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大甲慈濟宮

大甲慈濟宮
圖片來自pixnet

大甲慈濟宮位於臺灣臺南市仁德區大甲里,主祀保生大帝,為大甲地區歷史最悠久的廟宇。該廟保生大帝有三尊,分別稱為老大帝、二大帝、三大帝,其中老大帝據說是分靈自高雄湖內的月眉池慈濟宮[1] 。廟中彩繪除傳統題材作品外,也有陳秋山以民國時期人物為題材的彩繪。

目录

沿革介紹

立廟由來

該廟的由來據說是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時,大甲一帶有瘟疫肆虐,於是居民迎請圍仔內月眉池慈濟宮的大道公鑾轎前來遶境。疫情消失後,居民為感謝大道公的幫助且希望大道公能永駐大甲,乃在次年(1714年)推舉耆老許清吉募款建廟,並自月眉池慈濟宮分靈,是為該廟的老大帝。

而大甲慈濟宮在2003年重建後所立的〈台南縣仁德鄉大甲慈濟宮沿革〉碑上面則記載據「保生大帝所述」,是鄭成功來臺時,有一先民吳必川迎奉保生大帝金身到此。而後當地發生瘟疫,吳必川未娶妻室難以奉祀,乃交由另一先民許彪繼承,最後由許清吉掌理奉祀。後來當地居民感念保生大帝神恩,才由許清吉發起建廟。

發展

二次大戰期間,大甲北邊的臺南機場成為盟軍重要攻擊目標,但大甲並未受到波及,有信眾便相信這是老大帝保佑所致。二次大戰後,居民在民國卅四年(1945年)重修。民國卅八年(1949年)有許一郎發起重修右廂,民國四十年(1951年)又修建四垂亭。民國五十六年(1967年)居民宋萬泉、周添丁又發起重修,兩年後(1969年)竣工並建醮。民國九十二年(2003年)再次重建,成現今廟貌。

祀神

大甲慈濟宮除供奉保生大帝外,還有供奉中壇元帥、天虎爺、地虎爺、福德正神與註生娘娘等神明,另外在廟埕有供奉松王公。

傳說

據說在1960年代,慈濟宮的神明到灣裡開光點眼,廟中三位大帝的鑾轎都去了,但是在二大帝與三大帝鑾轎已經返回慈濟宮後,廟方卻仍未見到老大帝的鑾轎。居民出發尋找,才發現神轎仍在兩地分界的橋上(橋在三爺宮溪上),靠近灣裡的那一側。原來灣裡人不相信老大帝的神力,於是想要搶下神轎,但在灣裡人搶下神轎後,神轎不受控制,把搶轎的灣裡人帶往溪旁的林投林中,令搶轎者被林投樹刺到渾身是傷。灣裡人向大甲人求援後,大甲人認為灣裡人已得到教訓,才去接手老大帝神轎。

而在老大帝回到慈濟宮後,居民發現老大帝神像臉上有七滴汗(右三左四)並留下痕跡。居民原本想將神像送去修整,但據說神明指示不需修整,所以仍讓痕跡留下。據說因為此事,灣裡人對慈濟宮老大帝崇信有加,會在保生大帝聖誕時前往參拜,而現在灣裡萬年殿與大甲慈濟宮也是有交陪的廟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