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長江大橋
夷陵長江大橋坐落於湖北省宜昌市中心城區,北起宜昌市體育場路,沿勝利三路向南依次跨鴉宜鐵路、東山大道、夷陵大道、沿江大道,越長江後經點軍區五龍村與江南大道以互通立交相銜接。夷陵長江大橋上距三峽大壩28公里,距葛洲壩7.6公里,下距宜萬鐵路宜昌長江大橋4.8公里,宜昌長江公路大橋約14公里。
夷陵長江大橋全長3246米,主橋長936米,橋面寬23米,橋址區江面寬約800米,最大水深約23米。大橋總投資達6.136億元人民幣,於1998年11月28日開始施工,2001年12月28日正式建成通車。
目錄
簡介
毗鄰磨基山、橫臥長江的是夷陵長江大橋,總投資6.1億元,於1998年11月28日動工。全長3246米,主橋長936米,橋面寬23米,是長江上唯一的一座三塔倒Y型單索麵混凝土加勁梁斜拉橋,其跨度在同類橋樑中為世界之最。大橋在建設中先後運用了20項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大橋於2001年底建成通車。至此,宜昌市已擁有枝江鐵路大橋、宜昌長江公路大橋、夷陵長江大橋、西陵長江大橋4座長江大橋,駕起了宜昌經濟騰飛的橋樑。
於1998年11月28日動工,總投資6.1億元人民幣。橋樑全長 3246米 ,其中主橋長936米,橋面寬23米。跨江主橋為三塔單索麵斜拉橋,跨徑為 120m + 348m + 348m + 120m ,兩個 348米 的主跨跨度在世界同類結構橋樑中位居第一[1]。倒Y型主塔高 126m ,鋼絞線斜拉索,混凝土主梁寬 23m 。按地震基本烈度7度設防。
塔基礎採用16根直徑2m的鑽孔柱樁,每樁長42.0m,承台尺寸16m × 16m,邊塔基礎採用11根直徑2.0m的鑽孔柱樁,樁長北邊塔為44.0m,南邊塔為34.0m,承台平面尺寸14m× 16m,三座混凝土主塔造型一致,只是在細部尺寸上不同。塔身上段採用的倒置的Y形構造,三塔高度不等,邊塔高度相同,邊塔及中塔縱向尺寸分別為5.5m和7m。
工程概況
夷陵長江大橋位於湖北省宜昌市,是聯繫宜昌市南、北兩岸跨越長江的城市橋樑。橋位距葛洲壩水利樞紐大壩下游約7.6km,橋址區江面寬約800m,最大水深約23m。建設結合橋址區航道具體情況,大膽創新,首次提出單索麵三塔斜拉橋方案,其2 x 348m的主跨為國內第一,在同類型橋樑中亦屬世界首位。大橋工程全長3.246km,設計荷載:汽車-超20級,主橋是國內第一座單索麵預應力混凝土三塔斜拉橋,跨度(m)布置為38+38.5+43.5+2x348+43.5+38.5+38八跨連續,主橋長936m,總投資6.136億元。主橋橋面寬23.0m,設四條機動車道,車道外側各設2.0m寬人行道,橋面中間索區寬3.5m。
中塔基礎採用16根直徑2m的鑽孔柱樁,每樁長42.0m,承台尺寸16m × 16m,邊塔基礎採用11根直徑2.0m的鑽孔柱樁,樁長北邊塔為44.0m,南邊塔為34.0m,承台平面尺寸14m× 16m,三座混凝土主塔造型一致,只是在細部尺寸上不同。塔身上段採用的倒置的Y形構造,三塔高度不等,邊塔高度相同,邊塔及中塔縱向尺寸分別為5.5m和7m。
斜拉索置於橋面中央,斷面上每個編號的斜拉索均由2根組成,間距1.2m,樑上索距主跨8m,邊跨5.5m,塔上索距約1.6m。每個邊塔都布置了18對斜拉索,中塔上布置了32對斜拉索,全橋共236根斜拉索。斜拉索採用平行鋼絞線拉索體系,全封閉新構造,無粘結錨具。單根鋼絞線直徑為15.24mm,鍍鋅鋼絞線外包PE護層,內注油性蠟。鋼絞線強度=1770MPa,容許應力=0.45。斜拉索共重1225t。
主梁採用單箱三室截面,三向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梁高3.0m,頂板寬23.0m,底板寬5.0m,兩側懸臂板懸臂長度3.5m。主梁邊跨與邊塔處0號塊共長131m,均採用膺架現澆施工。中塔處0號塊現澆長度22m。兩主跨主梁採用預製懸拼施工,主梁預製懸拼梁段間隔40m左右設一道0.5m寬濕接縫,其餘均為干接縫。除合龍段外,主跨共設7個寬濕接縫。梁體預製塊標準長度分別為4.0m。標準節段重160t。
主橋鋼材用量約5673t,斜拉索鋼絞線共重1225t,混凝土約43898立方米。
視頻
夷陵長江大橋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神州大地:宜昌夷陵長江大橋合龍,東方網, 2001-8-23
- ↑ 夷陵長江大橋昨獲魯班獎,新浪網, 200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