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雄`
植物形态
乌头,多年生草本,高60-120cm。块根通常2个连生,纺锤形至倒卵形,外皮黑褐色;栽培品的侧根(子根)甚肥大,直径达5cm。
茎直立或稍倾斜,下部光滑无毛,上部散生贴伏柔毛。
叶互生,革质,有柄;叶片卵圆形,宽5-12cm,3裂几达基部,两侧裂片再2裂,中央裂片菱状楔形,先端再3浅裂,裂片边缘有粗齿或缺刻。
总状圆锥花序,花序轴有贴伏的柔毛;萼片5,蓝紫色,外被微柔毛,上萼片盔形,长15-18mm,宽约20mm,侧萼片近圆形;花瓣2,无毛;
雄蕊多数,花丝下半部扩张成宽线形的翅;心皮3-5个,离生,密被灰黄色的短绒毛。
蓇葖果长圆形,具横脉,花柱宿存,芒尖状。花期6-7月。果期7-8月。
药物性状
1.性状鉴别 块根长圆锥形,稍弯曲,顶端常有短残茎,
中部多向一侧略膨大,长2.5-7.5cm,直径1.2-3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
有小瘤状突起的支根。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或淡灰黄色,形成层环多角形。气微,味辛辣,麻舌。
2.显微鉴别 母根横切面:后生皮层为棕色木栓化细胞,皮层薄壁组织偶见石细胞单个散在或数个成群;
内皮层不甚明显韧皮部散有筛管群,内侧偶见纤维束。形成层环状多角形。
其内外侧偶有1至数个异型维管束。
木质部导管多列,径向或略呈V形排列。髓部明显。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
药理作用
入药部位:形长的块根。
性味:味辛,性热。
归经:入肾经。
功效:祛风散寒,益火助阳。
主治:风寒湿痹,历节风痛,四肢拘挛,心腹冷痛,痃癖症瘕。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6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内服宜炮制后用。
使用注意
阴虚阳盛者及孕妇禁服。忌豉汁。
炮制
一、采集加工
于6月底7月初时挖取根部,洗净泥土,晒干。
二、炮制方法
1、《雷公炮炙论》:“(天雄)宜炮皴坼后去皮尖底用,不然阴制用并得。”
2、《药性论》:“干姜制用之。”
3、《日华子本草》:“凡丸、散炮去皮脐用,饮药即和皮生使甚佳。”
4、《纲目》:“熟用。一法,每十两,以酒浸七日,掘土坑,用炭半枰煅赤,
去火,以醋二升沃之,候干,趁热入天雄在内,小盆合一夜
取出,去脐用之。”[1]
相关论述
《本草衍义》:乌头、乌喙、天雄、附子侧子凡五等,
皆一物也,止以大小、长短、似象而名之。后世补虚寒,则须用附子,
仍取其端平而圆大及半两以上者,其力全,不僭。风家即多用天雄,
亦取其大者,以其尖角多热性,不肯就下,故取敷散也。
此用乌头、附子之大略如此。余三等则量其材而用之。
《伤寒蕴要》:附子,乃阴证要药,凡伤寒传变三阴及中寒夹阴,虽身大热而脉沉者必用之,
或厥冷腹痛,脉沉细,甚则唇青囊缩者,急须用之,有退阴回阳之力
起死回生之功。近世阴证伤寒,往往疑似不敢用附子,直待阴极阳竭而用之已迟矣。
且夹阴伤寒,内外皆阴,阳气顿衰,必须急用人参健脉以益其原,佐以附子,温经散寒,舍此不用,将何以救之。
《本草正》:附子,因其善走诸经,故曰与酒同功,能除表里沉寒,
厥逆寒噤,温中强阴,暖五脏,回阳气,格阳喉痹,阳虚二便不通及妇人经寒不调,
小儿慢惊等证。大能引火归源,制伏虚热,善助参、芪成功,尤赞术、地建效,无论表证里证,但脉细无神,气虚无热者所当急用。
《神农本草经》: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湿,拘挛膝痛,不能行步。
《名医别录》:脚疼冷弱,腰脊风寒,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下痢赤白,坚肌骨,强阴,又堕胎,为百药长。
《本草拾遗》:醋浸削如小指,纳耳中,去聋。去皮炮令坼,以蜜涂上炙之,令蜜入内,含之,勿咽其汁,主喉痹。
《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去脏腑沉寒;补助阳气不足,温热脾胃。
参考来源
- ↑ 《本草崇原》_天雄_中医世家,中医世家 ,
- ↑ 天雄_中药词典T_中医中药网, 中医中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