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花繁殖方法
'
大理花繁殖方法'
大花黄牡丹属落叶灌木。仅产于米林、林芝,生于海拔2900-3200m的雅鲁藏布江河谷及山坡林缘。它以植株高大、花朵硕大而显著、心皮数较少区别于滇牡丹,是极珍贵的牡丹观赏、育种材料。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英名 Paeonia ludlowii科属 毛茛科芍药属大花黄牡丹是我国八个牡丹种之一,花朵绚丽动人,野外存活仅6000 株左右,且仅分布在西藏林芝地区八一至米林70公里的狭长地带。大花黄牡丹的根部可作为药材,一些人把它当一般的药材进行了毁灭性的挖掘。
目录
基本信息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高1-2.5m,最高可达3.5m。叶为2回3出复叶,带有美丽的青铜色。花(2)3-4朵生枝顶或叶腋,直径8-12cm;花瓣、花丝与花药均为黄色; 心皮1,少数2。花期5月,果期8-9月。它以植株高大、花朵硕大而显著、心皮数较少区别于滇牡丹P.delavayi,是极珍贵的牡丹观赏、育种材料。
落叶灌木,基部多分枝而成丛,高达3.5米,根向下逐渐百变细,不呈纺锤度状加粗。茎灰抄色,径达4厘米。叶二回三出复叶,两面无毛,上面绿色,下面淡灰色,叶柄长9-15厘米,小叶9枚,叶片长12-30厘米,宽14-30厘米,每边的侧生3个小叶的主小叶柄长2-3厘米,顶生3小叶的主小叶柄长5-9厘米;小叶近无柄,长6-12厘米,宽5-13厘米,通常3裂至近基部,全裂片长4-9厘米,宽1.5-4厘米,渐尖,大多3裂至中部,裂片长2-5厘米,宽0.5-1.5厘米,渐尖,全缘或有1-2齿。花序腋生,有3-4花;花径10-12。
生长环境
喜光,喜温暖,不耐瘠薄,畏炎热,生于海拔2900-3200m的雅鲁藏布江河谷及山坡林缘。
分布范围
西藏特有植物。仅产于米林、林芝。
生活习性
其原变型的模式标本采自云南,西藏可能有分布。 大花黄牡丹通过长期的进化,对高海拔、半干旱半湿润生境有了很强的适应能力。它是一种抗旱能力较弱的植物,对环境中的水分依赖性较大;在原生境下大花黄牡丹的天然更新能力强,但在人为破坏的生境中,天然更新明显受到抑制;人为砍伐不会导致大花黄牡丹致濒,相反,砍伐可以促进新芽萌发生长。大花黄牡丹为喜光植物,种子在半湿润半遮阴的条件下萌发生长良好;大花黄牡丹盛花期有侧方遮阴时开花效果更好。大花黄牡丹的萼片数3~5片不等,苞片数5~6片不等,有中间过渡类型。
繁殖方法
大丽花系天然种间杂种,人工选育的历史不长,多用扦插和播种繁殖,以扦插为主,一般在9-10月份进行,另外大丽花还可以分根和扦插繁殖是大丽花繁殖的主要方法,大丽花通过种子繁殖进行育种。
分根繁殖
此法最为常用。因大丽花仅于根颈部能发芽,在分割时必须带有部分根颈,否则不能萌发新株。为了便于识别,常采用预先埋根法进行催芽,待根颈上的不定芽萌发后再分割栽植。分根法简便易行,成活率高,苗壮,但繁殖株数有限。
种子繁殖
仅限于花坛品种和育种时应用。夏季多因湿热而结实不良,故种子多采自秋凉后成熟者。垂瓣品种不易获得种子,须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播种一般于播种箱内进行,20 C左右,4~5天即萌芽出土,待真叶长出后再分植,1~2年后开花。
播种苗在发芽后18天移栽,在5cm口径的育苗盘内,温度控制在16℃左右。30~35天后定植于12~15cm盆。生长期每10d施肥1次,或用;卉友15-15-30盆花专用肥。在定植后10d使用0.05%~0.10%矮壮素喷洒叶面1~2次,来控制大丽花的植株高度,也可待苗高15cm时摘心1次,增加分枝,使多开花。花凋谢后需及时摘除,减少养分消耗,避免残花霉烂影响茎叶生长,又可促使新花枝形成,延长观花时间。生长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浇水,防止茎叶徒长,又能促使茎粗、花朵大。夏季高温时,叶面应多喷水,有利于茎叶生长,但盆土不能过湿。霜前植株稍枯萎时,剪去茎叶,放半阴处,数天后挖起块根,室内沙藏。
扦插繁殖
是大丽花的主要繁殖方法,繁殖系数大,一般于早春进行,夏秋亦可,以3~4月在温室或温床内扦插成活率最高。插穗取自经催芽的块根,待新芽基部一对叶片展开时,即可从基部剥取扦插。也可留新芽基部一节以上取,以后随生长再取腋芽处之嫩芽,这样可获得更多的插穗。春插苗经夏秋充分生长,当年即可开花。 6~8月初可自生长植株取芽行夏插,但成活率不及春插,9~10月扦插成活率低于春季,但比夏插要高。插壤以沙质壤土加少量腐叶土或泥炭为宜。[1]
注意事项
大丽花不耐涝,盆栽要留意挑选松散、排水性好的沙质泥土,而且参加恰当的基肥。地栽请求阵势平整,土层深沉肥美,忌黏重壤土。盆栽成活后的大丽花,要实时上盆定植,生根后不宜深栽,以避免损伤块根。
发育进程中要活期松土,实时修剪,增进分枝和增加营养的耗费,小苗要实时打顶,摘芽,有利于节制株形,让其多着花。发育进程中要实时搭设支架以避免茎叶折断。[2]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