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大蔥鏽病

大蔥鏽病
原圖鏈接

主要在葉片和花梗上形成橢圓至紡錘形、隆起的小瘡皰,中部呈桔色,周圍為黃白色,有光澤。後期縱裂,周圍表皮翻起,散出鐵鏽色粉末(夏孢子)。

目錄

基本信息

別 名: 大蔥鏽病

常見發病部位: 葉片和花梗

 
大蔥鏽病
原圖鏈接

常見病因: 該病菌以冬孢子和夏孢子形態附在病株上越冬,形成初侵染源

常見症狀: 橢圓至紡錘形、隆起的小瘡皰

病 原: 蔥柄鏽菌

危害症狀

大蔥鏽病在春、夏、秋季均有發生,以秋季發病最重,導致大蔥葉提早枯死,產量下降,嚴重時絕收,對產量和質量有嚴重影響。

大蔥鏽病主要發生在蔥葉上,也有在葉鞘上發生。發病初期葉片上出現零星自色突起的小泡點,後發展成圓形、橢圓形或梭形小斑。單個病斑大小為(2~3)毫米×(3~5)毫米,澤色由白轉黃,表皮開裂。裂開的表皮下有橙黃色粉末,這是病原的夏孢子。秋末及冬季發生的病斑,由白色轉為黑褐色,表皮裂開後散出紫褐色粉末,這是病原的冬孢子。但夏季發生的病斑,如葉片不枯死,植株能長到冬季,同樣產生冬孢子堆,但冬孢子堆不在原病斑的中心,而在擴大後的病斑邊緣。發病後病斑處葉片表皮破裂,生長受阻。嚴重時蔥葉上布滿病斑破裂後留下的疤痕,不僅水份大量損耗,腐生菌又大量侵入,不久即枯死和腐爛。[1]

病原

該病菌以冬孢子和夏孢子形態附在病株上越冬,形成初侵染源。孢子藉助氣流傳播,侵入大蔥發病,形成夏孢子。夏孢子形成再侵染源,向周圍植株蔓延。

發病原因

在溫暖地區可周年發生,病原菌的夏孢子隨氣流和雨滴飛濺傳播,在蔥屬蔬菜間輾轉危害。冬季寒冷地區主要以菌絲和夏孢子堆在越冬大蒜、留種大蔥植株上越冬。冬季天暖多濕時仍能生長和侵染,但症狀表現所需時間較長,發病率較低。有些地方,病原菌的夏孢子還可以在田間植物殘體上越冬存活。春季氣溫回升後,越冬植株上產生新一代夏孢子,隨風雨傳播,侵染鄰近植株和附近田塊,在田內出現發病植株集中的區域,即「發病中心」,成點片狀分布。在整個春季能多次侵染,黃河中下游3月至4 月上旬病株率和病葉率緩慢上升,7月中旬以後,氣溫和濕度適 宜,病情增長很快,由點片發展到全出普發,進入主要危害期。 夏季高溫,以菌絲體在病葉內越夏。秋季又陸續侵染,再度流行。植株密度大,偏施水肥,田間郁蔽,或者地勢低洼,易於積水等都有利 於鏽病流行。品種間抗病性有明顯不同。[2]

防治方法

1、選用良種 在種植之前,就要選擇抗病性較強的品種,淘汰篩選出容易感病的品種。

2、合理輪作 同一塊*地,避免連作大蔥,實行輪作換茬。

3、合理水肥 a、合理的水肥管理,有利於大蔥生長,增強抗病能力,由於病菌喜歡潮濕,因此需要種植人員在下雨天氣需及時做好排水措施,乾旱天氣則要合理澆水,但是不能大水漫灌,以免田間濕度過高。 b、施肥保證基肥要足,重施有機肥,平衡施氮磷鉀複合肥。

4、化學防治 選用60%苯醚甲環唑7克兌水30公斤噴施,15克便可打一畝地,40%氟硅唑15克兌水30公斤噴霧,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打藥時要打勻打透。[3]

相關視頻

大蔥最常見的病蟲害及防治方法-愛華植保-村上信-速渡


蔥病蟲害防治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