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鳳蝶
天堂鳳蝶
學 名 : papilio ulysses
分布地理 : 澳大利亞東南部、東北部和新幾內亞的雨林中都有分佈,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巴布亞紐幾內亞、索羅門群島等。
物種保護 : 雖然天堂鳳蝶未列入《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但是在澳大利亞是需要政府認可的資質證照方可繁殖飼養進行商業化運營。[1]
目錄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門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亞門 :六足亞門 Hexapoda
綱 :昆蟲綱 Insecta
亞綱 :有翅亞綱 Pterygota
目 :鱗翅目 Lepidoptera
亞目 :錘角亞目 Rhopalocera
科 :鳳蝶科 Papilionidae
亞科 :鳳蝶亞科 Papilioninae
族 :鳳蝶族 Papilionini
屬 :鳳蝶屬 Papilio
種 :天堂鳳蝶 P. ulysses
形態特徵
翅展約10cm-12cm,底色純外緣黑色,蝶身為翠綠色,從蝶身中央延展至前後翅2/3的中央區域為寶石藍色,後翅有黑色尾突,翅膀背面為棕褐色。飛行時翅膀上的閃耀的湛藍色光澤,猶如天上墜入人間的天使,所以被當地土著稱為天堂的使者,因此而得名。[2]
前翅底色為黑色,翅上大部分為藍色鱗片覆蓋,有一些磷毛 緊鄰藍色區。前翅背面深棕色,中域有一塊淺棕色三角圖案。後翅主色調為藍色,底色黑色。具尾突。外緣呈波浪狀。後翅背面深棕色,前緣和外緣處有一連串大棕斑。體腹部深棕色,頭和胸黑色,具藍色鱗片。腹、頭和胸的背面皆棕色。
雌雄差異
雌雄二態,雄蝶寶藍色較為明亮、雌蝶相比雄蝶藍色較為暗淡,且前翅藍色區域較雄蝶小,無鱗毛。
兩性差別:雌性色更深,翅上藍色較暗淡,前翅無鱗毛。雌性背及後翅上部沾少量藍色,雄性皆黑色。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熱帶雨林。城郊熱帶植物繁茂的花園也有發現。
生活習性
成蝶的遷徙方式類似於黑脈金斑蝶、鹿眼蛺蝶、紅蛺蝶和小紅蛺蝶。遷徙原因稍有不同,但主因皆為適應季節性的氣候變化。當寒冬來臨時,它們向赤道方向遷徙,次年春天再冒險返回。逐熱而居不是其遷徙的唯一理由,它們也需在旅途中尋找食物。
天堂鳳蝶採食吳茱萸(Euodia)和馬櫻丹(Lantana)的花蜜,然後一路授粉。喜熱畏寒,陽光明媚天氣會出來曬太陽。
寄主多為吳茱萸屬、蜜茱萸屬、巨盤木屬、山油柑屬類植物,柑橘屬也有寄生。
天敵主要是鳥、青蛙、蛇和狐蝠。
雄蝶易被藍色物體吸引,甚至目標遠隔30米。籍此特性,捕蝶人常拿一片藍色的紙或布來吸引它們。
繁殖方式
擇偶期間,雌性和雄性於空中釋放信息素,雄蝶可在幾公里外偵測到,由此尋找配偶完成交配。
卵
產在距地2米多的吳茱萸軟葉中。孵化的幼蟲即以吳茱萸(包括蜜茱萸屬)為食。
幼蟲
幼蟲期呈綠色,尾部具淺色斑點和白色觸鬚。寄生植葉上。
蛹
蛹則通常由作為食料的植株包裹,並被臀棘鉤懸於植物上。蛹長約4cm。
成蟲
成蟲生命期很短,存活不超過8個月。
種群現狀
天堂鳳蝶的種群未量化,現存數未知。該種與吳茱萸林有密切關係,吳茱萸棲息地的破壞對其種群生存構成威脅,所以對兩者的保護都很重要。
該種的遷徙模式與尋找食源相關,覓食環境特別是雨林的保護也是努力的方向。
澳大利亞國蝶—藍色妖姬
在18世紀地理大發現的時代。法國和英國對於域外殖民地開了激烈的爭奪,法國人雖然搶先發現了澳大利亞新大陸,同時也發現了一種長相華美的蝴蝶,水手們蜂擁前去捕捉錯失了搶占新大陸的歷史機遇。而讓英國人(Captain Cook)捷足先登,將新發現的大陸命名為「Australia」意為「南方的陸地」。而這種長相華美的蝴蝶就是天堂鳳蝶。
2018年南通大學神經再生重點實驗室顧曉松院士課題組發現了蝴蝶翅膀的奧秘。顧院士團隊首次發現了蝴蝶翅膀表面納米結構調控細胞生長的行為。
對於蝴蝶翅膀的研究將為人類發明利於神經細胞再生的醫用材料提供了實物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