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軍隊有火器加持,為何還打不過努爾哈赤的弓箭大刀?
明軍 |
大明軍隊有火器加持,為何還打不過努爾哈赤的弓箭大刀?明朝軍隊的裝備一直比較精良,火器裝備一點都不少。鳥銃、弗朗機、虎蹲炮等裝備,早已全面升級,冷熱兵器混搭戰術,出名成熟到恐怖,上戰場就旋風般狂掃,典型打日本,把二十萬日本「戰國精英」,從陸地到海上一路狂轟,直把幾萬日本人轟進露梁海里餵魚。強大嗎?強大![1]
但到了萬曆年間,軍隊的火器雖然普及了,但已經是外強中乾,不幸的是還被努爾哈赤看出來了。。
大明的火器生產,有個大毛病:部門極多,相互制約也多。。隆慶年間起鐵腕閣老坐鎮,朝廷下決心撥專款,自然能開足馬力出成果。可等到萬曆帝親政,開發一個新武器,卻是群狼爭肉,工部戶部兵部為利益猛掐。萬曆皇帝最後活個稀泥,好好的先進武器,也就扯皮扯沒。
同樣扯皮的,就是明軍的火器訓練。火器這武器再厲害,要用好也要有訓練保障。隆慶至張居正改革時期,明軍火器戰力強,一大原因就是火器訓練抓的牢,典型代表是戚繼光,除了日常有操練,隔幾年還有大型軍事演習,橫掃天下的殺傷力,就是摸爬滾打練出來的。
但到了萬曆中後期,這事也就不靠譜。好些軍隊人員都缺編,訓練更缺乏,邊軍原先固定的「團操」等訓練,基本都是多年不搞。所謂強大火器,基本就是擺樣子,真上戰場多數人不會用,也打不准。
隨着萬曆中後期財政危機加劇,明朝的軍費也常年一縮再縮,火器產量大減,質量也糊弄。軍器局發的火器,好些都粗製濫造,以至於一些軍隊,拿到朝廷發的火器,都是先倒手賣掉——換錢請工匠自己造好的。
如此扯皮帶扯淡,明軍的戰鬥力,也就大幅度下降。等到努爾哈赤真箇扯旗造反,明朝調九萬人馬大舉討伐時,火器裝備卻嚴重不足,還要靠薊遼總督汪可受在山海關加班加點臨時趕造。更要命的,是火器使用人員的問題。以戶部郎中馮汝京的呼籲:其中五千多火器兵,竟是從沒用過火器,還得臨時加班加點現練。
而作為晚明強悍的對手,八旗軍的真實火器水平,又是啥樣?
從薩爾滸之戰慘敗起,急了眼的明軍,軍工產業火速開動,之後三年裡,上萬件新式火器和九萬多斤火藥發往遼東前線,但無奈明軍戰場表現太差,大多火器也全都被八旗繳獲。
如此運輸隊般送上門的大禮,努爾哈赤也不敢怠慢,而且一直處心積慮,到遼瀋大戰時,八旗卻已有了技戰術水平極高的火器部隊。
比如薩爾滸戰役時,八旗用來做掩體的松木戰車,到了天啟年間的遼瀋戰役時,竟升級成了火器戰車,射術精良的八旗火槍兵以戰車為掩體,一邊衝鋒一邊射擊,特別是渾河野戰,面對明軍擅長火器的川浙軍團,更是造成極大殺傷。
也正是這場數萬八旗死磕萬餘明軍的渾河大血戰上,傷亡慘重的八旗軍,更是靠了剛被收編的瀋陽明軍炮隊開火,這才打開了明軍防線,最終取得慘勝。
後金起家的時候,雖說經濟和制度,都是各種野蠻落後,可比明朝強的一條,就是軍事動員體制。放在火器這事上,更是集中力量開發,從造火器到推火器再到練火器,樣樣都高效。所以加上萬曆年間的天災人禍,大明註定了悲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