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城
天城鎮原名天生城,位於長江北岸,地處城郊,轄19個村居,面積91.03平方公里,人口近6萬人。被列入萬州主城規劃區範圍之內,是萬州及周邊10餘區縣的重要物資集散地,素有萬州東大門之稱。是建設重慶第二大都市的主戰場之一,具有較強的城市輻射功能。[1]
目錄
重慶萬州
自然資源
天城鎮小城鎮建設被列為重慶試點鎮,國省道萬雲、萬開路在此交匯、萬宜高速公路橫貫該鎮,共7.1公里,高速公路管理中心和高速公路服務中心也設立於該鎮,交通極為便捷,鎮內變電站、自來水站、天然氣站等基礎設施配套整齊,鎮內自然資源豐富,主產水稻、小麥、玉米、榨菜、柑橘等10多種農副產品,有石油、天然氣、煤、鐵、石灰石等20餘種礦產資源。
社會經濟
以玻璃、陶瓷製品為主的輕化工業,以冶金、電鍍、電子製造為主的機電工業、以肉、乳、調味品、酒類為主的食品飲料加工業和以鋼材、水泥為主的建築建材業已成為天城鎮的四大支柱產業。以大埡口國家級森林公園,劉家溝旅遊風景區,茅谷生態觀光農業園區為骨架的"萬州都市後花園"形象已初具規模,倍受眾多投資者及遊客的青睞。得天時地利人和,受自然山水靈氣,造就了天城良好的投資環境。
天城鎮是一個以鄉鎮工業為主導,農業與旅遊商貿齊同發展的城郊鎮,輕化工、機電、食品、建築建材、礦產等是該鎮的主導產業。2002年5月天城鎮被重慶市命名為"明星鄉鎮",這是重慶市三峽庫區生態經濟區唯一獲此殊榮的鄉鎮。2002年5月被萬州區評為鄉鎮企業"十強鄉鎮",是重慶市"經濟百強鎮"。2005、2006年連續兩年被重慶市評為"發展鄉鎮企業明星鄉鎮"。
行政思想
鎮黨委、政府牢固樹立"以人為本,服務發展"的思想,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和諧社會建設具體要求,堅持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求真務實,開拓開放,以"工業強鎮、農業穩鎮、旅遊興鎮、商貿活鎮"為總的工作思路,強力推進天城鎮社會經濟各項事業蓬勃發展。2004年、2005年連續被重慶市政府授予"重慶市鄉鎮企業示範區"和"發展鄉鎮企業明星鄉鎮"稱號。地處三峽庫區腹心、中西部地區結合部的天城鎮殷切期盼更多的朋友帶着新的發展思路、新的管理理念、新的科學技術和新的投資項目投身到西部大開發中來,天城人民熱烈歡迎各界有識之士到天城投資興業,共謀天城發展大計。[2]
湖北崇陽
簡介
天城鎮位於崇陽盆地中北部,跨北緯29°29′-29°39′,東經113°45′-114°06′,是縣委、縣政府駐地,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信息中心,東連白霓,南接青山、石城,西鄰桂花泉,北通赤壁,是個集城區、郊區、山區、庫區於一體的大鎮。現有版圖面積206.1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11.8平方公里,下轄5個社區居委會、28個村民委員會、304個村民小組,城鄉總人口13.7萬人,其中城區人口8萬人,現有耕地面積64591畝。
歷史
天城鎮歷史悠久,宋元以來近城雋水河兩岸桃樹頗多,每屆春風和日麗時樹上繁花、河中倒影、水面落紅相映成趣。好事者以"桃溪"名當地。民國期間,曾先後兩次在此設置桃溪鎮。《縣誌》載:四面環山,中土平衍,宛若天上輪廓,故名天城。1957年設區級城關鎮,1982年後始名天城鎮。
交通
天城水陸交通便利,雋水河臥撲中央,106國道、赤通公路、崇趙公路貫穿全境;崇陽大道、桃溪大道、白泉大道、沿河大道、下津大道、金城大道、天城大道、政府大道等一條條寬敞而平坦的街道,縱橫交錯,貫徹東西南北。街道兩旁,裝點別致 的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商店琳琅滿目。雋水河上,四級電站攔河橫臥,崇陽大橋、崇陽二橋、崇陽三橋、天城大橋飛架南北;桃溪花園,花紅樹綠,四季如春;銅鼓縣標,花草襯托,靚麗雄偉;休閒廣場,綠草茵茵,環境優雅。每當夜幕降臨,音樂噴泉通過燈光形成五顏六色的水柱。伴隨着優美的音樂節奏噴發,構成一道亮麗的風景。
資源
天城鎮土肥水潤,資源富庶。全鎮有耕地總資源64591畝,常用耕地36222畝;以五柳村為主楠竹基地面積10萬畝,以洪下村為主的用材林面積3萬畝,以蛤蟆石為主的10000畝油茶基地,以河田、香山水庫為主的淡水養殖面積9845畝,以松柏村為主的1000頭(只)商品牛(羊)基地,以菖蒲為主的800萬立方石材資源基地,以鹿門鋪為主的龍鬚草基地2000畝,以下津為主的蔬菜基地8000畝。
產業
天城鎮的特色產品:石頭、蘿蔔、大蒜、茶葉、龍鬚草、茶油。大橋茶場生產的"劍春"茶葉榮獲部優產品。"天城優質米"暢銷全國各地。
天城鎮主導產業: "二竹一稻",即:雷竹、楠竹、優質稻。
開發鄂南秀色-洪下旅遊風景區。洪下與赤壁相鄰,交通十分便利,與赤壁火車站相距6公里,與赤壁水滸城相距6.5公里,是崇陽"四大景點"之一,是個集休閒、垂釣、旅遊的黃金之地,有12個景點需要投資開發,總投資1000萬元,建成後與水滸城連成一個整體,價值十分可觀。
杭州美稱
名稱由來
意大利人馬可·波羅說過一句最著名的話,杭州是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天城。
當年他是口述自己的旅行故事,記錄者用中古時代的法意混合語寫成遊記。"天城"一詞出自該書英文版本的"the heaven city"(譯者是以外國人的角度,把杭州比喻成他們心中的聖地,像天堂一樣的城市)。
在隨後整理成文並流傳下來的《馬可·波羅遊記》中,以敘述中國為主的《行紀》第二卷共82章,在其中第二卷,還對杭州有詳細的記述。書中沿用元朝當時杭州的稱呼"行在",稱之為"天城",稱蘇州為"地城"。也就是我國諺語"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一種譯稱。
地名用途
今天,"天城"一詞也被用於杭州市的道路命名,它位於杭州市江干區,是一條東西向的城市幹道。
道路命名源自馬可·波羅遊歷杭州後在其著作中描述杭州是"世界上最美麗華貴的天城"。
為市區進出杭州火車東站的主要通道,擴建後的火車東站將成為亞洲最大的交通樞紐之一,屆時天城路的交通將面臨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