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天才和努力》是中國當代作家柏楊所作圖書《西窗隨筆》中的一篇雜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失敗了的老棋手好像失敗了的老拳師,屬於人間的慘事。蓋年輕小子,精力充沛,前途無限,燒掉了羽毛沒有關係,會再長出來;栽上七、八個跟頭也沒有關係,爬起來仍是一條好漢。而老棋手和老拳師便不行矣,燒掉了羽毛就成了禿光光,再長不出啦。栽了跟頭就摔斷了腿,也再爬不起來矣。無他,腦力不繼,體力亦不繼故也。

有一篇美國小說,題目就叫〈老拳師〉,忘記作者是誰啦,是一篇心理描寫的傑作。寫一位老拳師在被打倒了之後的全場噓聲中,獨自狼狽回家。沒有群眾,沒有朋友,沒有馬,也沒有車,踽踽而行,渾身酸痛,雙腿沉重,只好坐到路邊木椅上休息,一面還隱約的聽到拳賽場傳出的歡呼。擊敗他的那個年輕小子像天之驕子一樣,被捧到雲端之上。於是若干年前他第一次大獲全勝時的情形,不知不覺浮上眼帘,那時候他也是年輕小子,不到三個回合就把那老拳師擊倒,從此成為拳王,受到瘋狂讚揚,他不但有了社會地位,也有了錢,接着他娶了漂亮的妻,生了英俊的子。最後他的錢做生意賠光啦,而他也老啦,為了生活──他的小兒子正染病在床,而全家已一天沒有吃過什麼,他的妻子積攢下來三天的失業救濟金,為他買了一條麵包和一根香腸,這是他出賽前唯一的食糧。

他想到今天那年輕拳師的左手小拇指,在擊他的右頰時,被他仍粗壯的手臂擋住,他可以聽見該小拇指折斷的聲音,年輕人當然不在乎這點創傷。但到了老年,那折斷了的小拇指會再不能使用。他就是這樣的,他在第一次戰勝時也被折斷了小拇指,他也同樣的一點也不在乎,但當過了三十歲的時候,小拇指開始不能用力矣。他不敢想到若干年後,現在那位在萬人歡呼聲中暈暈陶陶的小子,會不會也像他一樣,記得第一次的一擊。

老拳師想了很多,最後他想到明天以後的日子,又想到為制裝借的那一筆錢,他妻子正站在門口,盼望他打贏了回來把孩子送到醫院,也盼望能吃一頓填飽肚子的飯,他不敢想像她看見他踉蹌回來時有什麼表情。真是前程茫茫,日暮途窮,想到這裡,愁腸百結。於是,老拳師哭啦,就在他落淚的一剎那,他想起來若干年前被他擊敗的那個老拳師,也是在半路上哭了的,他當時不知道他為啥哭,而他現在知道他為啥哭矣。

這篇小說寫得細膩入微,使人對一個沒有翻身可能的失敗者,灑下同情之淚。但也同時指出居高莫忘危,任何一個人,有上台的一天,必有下台的一天,當初怎麼打垮別人,最後比葫蘆畫瓢,也會被別人怎麼打垮。

一個人有上台的一天,必定有下台的一天,天底下沒有隻上台而不下台的怪事。柏楊先生鑽營奔走,在《自立晚報》挖了一個方塊,寫寫雜文,謀生餵肚,一連寫了五年,好像沒有個完。其實用不着心焦,終於有一天會完。不是老闆大人發了氣,兇猛一踢,把我踢了個嘴啃地。就是我自動自發的停筆──得了愛國獎券,成了麵團團富家翁固然停筆,害了病或閻王爺要了命,也當然停筆。好比貴閣下吧,現在尾大不掉,坐在局長校長部長處長的寶座上,舒服帶冒煙,但總也有下來的一天,不是你高陞,就是你也像名男人翁慨先生一樣,十八年不倒,一倒就不可遏止。

(柏老按:再也想不到,我是因為忽然隆重的坐了牢而停筆的。預言不幸而未中,十分抱歉,蓋說不準學一向如此,也不能怪我。)

同樣的,一個人威風凜凜,擊敗群雄,當上了拳王,他也會有一天被別人打下金鑾寶殿,眼睜睜看着陌生的屁股往上坐。棋壇上的大國手既不是世襲的,而是靠「三箭定天山」的,他既射了三箭,把從前那個老王射斷了氣,則定有一天,也闖出來一個瞧不上眼的小子,照自己心窩射上三箭。能擋得住該三箭,算自己有本領,有運氣;撐不住該三箭,自己只好捲鋪蓋,而也看着該小子的陌生屁股往金鑾寶殿上坐矣。

奪冕戰和獲取王位的戰況,棋壇和政壇同樣的慘烈(嗚呼,一副棋盤,真是縮小的人生),而尤其奇怪的是,「長江後浪推前浪,自古新人換舊人」,老拳師鐵定的要栽到後生小子之手,老國手鐵定的也要栽到後生小子之手。一個老拳師很少被另一個老拳師打倒的,打倒老拳師的準是年輕拳師。一個老國手也很少被另外一個老國手擊敗的,擊敗老國手的准也是一個年輕棋手。所以老國手最怕跟後生對壘。一見年輕後生,就心驚肉跳,認為天乎天乎,末日已到。所以棋手聚會的廂房,最討厭後生晃來晃去,古人曰「後生可畏」,真是可畏之極也。

凡是藝術,全靠天才,我說「全」靠天才,定有人問曰:「好吧,把貝多芬先生送到朱熹先生那裡念四書,他能譜出交響樂乎?」我不抬槓,他當然譜不出交響樂。不過我也要問啦:「好吧,把一匹馬送到大學堂深造,他能看得懂書報雜誌乎?」恐怕你閣下也不抬這種槓。夫「天才」和「努力」,是成功的兩個翅膀,缺一個翅膀都不行,甚至兩個翅膀不同份量,一個大一個小也不行。勤快不可能補拙,努力代替不了天才,天才也代替不了努力。只不過這些年來,有學問的人對「努力」的估價太高啦,認為「努力」可以辦到「天才」辦不到的事,那就不對勁。沒有天才,純靠努力,就是把屁努出來都沒有用。[1]

作者簡介

柏楊(1920年3月7日—2008年4月29日),中國當代作家,出生於河南通許縣,祖籍河南輝縣常村鎮常北村 ,漢族,初名郭定生,後改名郭立邦、郭衣洞,1949年後前往台灣,曾任台灣《自立晚報》副總編輯及藝專教授,為海峽兩岸的人熟知。柏楊在很多所學校念過書,但從沒有拿到過一張文憑,為上大學數次使用假學歷證件,曾被教育部「永遠開除學籍」。他的言論和書籍在社會各界引起了廣泛爭議。 柏楊主要寫小說、雜文,後者成就更高,曾被列為台灣十大暢銷作家之一,他的雜文集主要有《玉雕集》《倚夢閒話》(10集)《西窗隨筆》(10集)《牽腸掛肚集》《雲遊記》等 。代表作有《醜陋的中國人》《中國人史綱》《異域》等。[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