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人间——张果喜其人其事(彭春兰)
作品欣赏
天上人间——张果喜其人其事
“人生为一大事而来,做一大事而去。”这是陶行知的名句,也是我喜爱的格言。我的大事就在余雕。
——张果喜
望星
很多次,遥望星空,是为寻找那颗星。
1993年6月5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和江西省政府在南昌隆重举行仪式,将国际编号为3028号的小行星命名为张果喜星。
这是中国首次以著名企业家的名字为新发现的小行星命名。全世界叱咤风云声名显赫的企业家灿若群星,能获此殊荣永载浩淼广宇的唯此二人:美国的哈默,中国的张果喜。
张果喜,江西果喜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时年41岁。与牛顿、爱因斯坦、莎士比亚、张衡、祖冲之、张钰哲、邵逸夫、吴健雄、李约瑟等天之骄子一起,将名字永远嵌人璀璨的银河,张果喜激动得脸上泛着红光。他借用莎士比亚的名言来答谢人们赠予他这一殊荣:“上天生下我们,是要把我们当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普照世界。”
鲜花,掌声,张果喜像舞台上光彩照人的明星,一下子跃上万里之遥的星空,远去了。
此刻真说不清,是为他高兴,还是有几分担忧?
荣誉的光环犹如一片汪洋,可以载舟,亦可覆舟。年轻气盛如日中天的张果喜,鲜花簇拥掌声相伴的张果喜,会不会荣誉上天事业沉海?
5年岁月如风,张果喜走南闯北,有如天马行空。来时他总是兴致勃勃,谈余雕大本营的新信息,谈在沿海城市兴办实业的新举措。令人兴奋,更令人放心。果喜还是那个果喜,星星还是那颗星星!
也许,张果喜生来就是个弄潮儿。爱冒风险,敢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敢于学习前人超越前人,这脾性使他举起板斧、雕刀,就把企业推向了市场经济的潮头。多少年来,中国的企业始终在计划的大座标下运行,习惯了,依赖惯了,似乎离开了座标就摸不着南北东西。张果喜走的却是一条不靠国家计划、不靠政府拨款、不靠正统销售渠道的新路,建立的是不端铁饭碗、不拿铁工资、不坐铁交椅的全新制度。诚如人们所说:别人还在试探水的深度时,张果喜已经一头扎进去了。
到大江大河中游泳需要胆略。到市场经济大潮中去游泳还需要谋略。有勇有谋,才能在迎战风浪迎接挑战中走向成熟。
梦想是生命的希望之源。
张果喜最绚丽的梦想是当中国的艾柯卡。他崇拜太平洋彼岸美利坚的“企业之父”艾柯卡,把负债累累的企业经营成为世界一流的克莱斯勒的神话般传奇,在张果喜心中树立起了不容置疑的英雄楷模。
对东邻之国日本的松下幸之助,张果喜同样有敬慕之加。铁匠出身,靠100日元起家,却让松下电器誉满全球走进异国他乡。小木匠张果喜的自信与日俱增,为什么中国的产品就不能赚外国人的钱,就不能八面风光走向世界?
