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房身鎮
吉林省德惠市大房身鎮耕地面積為10171公頃。本鎮地處德惠市以東,2005年與楊樹鎮合併為一鎮,從此成為本市最大鎮之一。鎮政府設在原楊樹鎮,距德惠市32公里。交通便利,德岔、德榆兩條公路從境內橫穿而過,程控電話網,互聯網絡覆蓋全鎮各個角落。具有亞溫帶的氣候,一年四季分明,夏熱冬寒,多丘陵地貌,沃野千里的黑土地,適宜農作物生長,主產糧是玉米,也有很多水稻種植區,主要分布在黑魚村、東化吉、西化吉、頭道等村。教育資源,德惠市二十一中學,德惠市二十二中學,大房身鎮中心小學,大房身鎮楊樹中心小學等。特別是玉米,產量(總量)是全市最多的鄉鎮之一。[1]
目錄
簡介
大房身鎮位於德惠市東部,距德惠市城區25千米。鎮政府駐南山。
嘉慶初年為長春府朱城子照磨廳懷惠鄉五甲,民國時為德惠縣一區。偽滿時為德惠縣大房身保,並設有大房身警察署。
本鎮面積273平方公里,人口6.4萬。有漢、滿、回、朝鮮等民族。2005年,撤銷楊樹鎮,將其所轄行政區域劃歸大房身鎮管轄,鎮政府駐地移至原楊樹鎮駐地楊樹。
德(惠)岔(路口)、德(惠)半(拉山)公路過境。
大房身鎮位於德惠市東部,東經126度5分、北緯44度35分,距德惠市區30千米。轄7個居委會、25個行政村。德(惠)大(坡)、德(惠)岔(路口)、德(惠)半(拉山)公路過境。
沿革
清乾隆年間開發,嘉慶初年為長春府朱城子照磨廳懷惠鄉五甲,民國時為德惠縣一區。偽滿時為德惠縣楊樹村公所、大房身保,並設有大房身警察署。國民黨時為楊樹等鄉公所。1949年為楊樹區、大房身區,1956年置楊樹鄉、大房身鄉,1958年改楊樹公社、大房身公社,1984年改楊樹鄉、大房身鄉,1985年大房身撤鄉設鎮。1997年,大房身鎮面積142平方千米,人口3.3萬,鎮政府駐大房身,轄東王家爐、姜家店、常新、大房身、仇家粉場、西北天、吉旦溝、東盛堂、高台子、富寧、梨樹園子、長春嶺、西王家爐13個行政村和東盛、中心、鎮西3個居委會;楊樹鄉面積128平方千米,人口3萬,鄉政府駐楊樹屯,轄東化吉、夏家、東夏家、二道、北卡路、黑魚、頭道、南卡路、羊草溝、楊木林、西化吉、東三家子12個行政村。?年,大房身鎮面積147平方千米,人口34357人,鎮政府駐南山,轄大房身、仇家粉場、西北天、吉旦溝、東盛堂、高台子、富寧、梨樹園子、長春嶺、姜家店、常新、東王家爐等13個村以及?個居委會;楊樹鎮南北長15千米,東西寬13.75千米,面積131平方千米,人口31398人,鎮政府駐楊樹屯,轄北卡路、二道、楊木林、東夏家、夏家、西化吉、洋草溝、頭道、東化吉、東三家子、南卡路共12個村,115個村民小組。2005年,撤銷楊樹鎮,將其所轄行政區域劃歸大房身鎮管轄,鎮政府駐地移至原楊樹鎮駐地。
行政區劃
轄東王家爐、姜家店、常新、大房身、仇家粉場、西北天、吉旦溝、東盛堂、高台子、富寧、梨樹園子、長春嶺、西王家爐、北卡路、二道、楊木林、東夏家、夏家、西化吉、洋草溝、頭道、東化吉、東三家子、南卡路25個村委會和東盛、中心、鎮西等居委會。鄉鎮企業有陶粒岩、農機、制磚等廠。[2]
自然資源
大房身鎮是農業大鎮,全年產玉米為55200噸,玉米稱為800萬噸。稻草為5000噸。這些一資源可為飲料加工業和飼養業提供充足的原料。
同時,優質地下礦泉水。日產礦泉80噸。進行規模開採,每小時可達到800—1000噸。
除了這些客觀物化資源外,還有未實的勞動力資源,全外鎮總勞動力8000粉,能離開家外出打工的有5000人。
專業村屯
吉旦溝村六社,耕地面積70公頃,人口219人,73戶,勞動力為82人。有大棚戶為43戶。
大棚黃瓜310噸,產值為49.6萬元;
甜瓜產量:16萬斤,產值10.4萬元
大白菜:120萬斤,產值為8.4萬元。
總產值為:68.8萬元。占全屯總收入的51%。
經濟發展
農業總產值2001年達到12900萬元。工業產值達到1180萬元。
農業支柱產業為玉米,年產玉米為55200噸,產值為3864萬元。
工業支柱產業:
釀酒業,年產60度白酒200噸,(產值)其中:中低檔瓶裝白酒2000箱。總產值400萬元。
礦泉水,年產礦泉水及飲料共2萬噸,總產值224萬元。
全鎮人均收為(2002年)2743元。
發展
圍繞主導產業,謀劃黨群經濟聯合體建設
