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叔段
太叔段(taishuduan) 郑国贵族
太叔段 | |
---|---|
郑国贵族 | |
出生 | 前754年 |
国籍 | 郑国 |
别名 | 京城大叔、太叔段 |
职业 | 郑国贵族 |
太叔段(前754年 ―?),春秋时郑国公子,姬姓,郑氏,名段,排行第三,称叔段、太叔段,又称京城太叔、共叔段。行三为叔,故曰叔段,王公诸侯嫡子行三,称太叔,故又称太叔段。春秋时期郑国人,郑武公少子,郑庄公同母弟,母武姜。
郑庄公即位后,共叔段受封京城,故称京城大叔或太叔段。因郑庄公是难产而生,共叔段是顺产而生,所以其母武姜非常钟爱共叔段。共叔段后在武姜帮助下谋划作乱,郑庄公在共叔段未公开反叛之前,便得知其图谋,于是派兵攻打并击败共叔段,共叔段逃到共地,故称共叔段。共叔段最终死在他国。
目录
基本信息
基本内容
太叔段
春秋时郑国公子,姬姓,郑氏,名段,排行第三,称叔段、太叔段,又称京城太叔、共叔段。行三为叔,故曰叔段,王公诸侯嫡子行三,称太叔,故又称太叔段。其父为郑武公掘突,母武姜,同母兄郑庄公寤生。因封于京邑,当时人称京城太叔,后居于共(音gōng)国,故又称共叔段。
起初,其母武姜厌恶长子寤生而宠爱少子叔段,因此多次请求武公立叔段为太子,武公不许。郑庄公即位后武姜仍不死心,积极为叔段扩大势力,又请求庄公将京邑封给叔段居住,庄公允许,当时人称其为京城太叔。后太叔段与母亲武姜准备里应外合袭击郑庄公,结果篡位阴谋被早有准备的郑庄公一举粉碎,太叔段只好逃奔到共国,所以太叔段也称共叔段。
太叔段后裔多以其名为氏,称段氏。太叔段即为段氏始祖。传其后裔亦有以太叔为氏者,亦有以共为氏者。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郑武公十年(前761年),郑武公娶申国国君之女武姜为夫人。武姜分别于郑武公十四年(前757年)、郑武公十七年(前754年)为郑武公生下儿子寤生和共叔段。 武姜的长子寤生是难产而生,少子共叔段是顺产而生,武姜因此不喜欢寤生,而喜欢共叔段。
郑武公二十七年(前744年),郑武公病重,武姜想立共叔段为太子,屡次向郑武公请求,郑武公不肯答应。 同年,郑武公去世,寤生继位,是为郑庄公。
受封于京
郑庄公元年(前743年),武姜请求将制地作为共叔段的封邑,郑庄公说:"制地是形势险峻的地方,虢叔曾经死在那里。其他地方都可以听命。"武姜于是请求改将京城(今河南荥阳)作为共叔段的封邑,号太叔 ,世称京城太叔 或太叔段。
郑伯克段
共叔段到京城后,积极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共叔段让郑国西部与北部边境地区,既听从郑庄公的命令,又听从自己的命令。作为试探,郑庄公并没有干涉,共叔段转而将这两处地方作为自己的封邑,并进一步延伸到廪延。 廪延是黄河重要的渡口,与卫国相邻,位置非常重要。从京城到廪延距离很远,共叔段掌握郑国近半壁江山。
经过多年的发展,共叔段的势力已经很大。郑庄公二十二年(前722年),共叔段认为时机成熟,于是开始做反叛郑国的最后准备,他下令修理城郭,储备粮草,补充武器装备,充实步兵、车兵,准备袭击郑国都城,其母武姜则打算作为内应打开城门。
郑庄公在共叔段准备公开反叛之前,便得知共叔段的起兵日期,于是命令子封率领二百辆战车进攻京城。京城的人都反对共叔段,共叔段逃到鄢地(今河南鄢陵)。同年五月二十三日,郑庄公的军队在鄢地击败共叔段,共叔段再度逃到卫国的共地 (今河南辉县),因此故称共叔段。
州吁替伐
当时,卫国国君卫桓公因弟弟州吁骄横奢侈,于是罢免他的职务,州吁便出国逃亡 ,请求与共叔段结交为朋友。
郑庄公二十五年(前719年),州吁弑杀卫桓公,自立为君。州吁继位后,联合宋国、陈国、蔡国替共叔段攻打郑国。 联军包围郑国都城东门五天后撤军。
共叔段死后,家人子孙四处逃散。郑庄公的儿子郑厉公继位后,态度有所改变,他曾对臣下说:"不可使共叔段无后于郑。"共叔段的子孙始称"公孙段氏"。
人物评价
《春秋》中将共叔段叛乱、遭郑庄公击败之事,称为"郑伯克段于鄢",认为共叔段的所作所为不像兄弟,所以不说"弟"字;兄弟相争,好像两个国君打仗一样,所以用个"克"字;把郑庄公称为"郑伯"是讥刺他没有尽教诲之责。
轶事典故
多行不义必自毙(duō xíng bù yì bì zì bì),出自《春秋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后世多以"多行不义必自毙",来形容不义的事做多了,必定会自食其果。
人物争议
家族成员
史籍记载
艺术形象
诗词 | 《诗经·国风·郑风·叔于田》 | 诗词 | 《诗经·国风·郑风·大叔于田》 |
小说 | 《东周列国志》 | 影视形象 | 1996年电视剧《东周列国·春秋篇》:高东平饰演共叔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