希望是一种清醒的梦境,希望在小木匠的手中一天天走出梦境。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中国传统工艺品只会越卖越值钱。雕花家具走俏上海滩,精工细作的佛龛抢滩日本市场,从出口木雕半成品到形成生产一条龙,产品高附加值的获取构架起了一个世界领先的木雕王国。
英雄的梦想永远不会终结。张果喜没有沉醉于“天下雕刻第一家”的赞誉声中。市场经济大潮在中国大地汹涌而起,大江东去更显英雄本色。张果喜牢牢握紧雕刀的同时,把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资金,一步一步撒向更广阔的领域。上海、广州、深圳、福建、海南,服装设备、汽车零部件、化工、房地产、旅游业,跻身中国经济崛起最受人瞩目的地方,张果喜正在兴起一批有市场有希望的产业,他要在这雄心勃勃脚踏实地的第二次创业中,把木雕王国扩建成一支联合舰队,乘风破浪驶向市场经济的自由王国。
中国是一艘更雄壮的巨轮,中国的企业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进程中,是让人惊心揪心费心的日日夜夜,是催人脱胎换骨求变求新的日日夜夜,也是压力、风险、竞争、波动与动力、信心、勇气、希望同在日日夜夜。可是张果喜每次匆匆而来,没有宏观调控时一些企业家的愁容莫展,没有风云际会中一些失败者的落荒而逃,更没有改革潮涨潮落中一些佼佼者的中箭落马,他的自信写在脸上,他的自强握在手中。他痛痛快快而说,说完扬长而去,痛痛快快再干。
骨子里就是爱干实业,爱做生意。张果喜如是评价自己。他干起来太急太狠太拼命,累得尿里渗血也不肯罢休。可是不急不狠不拼命,小木匠又怎能大刀阔斧建立起他的木雕王国,又怎能实现当年的梦想做中国的艾柯卡、松下幸之助。
人的一生,还有什么比给这个世界留下几件不朽的作品,更令人动心倾心,更让人荣光荣耀?当张果喜毕其心血和智慧,把企业当作神龛一样一件件精心雕琢成不朽之作时,他是这样剖白自己的心迹:
“中国有12亿人口,比我聪明有知识有学问有能力的人多得很,为什么我的事业能不断发展?我心里很清楚,首先得益于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大政方针,得益于党的好政策,得益于各级党政领导对我的关心帮助支持。当然,关键还要靠自己。我不相信世界上有什么救世主,如果有的话,那就是自己。”
此刻,他如一阵风飘然而去,就像一颗星,又闪亮在浩茫苍穹。虽然远在天边,却又近在咫尺。
读眼
张果喜眼睛不大,却炯炯有神。凝眸细察,难说这双眼睛里是智慧的闪光多,还是精明的狡黠多。
一日几位朋友相聚,酒兴正浓,张果喜面赤耳热,似醉非醉。此时有人振振有词话题急转果喜集团商界风云之事,只见说时迟,那时快,张果喜双眼大瞪,溜溜直转,频频闪亮,醉意早抛至九霄云外。观其眼,识其人,果喜这人太精。
今年7月,张果喜天津赴会,当选为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乃副会长中惟一的民营企业家。好事逢双,张果喜一边开会,一边还盯上了一个中外合资项目。此后半个月时间,通三次电话,见三次面,双方基本谈妥,效率之高,足见果喜速度之神。
这是一个刷新150年电机原理的高科技产品——无齿无刷直流电机,效率可提高百分之八十至九十,节能可达百分之四十,与性能要求高的产品,如日益精密日益功能齐全的医疗仪器、办自自动化设备、空调设备等相配套,则尤显其优越性。仅美国市场,此电机有的有效年需求将达7.7亿美元。
出自美国的这个专利产品,在美国已有三个财团投入生产,无奈效益不理想。美国程先生看好中国生产成本低,稀土资源丰富,两年来大江南北多方运作,与几家大型国有企业频频接洽,却终未成交。未料想机缘从天而降,偶然场合有人举荐民营企业老板张果喜云云,程先生正中下怀,电传追至天津,遂与张果喜在上海面商,又赴江西余江考察,果然中意,大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之感叹。
问程先生:仅半月之交何以就看准了张果喜?
程先生笑答:在美国办企业必须具备三要素。敢于承担风险的创业者;若干有商业思维的人;很多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三要素构成一个金字塔,塔尖上是敢于承担风险的创业者。严格讲,在中国我们要寻找的是这种人。这半个月我认定了一点,张果喜正是一个敢于承担风险的创业者。
的确,现在缺的就是敢于承担风险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拍板的人。张果喜恰恰都敢。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胆量来自体制,也来自个人素质。
问张果喜:你们只通三次话,见三次面,凭什么就拍了这个板?
