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太上老君 - 道教三清道祖

太上老君 - 道教三清道祖

来自网络的图片

太上老君为道教“三清”尊神之一的道德天尊,全称“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并不等同于老子,老子为其化身。

太上老君与老子

按《史记》记载,老子为周代史官,构建了独特的道论,创建了诸子百家之一的道家,被后世奉为道祖。这是历史上的老子。

老子《道德经》中,蕴含着治国理政的方针和大量修行导引的内容。汉代形成了兼具政治理想和修身治身之说的黄老学,并在朝野产生巨大影响力。黄老学除了作为政治理念之外,还兼具某些宗教意蕴。譬如《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中记载光武帝之子楚王刘英的事迹,称“晚节更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又称“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可见此时黄老学已经是具有宗教功能的学说。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已经出现了对于老子的神格化。

东汉末年张道陵创立道教,《神仙传》中谈及张道陵学道,称“忽有天人下,千乘万骑,金车羽盖,骖龙驾虎,不可胜数,或自称柱下史,或称东海小童,乃授陵以新出正一盟威之道”。既然自称柱下史,那就必然是老子了。老子所传经典《道德经》也为张道陵重新诠释,写为《老子想尔注》。《老子想尔注》中老子已经成为太上老君,是大道的化身,称“一者道也……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化,或言虚无,或言自然,或言无名,皆同一耳,今布道诫教人,守诫不违,即为守一矣;不行其诫,即为夫一也”。这一说法被后世道教继承,如唐代成玄英《老子义疏》疏释十七章“太上,下知有之”时称,“太上,即是玄天教主太上大道君也。言道君在玉京之上金关之中,凝神遐想,为常应之处”。同时,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疏称“即是太上之教废也”。如此,大道即是太上之教,道、教、太上三者一体。此处的大道乃是老子所述之道,即老子所教之道,老子即太上无疑。

由此,老子与太上老君的关系密不可分,太上老君之名正式出现在老子的身上。从这一层意义上说,老子演化为太上老君,太上老君则是神格化的老子。

道教信仰体系中的太上老君

在道教信仰中,太上老君的名讳有着特殊的含义。葛玄《老子道德经序诀》称:“老者处长之称,君者君宗之号,以老君天上天下,历化无穷,先亿劫而生,后亿劫而长,天天宗奉,帝帝师承,故赐以太上老君之号”。杜光庭《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称:“太者,大也。上者,尊也。高真莫先,众圣共尊。故曰太上老君。老者,寿也,明老君修天修地,自然长寿,故曰老也。君者,尊号也,道清德极,故曰君也。以明老君为众圣之祖,真神之宗,一切万物莫不皆因老君所制,故为宗祖也。”太上老君之意便是至高无上、先于天地、超脱生死的至尊神灵。

在此,太上老君本就是道,二者不一不异,因此《云笈七签》卷一道德部便首论《道德经》,而后自然过渡至老君。按照《云笈七签》体例,不同内容列出小标题分别述说,而此处无此分别,说明在道教神学体系之中,大道本就是老君,老君是大道的显化,大道与老君并不是两个独立的范畴,因此不能分别述说。也因此,大道所具有的、能被人说察知的属性,老君同样也具备。

《云笈七签》引葛玄《五千文经序》称:“老君体自然而然,生乎太无之先,起乎无因,经历天地,终始不可称载,穷乎无穷,极乎无极也。与大道而轮化,为天地而立根,布气于十方,抱道德之至纯,浩浩荡荡,不可名也。”其一,老君不受时空束缚,至高而无极,至小而无内,生于太无之先,不可称述。其二,大道是不可称述的,老君也是超越人的认知能力、不可思量的,因此《云笈七签》称老君“起乎无因”,是“自然而然”的,是“不可名也”的。老君是通过大量的譬喻来说明那不可说的“大道”,因此大道的不可称述与老君留书二者并无矛盾。其三,老君与大道一体。老君是大道的实体显现,聚形为老君,散则为气。因此,大道的轮转也正是老君的轮化;大道化育天地也同样是老君化育天地。但纯粹的大道本身,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因此显化为有形的老君来广播教化。其四,老君是道德的根源。原初的大道即是老君,老君“抱道德之至纯”,是道德教化的根本。

通过对于《云笈七签》引文的论述,可以看到老君是超越有形与无形的神明,是作为万物的根本的大道的自身体现。在此意义上,唯有老君及其显化才是神明

但大道与老君本身却是化育万物的存在,而不是孤零零与万物隔绝,因此老君又有无数的显化。如《云笈七签》引《太上老君开天经》所称,“伏羲之时,老君下为师,号曰无化子,一名郁华子,教示伏羲,推旧法,演阴阳,正八方,定八卦,作《元阳经》,以教伏羲……神农之时,老君下为师,号曰大成子,作《太微经》……燧人时,老君下为师……黄帝时,老君下为师……”。老君化身众多,教化世人,则世人与大道之教便无隔阂——这也是大道化育众生所本然具有的亲近。同样,老子也只是老君随感应化的化身之一,只能说老君是老子,而不能说老子就是老君。

“三清”中的道德天尊

道教三清大殿中,通常供奉的三位尊神是道教的最高神“三清”。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据《集说诠真》引《读书纪数略》云:“三清者玉清圣境,元始居之;上清圣境,道君居之;太清仙境,老君居之。”

道德天尊,全称“太清道德天尊”,也称“太上老君”,是道教“三清”尊神之一,在“三清”之中位为最后,相传居住大罗天上太清仙境。

道教宫观中的三清殿,都有道德天尊之神像或神位。其神像常作一白须白发老翁,手执羽扇,居元始天尊之右侧位。在道教大型斋醮礼仪中,也均设有道德天尊的神位,亦居元始天尊之右侧位。道德天尊之神诞日为农历二月十五日,是日大多举行祝诞聚会或祈福延寿道场。

太上老君的神仙形象及历史演变

东汉时期道教已有太上老君的说法,东晋葛洪详细描述了太上老君的形象并丰富了老子的神仙传说,唐宋之际出现了“一气化三清”的说法,元代出现了“老子八十一化”的说法,都是对老子神仙之说的继续。

东晋时候的“老君”有了具体的神仙形象。《抱朴子内篇·杂应》记载:“老君真形者,思之,姓李名聃,字伯阳,身长九尺,黄色,鸟喙,隆鼻,秀眉长五寸,耳长七寸,额有三理上下彻,足有八卦,以神龟为床,金楼玉堂,白银为阶,五色云为衣,重叠之冠,锋鋋之剑,从黄童百二十人,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前道十二穷奇,后从三十六辟邪,雷电在上,晃晃昱昱,此事出于仙经中也。”

被确定神仙形象的太上老君在历史中还兼有多种身份。据《神仙传》记载:上三皇时为元中法师,下三皇时为金阙帝君,伏羲时为玉华子,神农时为九灵老子,祝融时为广寿子,黄帝时为广成子,颛顼时为赤精子,帝喾时为禄图子,尧时为务成子,舜时为尹寿子,夏禹时为真行子,殷汤时为锡则子,文王时为文邑先生,一云为守藏史。或云在越为范蠡,在齐为鸱夷子,在吴为陶朱公。[1]

目录

参考文献

  1. 太上老君 , 360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