合鄉並鎮後行政村增到25個,擴大了產業優勢,種養業具有一定的規模,具備了生產自己的拳頭產品、實現規模經營、提高市場競爭力、變買方市場為賣方市場的有利條件。圍繞主導產業,推動農產品市場化進程,確立「依託主導產業,打造本地品牌,擴大產業優勢,推進市場進程」的工作思路。針對東化吉、西化吉、黑魚三個有綠色稻米生產基礎的村,成立大房身鎮優質綠色稻米生產合作社;針對烤煙發展較好的7個村,成立大房身鎮烤煙黨群經濟聯合體。同時,在東化吉村組建東化吉村優質綠色水稻生產合作社,在東三家子村組建東三家子村黃牛養殖黨群經濟聯合體,在頭道村組建了頭道村生豬養殖黨員合作社。
面對市場,積極指導扶持黨群經濟聯合體發展
大力扶持,確保聯合體起好步。主要進行資金和政策扶持。
精心指導,打造聯合體拳頭產品。第一要提高科技含量,第二要打造產品品牌。
積極協調,解決發展中的問題。第一要協調資金貸款,第二要協調內部利益關係,第三要協調聯合體註冊。
注重實效,切實發揮黨群經濟聯合體的作用
促進產業發展。
改變農民弱勢地位。
培養鍛煉黨員幹部。
發展壯大黨的力量。[3]
名優產品
大房身鎮除了是著名玉米產地外,還盛產:
烤煙:
面積為2650標畝,即176.67公頃。
產量為3445056.5公斤
產值為2039478.48元
大豆:
面積為500公頃
產量為1250噸
產值為275萬元
蘇子,100公頃
產量:250噸
產值:75萬元
礦泉水:
年產優質礦泉水10萬噸,尚待開發利用。此礦泉水以經省、市地質部門、礦產、衛生部門專家論證含有對人體所需的十餘種礦物質。
黨政建設
黨員和領導幹部加強黨性、品行修養,要做到「五個表率」。
做政治堅強、理想堅定的表率。堅定正確的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是講黨性,加強修養的首項要求。新時期講黨性,做政治堅強、理想堅定的表率,就是要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堅定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堅定對黨的領導的信念。
做思想純潔、道德高尚的表率。德是立身之本,德是事業之基。做人無德,什麼事都做不成;為官無德,一分威信也不會有。
做嚴守規矩、嚴於自律的表率。黨員幹部嚴格自我要求、帶頭遵章守紀,既是自我完善、修養黨性的必然要求,更是黨的建設之必需。黨員幹部既是群眾的榜樣,也是群眾的一面旗幟,「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講的就是這個道理。作為共產黨員更應自覺講紀律、守規矩。
做顧全大局、團結和諧的表率。「懂團結是大智慧、會團結是大本事」,團結和諧是人生最可貴的優秀品質,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上下同心、步調一致、互助友愛的團結和諧狀態。
做克己奉公、淡泊名利的表率。正確對待自己,善於辨證地看待自己的長與短、得與失,自信而不自負,淡然而不浮躁,謙虛而不自傲;正確對待組織,處理好個人願望和組織需要的關係,講黨性、講大局;正確對待名利,不為名所累,不為利所縛,不為欲所惑,真正樹立起黨員幹部淡泊名利、立黨為公、勤政敬業的好形象。[4]
社會生活
房身鎮集郵協會有5個分會,擁有在冊會員180人,集郵愛好者300餘人。該鎮常年舉行各類主題的集郵展覽。
大房身鎮集郵協會成立於1986年,最初時由3名集郵愛好者發展起來。在上級相關部門和當地政府的支持下,積極開展活動,通過走村串戶,舉辦集郵展覽,很快吸引了大批的集郵愛好者。
集郵活動富有農民自己的特色。一枚枚郵票像一扇扇小窗口,打開了農村閉塞生活的精彩之窗。
舉辦的郵展也以反映農村生活為主,如《黑土地的金秋》、《在希望的田野上》。
集郵協會定期開辦講座,講授郵票知識,教農民如何做貼片等。同時在鎮政府的支持下,協會將集郵活動與農村各項工作有機結合,如鎮裡開展計劃生育宣傳,集郵協會利用專題郵票和計生圖片編排了一期有關計劃生育知識的宣傳欄,在宣傳了國家政策的同時也傳播了集郵知識。類似的大型活動如鎮文化活動周、農民藝術節以及中小學藝術節、運動會等,集郵協會也會積極地參與進來,因此吸引了很多的農民和中小學生加入到了集郵隊伍中來。
協會因地制宜,辦起了富有農民特色的「炕頭」郵展。在農家炕上、牆上擺掛起了農民自己設計的郵票。
經過20年的發展,目前大房身鎮集郵協會成為全國聞名的農民集郵協會,協會不但多次被評為全國、省、市集郵先進集體,還有多部郵集在全國青少年郵展或省、市舉辦的郵展中獲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