张果喜双眼笑成两道缝:其实,我与对方谈了三次,实质上就增加了一个条件。我用现的厂房、土地入股,美方是几个教授,以70万美金的技术入股。我现在要求他们增加50万美金入股,产品由双方组成销售公司销往美国市场。几个教授如果愿意掏腰包投资干,那就说明这个产品有利可图,而且大家是坐在一条船上风险共担。有的企业搞合资被人宰了一刀,项目还没有搞成,往往就是吃了这方面的亏。真正的合资,关键是在平等条件下互利互惠。谈生意抓住了要害,说句大实话,我的成功率都是百分之百。
程先生看中的恰恰是张果喜的眼光。他很清楚,早已被外国传媒誉为“中国亿万富翁”的张果喜并不是缺钱,加码50万美金拴住几个美国教授,只不过是他利用高科技获取丰厚回报的一步好棋而已。
置身于花园一般美丽军营一般严谨的果喜集团总部,程先生发现这个被《纽约时报》称为“建在稻田上的帝国”,对他已经越来越有诱惑力,他对自己的选择也更胸有成竹:张果喜有眼光,如果他仅仅满足于做个匠人,就不会有企业的今天。张果喜懂得现代管理,而不是仅有雕虫小技。
张果喜一拍大腿,开怀大笑。生命的乐趣在于探索,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张果喜就喜欢甚至于就深深迷恋生意场上的斗智斗勇。
“桌面上凭智慧,桌面下凭信用。”这是他的得意之见。商声场如战场,知已知彼,抓住战机,迎难而上,造成了企业家敏锐的眼光。
想当年,21岁的小木匠振臂一呼“要吃饭的跟我来”,带领21个兄弟白手起家,用卖掉私房换来的1400元钱创业办厂,那时就是为争一口气。
有了这口气,不靠天,不靠地,不靠别人施舍,只靠自己往前闯。这一闯就超前地闯入市场经济的轨道。走上这条轨道,就注定了要迎接挑战,要承担风险,就注定了要选择活力。要选择效率。风雨中磕磕碰碰,波涛里沉沉浮浮,小木匠的眼光远了,眼界高了,木雕王国的产品不仅占领了日本市场,还把日本企业吸引到余江来办厂。小木匠民不再满足于做木头文章,和金银铜铁五花八门的行当直至高科技项目屡屡交锋几试身手。从把产品打入国际市场赚外国人的钱,到运作资金借助人才跻身市场大循环,近几年已自投数亿元开拓新产业开辟新领域。能亲身体验运筹帷幄的大将气魄,直让张果喜两眼放光。
眼乃心灵之窗。读张果喜的眼,能读出英雄气概,能读出华夏风采。这双眼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荣誉上天事业并未沉海。
你看,已过不惑之年的张果喜,为成就他的大事,还像创业之初的小木匠一般来去如风,说话中气十足,办事闯劲十足,解难锋芒十足。所不同的是,气存丹田,眼光更老辣。说钱大丈夫能屈能伸,张果喜亦苦亦甜。
张果喜有钱,恐怕无人不晓。1992年,他一次就向江西省政府捐赠100万元,设立教育奖励基金,资助发展教育事业。
走在他故乡余江的土地上,他的慈行善举随处可见。兴建养老院,为老人们送去彩电、新衣;建起科技楼,让孩子们早日插上科技翅膀飞翔;架起果喜大桥,使新洲几百亩荒滩变成崛起的新区。这些年来,果喜捐出一千多万元,造福社会,造福家乡人民。
这钱他掏得痛快,掏得开心。他常常扪心自问,没有深潭哪有蛟龙,没有草原哪有骏马。是父老乡亲养育了他,是家乡的沃土滋润了他,是改革开放的好政策造就了他!
问世间钱为何物?
