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揭密真相的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視為專業意見。任何醫藥相關資訊,應諮詢專業人士。

大腸俞穴,經穴名。出《脈經》。屬足太陽膀胱經,大腸之背俞穴。大腸俞穴的位置:當第4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中醫認為刺激大腸俞穴有治療腹痛、腹脹、便秘、腸鳴、坐骨神經痛等作用。

目錄

穴位含義

大腸腑的水濕之氣由此外輸膀胱經。

概況

【取穴】在腰部,當第4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俯臥位,在第四腰椎棘突下,腰陽關(督脈)旁開1.5寸處取穴,約與髂嵴高點相平。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水濕之氣。
【運行規律】外散之熱循膀胱經上行,冷降之液循膀胱經下行。
【功能作用】理氣降逆,調和腸胃。[1]

作用功效

【功效應用】:具有疏調腸腑、理氣化滯的作用。
【主治病症】:腰痛,骶髂關節炎,骶棘肌痙攣;運動系統疾病:腰痛,骶髂關節炎,骶棘肌痙攣;消化系統疾病:腸炎,腸鳴、痢疾,便秘,小兒消化不良、腹痛、腹脹,腸梗阻,泄瀉;外科系統疾病:闌尾炎,腸出血;精神神經系統疾病:腰脊痛、坐骨神經痛;泌尿生殖系統疾病:遺尿,腎炎,淋病。
【配伍應用】:
大腸俞穴配氣海穴、足三里穴、支溝穴治便秘。
大腸俞穴配至陽穴、腰陽關穴,有強筋骨,利腰膝的作用,主治腰脊骶髂疼痛。
大腸俞穴配天樞穴,為俞募配穴法,有培土健中,消積滯的作用,主治胃腸積滯,腸鳴腹瀉。
大腸俞穴配上巨虛穴、承山穴,有調腸腑清積熱的作用,主治便秘。
大腸俞穴配腎俞穴、命門穴、腰陽關穴、委中穴主治腰脊強痛。
大腸俞穴配小腸俞穴主治二便不利。
[2]

日常養生保健

1. 調理腸胃,強筋健骨
本穴位近大腸,為大腸背俞穴,是大腸經氣傳輸之處,具有調胃腸、通腑氣、祛濕止瀉之功,主治腹痛、腹脹、泄瀉、腸鳴、痢疾等。

穴位療法

【針刺】大腸俞穴,1、直刺0.8-1寸,局部酸脹,有麻電感向臀部及下肢放散。2、向下平刺2~2.5寸,透小腸俞,局部酸脹,針感可向骶髂關節放散。
【艾灸】大腸俞穴,艾炷灸或溫針灸5~7壯;大腸俞穴艾條溫灸10~15分鐘。
【按摩】按摩大腸俞穴時先將手搓熱,然後一邊緩緩吐氣一邊強壓大腸俞穴6秒鐘,如此重複10次[3]

視頻

焦守廷上傳足太陽膀胱經《大腸俞穴》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