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天河公園,是區屬綜合性公園,位於廣州天河區員村,西靠天府路,南連黃埔大道,北接中山大道,來往交通十分便利。公園總面積為70.7公頃,水體面積占10公頃。[1] 天河公園以自然生態景觀為主要特色,公園規劃為五個功能區:百花園景區、文體娛樂區、老人活動區、森林休憩區、後勤管理區。

中文名稱:天河公園

地理位置:廣州天河區

占地面積: 70.7 公頃

門票價格:免費(2009年7月1日起)

前身:石牌林場

所屬國家:中國

所屬城市:廣東省廣州市

建議遊玩時長:1-2小時

目錄

生物資源

公園內有喬木灌木、花草、棕櫚竹子等100餘種植物,並有20多株百年以上老樹和園內特有的萬餘平方米的水中森林

歷史沿革

天河公園的前身最早是石牌林場。民國十七年(1928年)12月5日,當時的廣州市政府召開了第176次行政會議,決定在地處廣州與黃埔之間的中心地帶員村開辦廣州市政府林場,又名石牌林場,占地174公頃。

解放後,由廣州市建委園林處負責石牌林場的育苗造林工作。綠化造林工作完成後,1957年把石牌林場改建為森林公園,1960年改名為東郊公園。根據《關於加快城區工作改革的若干決定》(廣州市政府穗府〔1985〕44號文)中有關「園林綠化實行市、區分級管理」的原則和《關於請求市進一步下放管理權限問題的批覆》(穗府辦〔1992〕192號文),東郊公園於1994年12月27日移交天河區政府管理。

1996年,廣州市市政園林局委託廣州市園林建築規劃設計院對東郊公園進行了詳細的總體規劃。1996年對公園進行了完善的總體規劃後,拆除了天河公園周邊10多萬平方米商鋪及其他經營性臨時建築,「拆牆透綠」,「拆店復綠」,鋪草植樹,還綠於民,把公園圍牆全部改建為通透式圍牆。

1997年1月1日起正式命名為天河公園。投入4000多萬元,完成了公園南、北大門、中軸廣場、百花園景區、奇石館等的首期建設工程。

1998年到1999年,又投入了4000多萬元,完成了公園西門、新塘湖堤、天府路沿線林相改造等工程,在園內復建了在國際園林博覽會上獲得多項大獎的「粵暉園」、「粵秀園」等園林精品。經過多年建設和改造,公園面貌一新,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生態環境大大改善。

2000年以後,因建設後公園養護面積大增,為解決公園經費問題,由區園林辦每年撥給公園200萬元作為公園30萬平方米草地的專項養護費。

2001年下半年,公園開始嘗試社會化管理,把衛生等部分項目向社會專業公司承包,同時裁減農民工,把農民工從原來的200多人裁減到幾十人。

2003年成為廣州市第一個榮獲「廣東省生態示範園」稱號的公園。

廣州日報報業集團於2006年與天河區政府合作,選址天河公園,打造了全國首個報業文化讀者公園。

2014年,廣州決定選址廣州天河公園,建設無障礙「愛心公園」,整個工程建設在2014年年底完成。該項工程將包括整個公園的無障礙建設改造,除在公園內新規劃一條專門的指引性盲道,還將加設一整套無線引路發射裝置,每位殘疾人入園後憑免費派發的一套信號接收裝置,在公園範圍內即可接收發射系統根據殘疾人定位,享受系統智能化的一系列公園景點介紹、路線規劃等提示服務。

遊樂設備

園內設有配套的遊樂項目,有休閒遊艇、開心碰碰車、歡樂碰碰船、刺激的賽車、松林飛鼠、森林狩獵、游泳池、網球場、羽毛球場、海獅表演館、兒童樂園以及具有教育意義的科普項目魔法森林、哈爾濱雪冰雕展。

主要景區

百花園

百花園景區占地八萬平方米,內含茶花園、杜鵑園、紫薇園等園,以植物造景為主,層次分明,色彩豐富。百花園最初為廣州政府林場(又名石牌林場),始建於1928年,1933年為紀念孫中山易名為中山公園。廣州解放後,從1950年8月至1953年底,政府對公園進行了大面積綠化造林,並將公園劃分為中山林場和中山果園場,1957年改名為森林公園,1960年易名為東郊公園。

粵暉園

1999年10月,在「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上,廣州市市政園林局承建的「粵暉園」一舉奪冠,榮獲室外庭園「最佳展出獎」。從其藝術特點來看,該園不僅充分體現了我國傳統園林的藝術特點,也體現了中西園林結合的特點。粵暉園被環抱於綠蔭之中,占地僅3000平方米左右,整個園子卻劃分為八景,分別是——六月船歌、壁石垂纓、花島椰影、幽谷跳泉、葵潭琴韻、情溢珠江、畫舫枕碧、南粵勝景,沿襲了中國傳統園林中的園中有園的藝術手法,景與景之間雖然相對獨立,各具內涵,卻由園路等產生聯繫,均以園林與自然的關係或地域文化的內涵來點題組景,統一成為一個整體。