有人说,没钱万万不能;有人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有人为钱生不安宁,有人为钱死无完肤。钱对人有千百种用途,人对钱有千百种取舍。古往今来,概莫能外。
钱在张果喜手中是个聚宝盆。
他备尝没钱的痛苦,想当年白手起家,只有卖掉家中的私房作为生存的根基。为了给厂里换来一张大额订单合同。他往返200多公里,连夜赶制样品,终于在18个小时内将六件样品送到外商手中。
张果喜想钱,爱钱,千方百计赚钱,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嗜好,与他的思维、精神、肉体、血液丝丝相扣不可分离。这位党旗下成长起来的共产党员,深深理解党的富民政策,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党的宗旨就是国富民强。有能量为国家创造财富,有能力赚外国人的钱,有能耐带领大伙走上富裕路,就是本事,就是荣光。他因此而乐此不疲。正如在他企业“打工”一位外国员工所言:“张老板可能除了睡觉时不想赚钱的事,其他时间肯定都在考虑企业的未来与如何赚钱。”
钱在张果喜眼中是个万花筒。他以小钱赚大钱,积少成多,积沙成丘,雪球越滚越大,资本越积越多,从一个厂发展到十几个企业,从单一产品发展到多元结构的综合功能型集团。
他把赚钱外国人的钱视为骄傲,起步就是发展外向型企业,眼睛盯着国际市场,销售网络遍及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从一个大的视角来观照张果喜的经营谋略,完全可以说,他已经把个人资本的运作,融入到社会资本经营之中,正在形成涵盖更大范围的大资本、大流通。
从靠苦力赚钱,到用钱生钱,再到以智力赚钱,张果喜企业发展的三步曲,终于奏响了雄浑辉煌的乐章。
130年前,划时代的经典巨作《资本论》第一卷问世之时,马克思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预见,一个多世纪后中国的一个小木匠,竟能将资本积累、资本流通、扩大再生产这些精深奥妙的理论,驾轻就熟地运作到他的木雕王国和联合舰队上。
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足以证实,马克思主义并未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泯灭其巨大价值,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正造就出成千上万推动历史前进的时代弄潮儿。仅读了初中的张果喜并非天才,但他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改革开放给了我们一个大舞台,实践出真知,时势造英雄,成事在人不在天!
曾经问过张果喜:今天与过去相比,自我感觉有何不同?
张果喜略作思索,笑答道:过去多少有点像个“小财主”,现在自我感觉是在想大事、做大事了。
也许人们想象不到,今天已经富有已经在干大事的张果喜,并不是一些人想像的那样挥金如土,花天酒地。正如他赚钱有原则——“君子之财,取之有道”一样,他用钱的原则同样泾渭分明:该花的再多也要花,不该花的一分钱也不乱花。
一位与他深交的朋友说,果喜这人,必要的场合,他花几千元招待宾客也不是不可以。可无事时朋友小聚,多点几个菜他就会骂人:还没学会赚钱,就先学会乱花钱了。
另一位与他多有接触的熟人说,平日果喜喝的是普通婺源绿茶,工作到深夜饿了,宵夜最爱吃的是辣椒炒油渣。当年总部10层大楼拔地而起时,厂里买一支钢笔也要经过他审批呢。
能赚会花,张果喜熟谙此道,也才能小鸡变大鸡,木鸡变金鸡,鸡生蛋,蛋育鸡。难能可贵的是,张果喜没有掉进钱眼里不得自拔,也并非躺在钱堆里修身养性。每当结束一天的忙碌安睡之前,他总会习惯地问自己:明天我将做些什么?
而当他完成这例行的一课之后,必会带着微笑进入梦境。他笑得有理,人生活在社会中,怎能只向社会索取。能为社会创造财富,能为国家作点贡献,今生今世干一大事足矣。
这世上最最难寻的,乃是以平常心态去把握自己。
问情
总有人劝果喜,事业做得这么发达,十几个企业都在上海、广州、深圳等沿海城市,何不把总部也迁往大城市,还在余江这穷乡僻壤有意义吗?
