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峨槭
天峨槭(Acer wangchii Fang)是槭樹科下一個物種。
為綠喬木,高達15米,胸高直徑18厘米。樹皮粗糙,深褐色或深紫色。
產廣西北部。生於海拔1500米的闊葉林中。模式標本采自天峨、南丹兩縣。
毛葉鏈珠藤 |
中文名;天峨槭 學名;Acer wangchii Fang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錄
形態特徵
小枝細瘦,常4-5枚生於小枝頂端,嫩時淡紫綠色,後變褐色,無毛,具淡黃色橢圓形皮孔。冬芽卵圓形,鱗片鈍尖,覆疊。葉革質,披針形或長圓披針形,長9-11厘米,寬2-3厘米,基部闊楔形,先端漸尖,尖頭長1-1.5厘米,常稍彎曲,邊緣全緣或稍呈淺波狀,上面干後淡綠色,下面略被白粉;主脈在上面稍下凹,在下面顯著,側脈13-15對,細瘦,約以60度的角自主脈叉分,在上下兩面均僅微顯著,稍向上彎曲,未達於葉的邊緣以前即行隱匿不現,小葉脈不發育;葉柄紫綠色或淡紫綠色,無毛,長1.5-2厘米,稀達2.2厘米。花的特性未詳。果序傘房狀,頂生,長4厘米,被很密的淡黃色絨毛;果梗粗壯,常長1.2-1.5厘米,紫色,被淡黃色絨毛。小堅果紫色,特別凸起,長8-9毫米,寬6毫米,翅鐮刀形,初系淡紫色,後變淡黃色,寬1-1.2厘米,連同小堅果長2.2-2.4厘米,張開成銳角。花期不明,果期9月。
生長環境
天峨槭(原亞種)生長於海拔1500米的闊葉林中。
分布範圍
天峨槭(原亞種)產於廣西北部。模式標本采自天峨、南丹兩縣。
繁殖方法
種子採集
應在品質優良的健壯母株上採集種子。秋季,當糖槭翅果由綠色變為黃褐色時採種,采後晾兩三天,去雜袋藏。糖槭千粒重38克。
種子處理
春季播種前20至30天,用40℃溫水浸種。邊倒入種子邊攪拌,水自然冷卻後換清水浸泡24小時,每10小時換一次清水。撈出後控干,用0.5%的高錳酸鉀溶液消毒4小時,撈出用清水沖淨種子,然後混3倍的濕沙,並均勻攪拌,堆於背風向陽處,每天噴一次溫水,保持濕潤(沙含水量為60%),要防止積水,以避免種子腐爛。每天中午翻動一次,待50%的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
栽培技術
整地作床
播種地應選擇地勢高燥、平坦、排灌方便、土層深厚肥沃的沙壤土。翻耕耙平,精細整地。每畝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1500至2000公斤,摻入50公斤磷酸二銨。有條件的可施3至5厘米厚度的草炭土。充分攪拌,然後做床,並進行土壤消毒。
播種
多在春季進行,播種量每平方米40克。將經過處理的種子均勻撒到平整的床面上,覆土厚度為1至1.5厘米。播後蓋草簾,保持土壤濕潤。
管理
一般播種後5至7天即可出苗,約60%的種子出苗後揭去草簾,保持土壤濕潤。當苗高10厘米左右時進行間苗、定苗,每平方米保留150至200株小苗。定苗後,7至10天進行一次葉面噴肥,用0.3%至0.5%的尿素融化成水溶液噴灑。入秋後增施磷鉀肥,防止苗木徒長,同時要 及時進行澆水、中耕、除草以及病蟲害的防治。入冬前澆一次封凍水。
、植物園內群植成林最能顯示其紅葉之美,可結合植物引種,建設專門的「槭樹園」。如杭州植物園的「槭樹杜鵑園」,將槭樹與常綠樹和其他落葉樹混植,以栲樹、青岡櫟、樟樹、榔榆、臭椿、馬尾松等高大喬木為上層,以三角楓、秀麗槭、五角楓、雞爪槭等各種槭樹 為中層喬木、一毛白杜鵑、錦繡杜鵑、映山紅等為下木,空間構圖上高低錯落、富於變化,色彩搭配上或紅綠相間,或紅白相應,也符合各物種的生態特性,是一個極為成功的植物配置範例。東北哈爾濱森林公園也有6種槭樹,長勢良好,入秋供遊人觀賞紅葉
主要價值
觀賞價值
槭樹類姿態瀟灑,婆娑宜人,使人感到輕快,因而非常適於小型庭院的造景,多孤植、叢植。
園林用途
槭樹在大型公園或名勝古蹟、天然公園、植物園內群植成林最能顯示其紅葉之美,可結合植物引種,建設專門的「槭樹園」。如杭州植物園的「槭樹杜鵑園」,將槭樹與常綠樹和其他落葉樹混植,以栲樹、青岡櫟、樟樹、榔榆、臭椿、馬尾松等高大喬木為上層,以三角楓、秀麗槭、五角楓、雞爪槭等各種槭樹為中層喬木、一毛白杜鵑、錦繡杜鵑、映山紅等為下木,空間構圖上高低錯落、富於變化,色彩搭配上或紅綠相間,或紅白相應,也符合各物種的生態特性,是一個極為成功的植物配置範例。東北哈爾濱森林公園也有6種槭樹,長勢良好,入秋供遊人觀賞紅葉或黃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