的好去处,至今仍留有道观庙宇古迹,宋末元初著名道士、全真教七真人之一邱处机曾在此修炼,并在西山摩崖留有题刻。近几年来,日本书法界为保护大基山的郑道昭刻石先后捐资630万元,建造了四个保护碑亭,成为佳话。该景点因为古时为修炼之所,所以山深林茂,目前尚不具备其它旅游要素,但是交通很方便,从城区沿莱海。张强教授说:“我们以往的研究方式,注重在金石学,注重在从一般的角度上去衡量这个人物。比如说他是个官员。他政务之余,厌世、逃脱世俗。然后就是乐仙好道,我觉得这个一般性的结论还是有问题的。因为我们是站在今天这个经验上。来去看他对那个时候政务的那种厌恶,隐逸山林,逃避现实。但后来我发现没这么简单。所以在这个新发现之后就开始追问,郑道昭,他为什么要刻这个东西?”

评价

位于烟台莱州的云峰山名胜古迹众多,自山麓至山顶,分布历代刻石37处,闻名于海内外的北魏光州刺史、著名书法家郑道昭于公元511年,在此山留下了宝贵题刻17处,均刻在山内险峻的摩崖之上。郑道昭被誉为“北方之圣手”,著名的《荧阳郑文公之碑》字体承隶启楷,书法谨严浑厚,苍劲飘逸,历来为金石家、书法家所推崇,是研究中国字体演变和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9月6日,两江学者、四川美院的张强教授专门来到莱州,为他所研究的郑道昭文化课题进行考察。张强曾是山东艺术学院最年轻的教授,山东省美术学史论专业的开创者,曾任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系系主任,重庆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当代视觉艺术中心主任。现为中国省部级专家“两江学者”,四川美术学院二级教授,当代国际著名的艺术家,北朝刻石研究专家。2015年,他在青州玲珑山上首次发现了一处郑道昭的摩崖刻石,这让他对郑道昭的“观念书写”行为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以此为课题深入考察。[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