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盜
《天地之盜》選自元末明初劉基創作的筆記--《郁離子》第六卷。
《郁離子》是寓言體散文故事集,在中國思想史上和文學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元末亂世,劉伯溫隱居青田,總結自己的思想和對社會、人生的見解,創作了《郁離子》。「郁離子」是劉伯溫的托稱[1]。《郁離子》包羅萬象,囊括古今,闡明了劉伯溫的政治理想、哲學觀點、處世態度和治世的謀略等。劉伯溫認為,如果按照書中的正確主張去做,就一定能達到文明之治的目標。
目錄
原文
郁離子曰:「人,天地之盜①也。天地善生,盜之者無禁,惟聖人為能知盜,執其權,用其力,攘②其功,而歸諸已,非徒發其藏,取其物而已也,庶人不知焉,不能執其權,用其力;而遏其機,逆其氣,暴夭③其生息,使天地無所施其功。則其出也匱④,而佃矣。故上古之善盜者,莫伏羲、神農氏若也,惱其典,庸其禮⑤,操天地之心以作之君,則既奪其權而執之矣,於是教民以盜其力以為吾用。春而種,秋而收,逐其時而利其生;高而官,插而池,水而舟,風而帆,曲取⑥之無遺焉。而天地之愈滋,庶民之用愈足。故曰惟聖人為能知盜,執其權,用其力,非徒取其物,發其藏而已也,惟天地之善生而後能容焉,非聖人之善盜,而各以其所欲取之,則物盡項藏竭,天地亦無如之何矣。是故天地之盜息,而人之盜起,不極不止⑦也。然則,何以制之?曰遏其人盜,而通其為天地之盜,斯可矣。」
註解
① 盜:竊取;劫掠。
② 攘(rang):奪取;竊取。
③ 暴夭(bao yao)暴,損害;糟蹋。夭,摧折。
④ 匱(kui):缺乏;不足。
⑤ 惱其典,庸其禮:惱,重視。典,法則。庸,任用。
⑥ 曲取:隨變而取。
⑦ 不極不止:不能窮盡,不能停止。
譯文
郁離子說:「人是天地間的盜賊。天地善於使萬物生長,劫掠它們的人無法禁止,只有聖賢的人能知道怎樣劫掠,掌握它的權威,使用它的力量,奪取它的功績而歸於自己,並不只是發掘它的物藏,索取它的財物就完了。一般的人就不知道了,不能掌握它的權威,使用它的力量;反而阻止它的作用。這樣它的生產少了,而劫掠也就減少了。所以上古善於劫掠的人,沒有能和伏羲、神農氏相比了。重視其法則,任用其禮儀,掌握天地之心而做它的君王,那麼就奪取了它的權威並能管理它了,於是教百姓來劫掠它的力量而為我所用。春天就播種秋天就收穫,追隨它的時令而有利於它的生育;高處就築官室,低處就修池塘,有水就行舟,有風就揚帆,隨變化而取用這,沒有一點遺漏的了。而天地使萬物生長得越多,百姓的物用就越充足。所以說只有聖人才能知道怎麼劫掠,掌握它的權威,使用它的力量,並不只是索取它的財物,發掘它的權威,使用它的力量,並不只是索取它的財物,發掘這的物藏就算完了,只有天地善於使萬物生長,然後人們才能在天地間容身。如果不是像聖人那樣善於劫掠,而是各自按他所需要的去索取它,那麼就會物盡而藏竭,天地也就無可奈何了。所以對天地的劫掠一旦停息,而對人的搶掠就會興起,無窮無盡,不能停止。然而,用什麼辦法制止它呢?回答說,阻止那些人為的盜賊,而使他們都做天地的盜賊,這樣就可以制止了。」
評語
人是萬物的主宰,而物亦主宰於人。物盡人又怎能生存?所以只有正確認識和掌握自然規律,合情合理地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盡力保護自然環境,維持生態平衡,才能充分發展生產力,出現物富民豐,人人安居樂業的太平盛世。
作品評價
《郁離子》的寓言體風格可謂「牢籠萬匯,洞釋群疑,辨博奇詭,巧於比喻,而不失乎正。」在這點上頗得莊子精髓[2]。即汪洋恣肆、想象奇幻、文辭富麗、氣勢磅礴、感染力強。更為重要的是,《郁離子》還吸收改編了一些《莊子》的寓言來就事論理。
視頻
天地之盜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郁離子》是劉伯溫的神作,背後藏有秘密,人不到這歲數最好別讀,搜狐,2019-09-07
- ↑ 莊子 33篇精髓整理,豆丁網,2016-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