果喜从没动过迁的念头。年年跨洋越海,飞向世界各地,见过多少域外风光,尝过多少美味佳肴,果喜最爱看的还是家乡的河流山川,最爱吃的还是家乡的萝卜辣椒。乡音乡情,乡思乡恋,果喜的根,始终在余江。
忙里偷闲,看武侠小说、侦探小说,乃张果喜一大嗜好。他看重男子汉气质,是男人更要重情义。他常说自己是“党员讲党性,做人讲义气。”
有情有义,实为龙的传人属龙的张果喜人格魅力所在。
无怪工人们说,对他又爱又怕,三天不见还想得慌。
厂长心中有工人,工人心中才会有企业。张果喜对工人是严得出名,也爱得出名。
严起来他不分亲疏。
当车间主任的亲哥哥违反厂规,喝酒上班迟到,张果喜毫不留情,把他免去职务,调到城外管理桔园。
两位副总经理晚上工作到深夜,第二天上班迟到2分钟,同样扣罚半天工资。难怪上班铃响之前,工人们都是小跑赶到车间。曾经与张果喜一起闯生路的一位创业伙伴,由于经济问题被张果喜忍痛除名。可是对此人子女果喜毫不见外,按条件照样安排出国学习技术。被除名的创业伙伴深为感动,过年时非得上门给张果喜拜个年。人服的就是这个严爱分明,一视同仁。
爱起来张果喜不分彼此。
一位工人患病需要做手术,亲人不在身边,张果喜亲自把工人送上手术台,在手术单上签上自己的名字。病后工人担心女友与他散伙,又是张果喜为他解开疙瘩使有情人终成眷属。有这样知心贴心的厂长,工人能没肝没肺不好好为企业效力?
张果喜在余江创办了全国第一所木雕技工学校,为四邻八乡省内省外培养了2000多名木雕工人,其中十分之一是残疾人,为的是让更多的人用技术叩开致富之门。
情重如山。情义无价。情是奉献的爱,情是爱的回报。果喜呀果喜,今生今世,无怨无悔!
走进余雕总部,一座汉白玉石雕牌楼矗立在鲜花绿树丛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8个大字旁边,镌刻着22个创业者的姓名。生死之交,患难与共,24年风风雨雨吹散不去往日的友情,抛洒青春热血同心艰苦创业的伙伴,张果喜永远铭记在心。
在张果喜的家乡有一片修林茂竹,那里长眠着他的亲生父亲和养父。这片墓地有四座墓碑,除了生父生母养父,还有座是留给养母。养母是他的姨妈。张果喜未满周岁母亲便去世,姨妈膝下无子,收养果喜,视如已出。养育之恩,情同一脉相承,果喜走遍天涯海角,总想回到养母身边共叙天伦。自己的事业一天天壮大,自己的孩子也一天天长大,自己的养母却一天天老迈,80多岁的人了,从未出过远门,果喜把她接到三亚,让老人看海、看城,饱览南国风光。
爱妻陈伏兰与果喜患难与共走过了25个春秋。创业之初急需用钱,伏兰节衣缩食,一点一滴省下钱贴补果喜。厂里招待客人没好菜,伏兰把家里的鸡杀了送来。随着企业的发展,果喜把伏兰送到南昌进修日语,又让她到驻日本、泰国的机构去见世面。果喜的事业越做越大,伏兰心疼他太忙太累,劝他和全家人到世界各地去旅游散攻心。果喜何尝不想与妻子孩子共享亲情之乐,也不是拿不出这笔钱,只是时间对于他比金钱更珍贵,大丈夫报国报家终需事业有成,这才是对妻子的最好馈赠。
爱亲人、爱家乡、爱祖国、爱事业,这是中国人亘古不变的情怀。新世纪正向中国走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张果喜遥看天上人间,神州万家灯火,长空群星璀璨。[1]
作者简介
彭春兰,女,江西安福,1948年2月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