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大廈
歷史介紹
第一代
太子大廈(太子行)是於1904年動工,大廈採用文藝復興風格建成,樓高四層,座落於創辦人之一的保羅·遮打倡議的土地之上[1],南方是由利安 於1899年興建的皇后大廈。太子大廈與同期的皇后行、香港會建築風格相近,最後於1963年重建。
當時大廈的由幾間銀行及律師樓使用,包括橫濱正金銀行、台灣銀行、東方匯理銀行、的近律師行及孖士打律師行。
第二代
現在的太子大廈建成於1965年,大廈樓高27層,由巴馬丹拿設計[2],新福港營造有限公司承建。雖然太子大廈的裝修素來以高雅著稱,可是受室內面積所限,內部陳設至90年代中期已漸趨落伍,置地為力保中環地王的美譽,九七回歸之後亦正式步置地廣塲後塵,於1998至1999年進行大規模翻新,破舊的白色外牆被換上啡白相間的高級瓷磚,並加強採光比例,更引入西方流行的雙層複式甚至多層式商舖,部分國際名牌,例如卡地亞、Van Cleef & Arpels、面向皇后像廣場及遮打道的 Chanel 旗艦店,更設有高達五層高的玻璃幕牆及廣告版。基座地面5層是購物商場置地太子,總零售面積約14.5萬平方呎,設90個商戶。以售賣國際名牌時裝及飾物為主,曾租用的品牌商戶包括香奈兒、卡地亞、蕭邦錶、江詩丹頓、積家、梵克雅寶、喬治·傑生、尚-保羅·高緹耶、拉夫·勞倫馬球、蔻依,萬國表、沛納海、克羅心、愛馬仕等等。
商場部份亦設有空調行人天橋連接置地廣場、歷山大廈、香港文華東方酒店、香港上海匯豐銀行總行及渣打銀行總行。而其中連接文華東方酒店的天橋更是香港第一條空調行人天橋,於1963年建造[3]。
6樓至24樓則屬於辦公室,包括羅兵咸永道、畢馬威兩家大型會計師樓。25樓為星級餐廳 SEVVA,設戶外平台讓食客眺望中環及維多利亞港的景色。
由於立法會大樓空間不敷應用,香港立法會秘書處在此租用單位辦公。該秘書處已於2009年11月遷至花旗銀行大廈3樓,再於2011年9月遷往添馬艦立法會綜合大樓。
2010年,置地斥逾1.5 億元翻新該廈商場部分,包括容許品牌使用外牆設計店舖、商場地下入口進行改建和更換扶手電梯等。翻新後以深色木作主調設計,中庭亦裝設水晶裝飾。
2012年,香港置地把太子大廈的購物商場命名為置地太子(Landmark Prince's)。
2018年,愛馬仕位於中環的旗艦店遷入置地太子。
未來發展
2011年8月30日,屋宇署批出太子大廈重建為1幢32層高的甲級商廈(建於4層平台之上),涉及樓面約60.51萬方呎,若落實重建計劃,除為該集團過去10年以來最大型的商廈重建項目外,亦是中環核心區內過去10年以來最大宗商廈重建計劃。不過業主置地公司表示,該廈翻新工程將在2011年11月底完成,暫時無意重建該廈,入則只為長遠發展作準備[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