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火车站
天津火车站 |
天津站(Tianjin Railway Station),又称天津东站,位于中国天津市河北区与河东区交界的海河北岸,是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特等站,是集铁路、地铁、公交、出租车等为一体的大型交通枢纽,是天津铁路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津站始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正式通车运营;先后于1950年、1987年和2008年进行3次改扩建;2008年8月1日,改扩建后的天津站投入使用。
截至2009年9月,天津站总建筑面积18.5万平方米,站场规模为10台18线,能同时容纳6000人候车。
目录
基本内容
中文名:天津站
站台规模:10台18线(2009年9月)
区域管理: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
车站等级:特等站
投用日期: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
车站地址:天津市河北区新纬路1号
外文名:Tianjin Railway Station
建筑面积:18.5万平方米(2009年9月)
车站代码:10157
所属地区:中国天津市河北区
容纳人数:6000人候车(2009年9月)
年客运量:3356.9万人次(2017年)
发展历程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随着原唐胥铁路延展至天津,天津站始建。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车站正式通车运营,初站址建于“旺道庄”。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车站移址至海河畔“老龙头”处,故随地名称老龙头火车站。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老龙头火车站更名为天津站。
1950年,天津站进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首次扩建。
1987年,随着改革开放后天津经济发展加快,天津站客流量大增,已经不堪重负,其日均乘客量超过了6万人次。因此,经天津市政府和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决定,并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天津铁路枢纽改造工程被列为中国国家“七五”计划重点工程;同年4月15日,天津站改扩建正式开工。
1988年10月1日,天津站竣工。改造后的天津站站房,分为主站房、子站房和高架候车厅三部分,采取高架进站、地下出站、南北进出的布局模式,车站运力得到了很大提升,车站环境也明显改善。
2007年1月14日起,天津站停办客运业务,再次进行改扩建。
2008年8月1日,改扩建后的天津站投入使用。
功能作用
1988年天津站改造后,运力得到了很大提升,车站环境也明显改善。在2007年再次改造前的近20年里,天津站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枢纽,为天津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北方网评)
天津站交通枢纽是集普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津秦高速铁路、天津地下直径线、城市轨道交通、公共交通以及其他交通方式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对缓解天津站地区交通拥挤的局面,形成城市轨道交通骨干网络,构建完善的城市立体交通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形成京津冀城市群和环渤海地区之间的便捷通道,扩大对外经济联络,推动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和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北方网评)
建筑规模
设计理念
天津站的站房整体通透流畅,屋面结构采用大跨钢网架,外檐装修采用新型石材和玻璃幕墙。
设计参数
截至2009年9月,天津站站房包括京津城际北站房、高架候车室、地下进站厅、无站台柱雨棚及高站台、东西侧旅客地道、东西侧行包通道、既有南站房,总建筑面积18.5万平方米。其中,北站房7.1万平方米,南站房3.3万平方米,高架候车厅2.2万平方米,能同时容纳6000人候车,无站台雨棚覆盖全部站台,南北方向共5跨,雨棚总面积达80850平方米。
整体布局
截至2018年9月,天津站共分为6层,其中地上2层,地下4层。地上一层为直通最大跨度为54米高架候车室;地面层为中央进站大厅,旅客可从南、北进站厅进入天津站站房;地下一层为地下进站厅,东、西旅客出站地道位于地下进站大厅东、西两侧;地下二、三、四层分别为天津地铁2、3、9号线站台层。
站台线路
截至2009年9月,天津站站场总规模为10台18线,自北向南依次为京津城际车场,4台7线;津秦高速车场,3台6线;普速车场,3台5线;途经线路为津山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和津秦高速铁路。
运营情况
自助购票
截至2014年1月,天津站前后广场分布着34台自动售票机、13台自助取票机。
公安制证
截至2011年5月,天津站的铁路公安制证口分别位于靠海河一侧的售票厅14号口和后广场一楼售票厅1号口。
商业设施
截至2012年10月,天津站地下一层设有6000余平方米的商业广场。
客运流量
2017年,天津站发送旅客3356.9万人次,与2016年相比,增加旅客94.1万人次。
截至2018年2月21日,2018年铁路春运,天津站累计发送162.1万人次,最高峰为2018年2月10日发送10.1万人次。[1]
参考文献
- ↑ 天津火车站列车时刻表火车汽车公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