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短吻銀魚
太湖短吻銀魚 |
中文學名: 太湖短吻銀魚 科: 銀魚科 門: 脊索動物門 目: 鮭形目 屬: 間銀魚屬 |
太湖短吻銀魚體細長,前部略呈圓筒形,後部側扁,頭部扁平,吻鈍,呈弧形,體透明,無舌齒,背鰭起點距尾鰭基部小於至胸鰭基部的距離,離水後魚體即變為乳白色,終生保持軟骨,除性腺成熟時雄性個體的臀鰭基部上方面側各有一列前大後小的鱗片外,通體無鱗,體短小,一般成體長度在5.0—7.0厘米,最大不超過8.4厘米,平均6.0厘米左右,體重平均0.8克左右。
目錄
形狀特點
俗名小銀魚。體細長,近圓簡形,後段略側扁,體長約12厘米。頭部極扁平。眼大;口亦大,吻長而尖,呈三角形。上下頜等長;前上頜骨、上頜骨、下頒骨和口蓋上都生有一排細齒,下頜骨前部具犬齒1對。下頜前端沒有聯合前骨,但具一肉質突起。背鰭Ⅱ11~13,略在體後3/4處。胸鰭8~9,肌肉基不顯着。臀鰭Ⅲ23~28,與背鰭相對;雄魚臀鰭基部兩側各有一行大鱗,一般為18~21個。脂鰭小,尾緒叉形,脊推骨50-53。背鰭和尾鰭中央有一透明小脂鰭。體柔軟無鱗,全身透明,死後體呈乳白色。體側各有一排黑點,腹面自胸部起經腹部至臀鰭前有2行平行的小黑點,沿臀鰭基左右分開,後端合而為一,直達尾基。此外,在尾鰭、胸鰭第一鰭條上也散布小黑點。
簡單介紹
太湖短吻銀魚是太湖四個品種銀魚(大銀魚、雷氏銀魚、短吻銀魚、寡齒短吻銀魚)中最好的一種。 味鮮美,經加工鮮凍,或曬成魚乾暢銷國內外。"太湖牌"冰鮮銀魚在日本和東南亞國家久負盛名。銀魚還可曝曬製成銀魚乾,其色、香、味、形經久不變。銀魚營養豐富,日本稱為魚參。銀魚肉質肥嫩鮮美,可用來製作各種上等佳肴。銀魚炒蛋,味美鮮嫩,是傳統的飯店和家庭美食;干炸銀魚,外脆里嫩,色澤金黃,香酥可口。用銀魚做湯,更是清香爽口,鮮美無比,聞之生津。另有銀魚丸子、芙蓉銀魚、銀魚春卷、銀魚餛飩等,都是別具風味的太湖名菜名點。
生活環境
太湖短吻銀魚屬於純淡水種類,對水域條件要求不苛刻,喜生活在水面開闊,透明度大,溶氧充足的水體上層,以浮遊動物中的輪蟲、枝角類、橈足類為食,繁殖期3~7月,在湖邊水草叢生地區產卵。個體小,生長迅速,繁殖力強,從孵出到長成成體只需6個月左右的時間。分布於長江中、下游及附屬湖泊。不同水域的同期生長比較表明,以雲南滇他的生長最快,個體最大。長江中下游湖的生長速度差別不大。現在,很多地方有飼養。移植到新水域後,只要水域條件適合,往往一兩年內即可爆發性地形成種群產量,效益迅速巨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