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治鄉
歷史沿革
大佛鄉名歷時一百多年,文革後期原高梁區的領導為了有新意,改為大治鄉。78年鄉政府柝木串架瓦房,修了辦公、住宿樓,有點簡陋,三年後成了危房,花了十二萬改建,室內有了套間。92年8月撤處並鄉建鎮,大治鄉併入高梁鎮。高梁鎮域大了,對邊遠山村管理不便,群眾到政府辦事也難。在鄉幹部和一些群眾的要求下,東興區委、區政府於1995年8月下文,將大治鄉從高梁鎮中分出來,還原了大治鄉原貌,鄉政府復歸大佛場原址。1996年籌集資金80萬元,在原大佛糧廠地址上,修起建築面積1426平方米(除去已出售的204平方米)的政府綜合樓,7月鄉政府從占468平方米的舊樓,遷入了新府。2002年鄉政府籌資30萬元,修建政府辦公樓,建築面積780平方米,自此鄉政府形象煥然一新。
基礎設施
截止2003年底鄉轄區內有團結水庫一座,養蠶專業戶1盧,個體工商戶50餘戶,信用社1個,糧管所1個,自來水廠1個,郵政代辦所1個,衛生院1所,中心校1所,農貿市場1個。
社會事業
該鄉建立了安全事故預警和應急機制,明確目標責任,將安全生產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做到機構、人員、職責、經費四落實;全面貫徹落實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制,實行領導分片管理和"誰聯繫誰管理,誰違規誰負責"的原則;同時把安全生產工作列入了綜合目標考核,與各村、各單位簽訂目標管理責任書,並繳納安全生產保證金,實行"對獎對懲"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