粵秀園

「粵秀園」是廣東省在日本兵庫縣淡路島舉辦的「2000淡路花博」的送展項目,該園於2000年2月6日-3月6日在日本兵庫縣淡路島建成。粵秀園的設計嶺南水鄉庭院為基調,兼備了廣東民間建築的特色,再經藝術升華,體現廣東民間建築的質樸、溫馨的風格。該園主景立意為瀉月流雲、品酒聽泉。以小徑引路,曲徑通幽;溪澗潺潺流水,靜中有動;配以鄉間小橋,平添起伏;柴門有行草對聯雲「粵江百里榮村樹,華景千門沐曉風」,橫匾書「寧談」,高雅而飄逸。園中植物經過精心挑選,得體的配置,無論分量或色彩都恰到好處,濃處不奢華,淡處不單調,充滿鄉野小築的趣味。入口處迎賓石刻「粵秀園」行書出自省長盧瑞華之手,為整園增色不少。粵秀園獲得「知事獎」、設計金獎、庭園施工銀獎等十五個獎牌,是中國嶺南園林藝術的代表作品。

代表景點

鄧世昌衣冠冢

民族英雄鄧世昌(一八四九~一八九四)原名永昌,字正卿,廣東番禺人。一八九四年九月十七日,在抗日本侵略者海戰壯烈殉國。鄧氏族人葬於廣州市沙河天平架石鼓嶺鄧家山,後因時勢變遷,曾被埋沒。一九八四年紀念鄧世昌殉國九十周年時經沙河鎮政府及有關人士支持,尋得鄧墓。適逢甲午戰爭一百周年紀念之際為弘揚愛國精神,市政府決定將鄧世昌墓遷回東郊公園,立鄧世昌塑像與墓園以崇英烈,永留後人敬仰。

鄧世昌雕像

位於「天河公園」內,鄧世昌衣冠冢前,雕像基座前刻「民族英雄鄧世昌」,雕像基座後刻鄧生平事跡。

湖心亭

於1964年建成的湖心亭,是公園的代表景點之一。它自岸邊由一條長廊彎曲延伸至大湖中心。公園在1999年對它進行了精心的修葺。

六月船歌

該景區以長9米,高2.5米的弧形青石通雕為主體,藝術家運用版畫與浮雕相結合的創作手法,表現出珠江三角洲地區六月里水果豐收時節村姑們滿載而歸的歡樂場景。

壁石垂纓

該景區以蔭生和半蔭生的觀賞花卉為主進行布置,結合石壁、棚架與雕塑小品造景,表現嶺南園林中石庭、蔭庭的特色景觀。

花鳥椰影

棕櫚科植物是廣東亞熱帶景觀的典型代表。粵暉園中栽種了一批經過精心處理和特殊養護的棕櫚科植物,如大王椰子、布迪椰子、銀海棗金山棗散尾葵等。

幽谷跳泉

該景區運用現代高科技手段,讓湧泉從一劈兩半的巨石裂隙中噴出,模擬自然山谷里行雲流水般時斷時續的間歇泉景觀,表現珠江流域自然水體形態的多樣性和觀賞水景的趣味性。

南粵勝景=

該景區利用三塊花崗岩雕琢而成,運用比較抽象的寫意手法,粗獷地再現了廣州南越墓、五羊群雕、肇慶七星岩、韶關南華寺、潮州湘子橋等廣東風景名勝的縮影,反映南粵大地人文薈萃,山水如畫的秀麗風貌。

位置境域

天河公園是區屬綜合性公園,位於廣州天河區員村,西靠天府路,南連黃埔大道,北接中山大道,來往交通十分便利。公園總面積為 70.7 公頃,水體面積占 10 公頃。

交通線路

北門

上社站下車:B12、B16、B17、B1、B20、B21、B25、B27、B2A、B2、B3A、B3B、B3C、B3、B4A、B4B、B4、B5、B6、B7、B8 花都客運站-東圃客運站(原615):夜17、夜9、夜19、夜25、夜34、夜36、夜41、夜43、夜46、夜47、夜48、夜51

南門

程介村站下車:137、140、218、243、261、278、4、44、506、506A、517、518、5、541、547、548、550、56、583、882B7、B11、B15、B22大學城4線、高峰快線11、高峰快線23、夜13、夜18、夜27、夜35、夜39、夜40、夜52

西門

天河公園站下車:194、29、B11、B7、B8、夜36

視頻

天河公園隨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