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的莱松岛
目录
内容简介
《失去的莱松岛》(Lost Laysen)是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在其15岁(1916年)时写的中篇小说,但它直到1996年才出版。小说写的是在南太平洋上的火山岛——莱松岛的爱情故事。 米切尔把手稿交由Henry Love Angel,Angel在1945年去世,直到他的儿子发现的手稿,把小说和米切尔的信件一起发表。 《失去的莱松岛》(Lost Laysen)描写的是南太平洋一个即将消失的一个叫莱松的小岛上发生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激动人心,扣人心弦。它的两个男主人公,一个儒雅,一个彪悍,同时都爱上了一个思想独立活泼可爱的姑娘,为了心爱的姑娘,两个人不惜一切代价,重新塑造了一个崭新的世界,结局令人唏嘘不已。 比尔·邓肯(Billy Duncan) 爱尔兰人,身高6.3英尺。于其29岁时再“加里班”号上做大副。在他16岁那年离开了爱尔兰,离开了家庭、学校和朋友。因为他搞了一次小造反,被悬赏捉拿。此后四处漂泊,历尽艰辛,生活得极不如意,总是打架,有架必打。 性格粗犷、剽悍。体格强壮。愿为考特尼·罗斯而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在认识考特尼之后,打架只有一个原因,就是捍卫考特尼的名誉。他总是叫考特尼“小姑娘”。想要她,却明白不能亵渎她。送给考特尼一把名叫“Amigomio”(我的朋友)的西班牙钢制小匕首,并对她说“恐怕有朝一日你会用得着它--现在你最好走吧。”最后在考特尼离开人世后,觉得同船一起下沉的是、他的心,他的希望,他的生命。 考特尼·罗斯(Courtenay Ross) 美国人,传教士。身高5英尺,体重约115 磅。小说发生时19岁,也永远定格在19岁。她离开美国,因为厌倦了浮华的生活,需要刺激。从印达诺上“加里班”号,目的地是莱松岛。她想要给日本人洗脑,教他们不要拿刀子捅人。 她既可以专横霸道,又可以温柔如母;她既像个格格傻笑的女学生,又拥有创世纪以来女人的全部智慧,并且还像个小男孩那样富有热情和生机。 最后为了捍卫荣誉而用比尔送的匕首自刎。
作者简介
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美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1900年11月8日出生于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曾获文学博士学位,担任过《亚特兰大新闻报》的记者。1937年她因长篇小说《飘》获得普利策奖。1939年获纽约南方协会金质奖章。1949年,她在车祸中罹难。她短暂的一生并未留下太多的作品,但只一部《飘》足以奠定她在世界文学史中不可动摇的地位 。 玛格丽特米切尔何以将在南北战争的腥风血雨中绽放的爱情描绘得如此扣人心弦?这正与她的成长经历和不幸的爱情有着莫大的关系。 玛格丽特米切尔于1900年出生于美国南部的新生代城市亚特兰大,三四岁时,她就喜欢听关于亚特兰大历史的故事。她的外祖母时常坐在房前的门廊上,给坐在自己膝上的小玛格丽特指点着一条一直穿过后院的南部同盟的战壕。然而,她绘声绘色地讲述那个夜晚,即1864年11月15日那晚的大火,大片大片的火焰吞没了整个城市,你无论朝哪儿看,都有一片奇怪而难以形容的亮光映彻天际。这便是作品中亚特兰大沦陷当晚的原型,当英国影星费雯丽身着蓝色礼服,一双耀着荧光的眼睛,脸上一层忧虑出现在人们的面前时,郝思嘉的形象已经完全深入人心了 …
内容预览
比尔·邓肯将身体靠在椅背上,点着了烟斗。我不做声,静候他开口。我知道这位平日里沉默寡言的爱尔兰人要告诉我值得听的事情。“伙计,你以为所有的浪漫与冒险都随基德船长一同消逝了吗?不,不是的。”他打住了,凝视着窗外热带地区黑色的夜空。所有让我这个纽约人觉得新鲜而怪异的夜之声与夜之味向我飘将过来。我的想象开始将外面的黑暗幻化成各色各样的人影及兽形。“不,不是的。”邓肯突然重复说,“你还记得失去的莱松岛吗?”我点了点头,兴趣也高涨起来。仅有少数几个人还记得15年前报纸上曾有几则关于莱松岛失踪的消息。那是汤加群岛中的一大火山岛,居要是日本人、中国人和少量白人。“唉,”邓肯慢悠悠地继续道,“15年前,我在‘加里班’号上做大副。那是一艘小型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