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狼毒
大狼毒 |
中文學名:大狼毒 拉丁學名:Monotropa uniflora L. 別稱:格枝糯、烏吐、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大戟目 科:大戟科 屬:大戟屬 |
大狼毒,中藥名。為大戟科植物大狼毒Euphorbia nematocypha Hand.-Mazz.的根。分布於雲南。具有化瘀止血,殺蟲止癢之功效。常用於創傷出血,跌打腫痛,瘰癧,疥癬。[1]
目錄
形態特徵
大狼毒:又名搜山虎、土瓜狼毒。多年生草本,高35-55cm。全株含白色乳汁。根圓錐狀或圓柱狀,直徑1-3cm,外皮淡褐色,無側根或有少數側根。莖簇生或單一,圓柱形,綠白色,紅色或下部綠白而上部有紫紅暈,不分枝或上部有分枝。單葉互生;無柄;葉片橢圓狀披針形,橢圓狀長圓形、披針形至長卵形,長2-5.8cm,寬0.7-1.9cm,先端短尖而鈍,基部楔形,全緣,上面綠色,下面灰綠色,有時帶紅暈。花淺黃色,花序頂生或近頂腋生;頂生花序具5-9枚花梗排列成傘形,基部具5-9枚葉狀苞片,成兩輪;腋生花梗單一,花梗頂端着生一杯狀花序或再作2-4傘狀分枝;總苞淡綠黃色,具縱棱,先端5裂,裂片倒卵形,先端微凹或全緣;外側腺體4-5枚,長圓形,橘紅色或杏黃色,內面具白絲毛;雄花多數,通常1-3雄蕊伸出腺體之上,花絲頂端分叉成2個花葯;中間雌花1朵,花梗較花絲長,伸出總苞外,子房近球形,密被刺毛,花柱3枚,柱頭2叉。蒴果三棱狀球形,具小疣狀突起及紅色刺毛;種子卵形,赭紅色,長約5mm,一端具明顯白色種阜。花期夏季。
生長環境
生於原野、山坡路旁或向陽草叢中。分布雲南等地。
分布範圍
產廣西、雲南等地。
藥材性狀
根長圓柱狀,圓錐狀至紡錘狀,直徑1-8cm,外皮黃褐色,具縱皺紋。粉質,斷面黃白色,具凹凸相間的同心環紋。
相關論述
毒性
我國《本草綱目》載巴豆有毒,並將狼毒、大戟、澤漆、甘遂、續隨子、蓖麻列入「毒草」卷,油桐、麻瘋樹等也有較強毒性,木薯、烏桕等的中毒也較常見。這些有毒植物在我國均有較廣泛地分布,多有長期藥用歷史。我國對大戟、狼毒、烏桕、澤漆等也進行過研究。大戟科植物有多方面的毒性作用,最引入注意的是巴豆種子的油和大戟屬植物多有白色的乳汁,對皮膚、粘膜有強烈刺激作用,可引起紅腫、發炎,並且有促癌作用,即能促長已發生誘發的細胞組織發生癌變。巴豆可引起強烈嘔吐、腹瀉、以致虛脫;蓖麻毒性更大,少量即可致死。蓖麻毒素(ricin)是其中毒性最強的物質。
參考來源
- ↑ 警惕:中藥大狼毒有毒,不可內服!, 中醫中藥網,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