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凤蝶
大凤蝶
学 名 :Papilio memnon,是属于凤蝶科的一种蝴蝶,是凤蝶属的一种。
别 名 :瓯蝶、甄蝶、长崎凤蝶、白衽黑凤蝶、多型大凤蝶、柚凤蝶)在台湾以外汉语使用地区又名美凤蝶。
分布地理 : 于东洋界之低至中海拔地区,包括喜马拉雅至中南半岛、东南亚、日本、华西、华南、华东一带。
台湾分布 :台湾全岛。
目录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 昆虫纲 Insecta
目: 鳞翅目 Lepidoptera
总科: 凤蝶总科 Papilionoidea
科: 凤蝶科 Papilionidae
属: 凤蝶属 Papilio
种: 大凤蝶 P. memnon
形态特征
大型凤蝶,展翅 10.5 ~ 11.5 公分,其雌雄的外观差异悬殊,雄蝶的翅表呈蓝黑色,没有尾突,后翅末端有红色弦月纹;雌蝶分为有尾型及无尾型两种,体型比雄蝶大而艳丽,斑纹的色彩变化丰富,而后翅中央的数个大白斑更是辨识的重要特征。http://xycc.tw/item/%E5%A4%A7%E9%B3%B3%E8%9D%B6/ 信义地方知识-
雄、雌蝶特征
雄蝶翅膀上表面为黑色,下翅具有蓝灰色放射状条纹,翅腹面基部具有红色的斑。
雌蝶,分为[有尾型]及[无尾型]两型,无尾型后翅中央的白色斑块发达。
成虫相较之下雌蝶色彩更为艳丽。尺寸:雄蝶前翅长 6- 6.8 公分;雌蝶前翅长 6.5- 7.5 公分。
大凤蝶的终龄幼虫是绿色的,有一条明显的白色横纹,并且有一对大型的眼斑。
生长形态
幼期
小幼虫原足灰白色,体色黄绿或绿褐色。终龄幼虫腹侧有1条斜白斑,不在背部相连,另外4、6节有斜白斑。臭角橘色。
蛹头前突起长,末端圆弧,体型大而宽。
成虫
成虫驱体黑褐色。翅膀具明显的雌雄二型性及雌蝶多型性。雄蝶前翅外缘略为凹入;后翅外缘波状。雄蝶翅背面底色黑褐色,泛有暗蓝色金属光泽,基半部色深;翅面上有稀疏浅蓝色鳞片组成的条纹,尤以后翅为著。翅腹面于前翅中室及沿翅脉有浅色条纹,前、后翅翅基有鲜明的红纹;后翅臀区亦有红纹。
雌蝶基本上分为“无尾型”及“有尾型”两型:
①“无尾型”(form agenor)体呈黑褐色,“有尾型”体上则有明显的橙黄色部分。两型的翅背面前翅中室基部及翅腹面前,后翅基部均有明显的红斑“无尾型”后翅无尾突。前翅有灰白色条纹,后翅各翅室大部分呈白色,在翅室末端各有一黑斑。
②“有尾型”(form achates)M3脉末端有一明显的叶状尾突。后翅白斑面积一般较“无尾型”小,但中室端也常有白斑,白斑外侧的黑斑较“无尾型”明显常连成一片。
大陆亚种雄性翅正面的灰蓝色条纹宽;雌性有尾型后翅正面中室的白斑大。台湾亚种雄性翅正面的灰蓝色条纹较大陆亚种窄;雌性有尾型后翅正面中室的白斑较大陆亚种小。
多型性
“无尾型”及“有尾型”特征可遗传给雌性的子代,较常见的有尾型相对于无尾型为显性,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比例为3:1。偶尔也有其他色型出现,但出现频率低。
本种尚有“雄型雌蝶”,俗称的阴阳蝶,即身体为雌蝶但翅膀花纹却像雄蝶,台北市成功高中蝴蝶馆里就展示一只左侧翅膀为雌蝶,右侧为雄蝶的标本。南投埔里的木生昆虫馆里收藏更特别的嵌合体标本,一边翅膀为雌蝶有尾型,另一边为无尾型,身体的生殖构造却是雄蝶。
生物习性
幼期
幼虫摄食柑桔、双面刺、食茱萸等芸香科植物。成虫主要发生期为 3 ~ 11 月,以 7 ~ 8 月为发生的盛季,大凤蝶飞行缓慢,喜访花,数量颇多。[1]
幼虫体型硕大,而柚子叶片是柑橘属果树中最大,最长,因此幼虫可完全停栖在叶上表。如果果发现树梢有空枝条且叶片的食痕还很新,通常能在枝条下侧找到隐藏在枝叶间的终龄幼虫或蛹。
成虫
一年多代。出没于海拔0-1500米地区的常绿阔叶林、海岸林和都市林。成蝶访花性明显。雄蝶有湿地吸水习性。
雌蝶也常选择柚子树产卵。冬季通常以蛹态越冬。
知识与知性
1.大凤蝶分布为平地至中海拔山区。[2]
2.发生期为春季至秋季间,以蛹的型态越冬。
3.四龄以前幼虫拟态为鸟粪,体色偏绿,白斑多集中于体侧,背面中央白斑较不明显。
4.黑凤蝶略似本种雄蝶,但下翅表面无放射状条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