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大墩子遺址,位於位於蘇魯邊境,屬江蘇省邳州市四戶鎮竹園村,為新石器時代遺址,遺址下層為青蓮崗期,中層為劉林期,上層為花廳期。大墩子遺址平面近圓形,直徑約250米,占地面積5萬平方米,發掘出6000餘件器物和554座墓葬。大墩子遺址與山東大汶口文化為同一種族類型,該遺址的發現,為研究大汶口文化各時期特點以及其相互關係等問題提供了重要資料。 2006年5月25日,大墩子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文名稱 大墩子遺址

地理位置 江蘇邳州市四戶鎮竹園村

氣候類型 溫帶季風氣候

占地面積 5萬平方米

開放時間 全天

門票價格 免費

保護級別 第六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Ⅰ-71 所處年代 新石器時代

目錄

歷史沿革

1962年12月,南京博物院進行考古調查時,大墩子遺址被發現1963年11月12日-12月21日,為了配合生產隊挖山芋窖,南京博物館考古人員對大墩子遺址進行發掘,發掘地點主要在遺址中部,開了5條探溝,每條探溝南北寬2米,東西除了一個探溝長9米外,余為10米,加上清理上層墓葬時的擴方,發掘面積128平方米。1966年3月17日-5月5日,南京博物院結合廈門大學歷史系考古組畢業班學生實習,對大墩子遺址進行了第二2次發掘,發掘共開12個探方,位置仍集中在中部,發掘面積540平方米。1976年,南京博物院配合南大歷史系考古班辦學,第3次對大墩子遺址發掘。這次,發掘5個探方,發掘面積250平方米。

遺址特點

大墩子遺址所在是一片平原,東有大道口、西北有竹園、西南有小馮家3個村莊,與遺址相距均在1千米左右。附近有東伽河、西伽河和宋家溝,東咖河(文河)在遺址東約1千米,西伽河在遺址西約7千米,宋家溝(中伽河)鄰遣址西側,源出山東省蒼山縣,經小馮家和鳳皇莊入西伽河。大墩子遺址突出附近地面約4.3米,為一漫坡狀的土墩,其範圍因邊沿受淤,平面近圓形,直徑約250米,占地面積5萬平方米。

文物遺存

大墩子遺址文化層距地表較淺,基本上去掉表層20多厘米厚的耕土,就能露出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堆積層。文化堆積層較厚,平均在2-5米,先後發掘出6000餘件器物和554座墓葬[1] 。出土10件彩陶器,有8件出土於大汶口文化早期文化層內,2件出土於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地層內。大汶口文化早期地層內的8件彩陶器中,有2件陶缽、2件陶盆。出土1件繪八角星花紋圖案的陶盆。早期地層出土4種彩陶器,多為紅衣上加繪以線條紋為主的黑彩,其器形如罐形鼎、三足高柄杯等。遺址中還出土農業生產工具,如大量翻土用的石鏟,收割用的獐牙勾形器、石刀、古鐮,碾磨穀物的石磨棒。此外,出土古魚鏢、鏃、網墜等工具和鹿、牛、魚、龜、蚌等殘骸。1963年,南京博物院在大墩子遺址發掘了36天,發掘共出土石器56件,角、骨、牙器168件,陶器197件,發現墓葬44座,隨葬品206件 。1966年,南京博物院在大墩子遺址發掘墓葬300座,出土3025件文物 。1976年,南京博物院在大墩子遺址發掘墓葬211座,平均1.24平方米就有1座,出土器物1500多件,較重要的有玉雕豬頭和獸頭,禽身陶塑象等數件。

研究價值

大墩子遺址與山東大汶口文化為同一種族類型 ,大墩子遺址大汶口文化早期地層出土的文物具有強烈的仰韶文化特點,有的又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這類彩陶遺存,一方面繼承和發展了大汶口文化的彩繪技術,同時又在西方仰韶文化的強烈影響下,產生了一種具有仰韶風格的彩陶器。比較研究發現,大汶口文化早期約略晚於中原的仰韶文化,而大汶口文化之前的北辛文化約與中原仰韶文化同時。出土的實物資料,見證了大墩子遠古先民各時期社會性質和發展,同時也是研究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之間文化關係重要依據,是沿海地區和中原文化之間相互關係的例 。

保護措施

2006年5月25日,大墩子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徐州市人民政府設立大墩子遺址保護範圍:遺址上整個果園,占地面積5萬平方米;建設控制地帶:北至果園北50米,南至果園南50米,西至小河東岸,東至果園東50米,占地面積7.5萬平方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