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關客星
歷史記載
《宋史‧天文志》中載:
「至和元年五月己丑,出天關東南可數寸,歲余稍沒。」
至和元年五月己丑也就是1054年7月4日。
《宋史‧仁宗本紀》中載:
「嘉祐元年三月辛未,司天監言:自至和元年五月,客星晨出東方,守天關,至是沒。」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七六中載:
「至和元年五月己丑,客星晨出天關之東南可數寸(嘉祐元年三月乃沒)。」
《宋會要》卷五十二中記載:
「至和元年七月二十二日,守將作監致仕楊維德言:伏睹客星出現,其星上微有光彩,黃色。謹案《黃帝掌握占》云:客星不犯畢,明盛者,主國有大賢。乞付史館,容百官稱賀。詔送史館。
嘉祐元年三月,司天監言:客星沒,客去之兆也。初,至和元年五月,晨出東方,守天關,晝見如太白,芒角四出,色赤白,凡見二十三日[1] 。」
根據中國史籍中的記錄可以推斷,這顆超新星在23天的時間內白天都可以見到,在夜晚可見的時間則持續了一年十個月。據研究,這顆星可能是Ⅱ型超新星,天關客星爆炸後的遺骸形成了蟹狀星雲,在1774年收錄在梅西耶天體列表中成為第1號天體(蟹狀星雲M1,NGC 1952)。
意義
在人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上,觀測到銀河系內的超新星爆發的機會非常少。除了蟹狀星雲[2] 以外,還有被第谷和他的學生開普勒觀測到的第谷超新星與開普勒超新星。據天文學家推算,銀河系內的超新星爆發平均20~50年出現一次。但是大都發生在銀核內部,或者在銀盤的另一半完全被銀核遮擋。蟹狀星雲的超新星爆發,恰巧發生在銀河系內與太陽同一側銀盤上但是比太陽系更遠離銀核的外側。這樣的部位發生超新星爆發,從地球上觀測完全沒有遮擋,但是這樣機會就極為罕見。
20世紀早期,對早期間隔數年的星雲照片進行分析表明,它正在不斷膨脹。根據其膨脹速度反推可得,該星雲在地球上開始可見的時間至少在900年以前。而中國天文學家1054年的記錄過在天空的相同區域產生過一顆亮星,甚至白天都可觀測到。由於距離十分遙遠,當時中國人觀測到白天的「客星」只可能是超新星。這是一種核聚變已耗盡能量並自行坍縮,從而發生爆炸的巨大恆星。
近期對歷史記載的分析表明,產生蟹狀星雲的超新星爆發時間為4月或5月上旬,到了7月最亮時視星等升至−7到−4.5之間(比夜空中除了月球以外的任何天體都亮)。該超新星在首次發現大約兩年之內都可用肉眼看到。歸功於東亞地區和中東地區天文學家1054年記錄的觀測,蟹狀星雲成為第一個被確認與超新星爆發有關的天體。
視頻
天關客星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北宋時期的天關客星,現代天文學最熱門的研究,有人因其獲諾獎,搜狐,2018-02-13
- ↑ 蟹狀星雲,化石網,2014-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