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夸克星是一种假设的星体,被认为是由强烈的相互作用形成的。根据理论,恒星死亡时会在自身重力的影响下发生坍缩,若其质量为中等,即约比太阳的质量多1.44倍,重力就足够将恒星物质中的电子质子挤压到一起形成中子;若该恒星质量更大,中子可能破碎成自身的组成成分,即夸克。在一定的压力下半数由中子分离而成的夸克能够转化为奇夸克,产生一种更加致密的物质类型。这时的星体就是由奇夸克紧密结合在一起所构成的“夸克星”。

目录

基本简介

夸克星是一种假设的星体,被认为是由强烈的相互作用形成的。根据理论,恒星死亡时会在自身重力的影响下发生坍缩,若其质量为中等,即约比太阳的质量多1.44倍,重力就足够将恒星物质中的电子和质子挤压到一起形成中子星;若该恒星质量更大,中子可能破碎成自身的组成成分,即夸克。在一定的压力下半数由中子分离而成的夸克能够转化为奇夸克,产生一种更加致密的物质类型。这时的星体就是由奇夸克紧密结合在一起所构成的"夸克星"。[1]

简介

夸克星是由奇夸克物质组成,是一种假设的星体。理论上,奇夸克物质(简称奇物质)是在特别重的中子星里形成的密度极端高的一种物质状态。根据此理论,当构成中子星的中子因为受到本身重力塌陷的高度压缩,个别的中子会因此崩坏,组成中子的夸克会分离开来,进一步转化成奇夸克,也就是"奇物质"。这时的星体就是直接由奇夸克紧密结合在一起所构成的"夸克星"或是"奇物质星"(简称"奇星"),整个星体几乎就是单一的一颗巨大的中子(对比来说,白矮星只是密集的原子核,而中子星就可以看作是一个巨大的原子核(中子团),夸克星就是一个巨大的中子,黑洞就是一个理论上的奇点,体积为0)。以重量和密度来分类,夸克星是介于黑洞和中子星之间,如果再有足够的物质加入夸克星里,它之后会再继续收缩塌陷而成为黑洞。[2]

结构组成

夸克星的结构其实很简单,不像中子星那样分为很多层,其密度分布大致为常数。只要质量不是太大,夸克星中心密度不到表面密度的两倍,且面密度会在约1fm的尺度上速降为零。这是由于整星体是强相互作用约束的体系,夸克由于色禁闭效应可能逃离表面太远。星体内部除了夸克之外还存在电子。因电子只受比强相互作用弱得多的电磁约束,所以它们分布比较弥散,在夸克表面之外有一定延伸。因有夸克和电子保持电中性,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在夸克表面形成很强的电场。这一强电场的存在将一定程度上阻碍原子核与夸克物质之间的强作用,从而使得夸克星表面以上撑起一个最大质量约10E(-6)倍太阳质量的壳层。如果夸克星果真具有这样一个壳层,那么它的辐射特征包括热辐射和非热辐射将与中子很难区分。然而,因夸克星诞生时具有强大的中微子光子辐射场,且拥有强磁场并快速自转,一般情况下很难形成这种壳层。没有壳层、表面直接裸露于星际空间的奇异星称为裸奇异星。

裸奇异星表面粒子具有强的束缚能;而脉冲星某些射电辐射特征可能表明表面粒子束缚能远比中子星高。如果进一步认为其内部的夸克物质呈现固态,那么这种固体裸奇异星的表面辐射特性或许应该类似于金属,电子处于连续态。至今没有明确探测到原子谱线可能就反映了这一属性。固态奇异星类似刚体,可以表现出长期进动。另外,当固态奇异星内部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或许发生应力迅速释放,从而导致星震。固态奇异星星震会导致两种后果:转动惯量的突然改变和能量包括弹性能和引力能等的快速释放。前者可能与观测到的自转突跳glitch有关,而后者可以解释一类天体(软γ射线重复暴)巨大高能射线耀斑现象。

戴阿科诺夫预测

1997年,俄国物理学家戴阿科诺夫等人预测,存在一种由五个夸克组成的粒子,质量比氢原子大50%。2001年,日本物理学家在SP环-8加速器上用伽马射线轰击一片塑料时,发现了五夸克粒子存在的证据。随后得到了美国托马斯·杰裴逊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和莫斯科理论和实验物理研究所的物理学家们的证实。这种五夸克粒子是由2个上夸克、2个下夸克和一个反奇异夸克组成的,它并不违背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这是第一次发现多于3个夸克组成的粒子。研究人员认为,这种粒子可能仅是"五夸克"粒子家族中第一个被发现的成员,还有可能存在由4个或6个夸克组成的粒子。

郑广生观点

2009年,香港大学的郑广生等人在著名的arxiv网站上发表文章,提出163000光年外大麦哲伦星云的SN 1987A可能不是中子星,而是天体物理学家们苦苦寻觅的夸克星,这种奇异物质将为我们透露关于早期宇宙的信息。

产生途径

天文学家宣布,一种罕见的高光度恒星爆发可能已导致了新型物质的产生,即通常所说的夸克星。而夸克星的存在与否,若存在其生成过程又是怎样,都会是天文学的重大课题。

在有记录的3个异常光度超新星的爆发中,有一个是加州理工学院帕洛马天文台的机器人望远镜首次观测到的。根据其观测报告并与之前数据综合,加拿大天文学家指出,这3个超新星每一个亮度都是常规超新星的100倍,其爆发意味着一个之前没有观测到的新物体的产生。天文学家进而分析说,3个超新星中的每一个都可能是由中子星爆发转换成为夸克星的。

夸克星的重量和密度介于中子星与黑洞之间,如有更多物质加入引发坍缩,则最终能形成黑洞,甚至有专家认为其与暗物质关系密切。但只有进一步的观察才能对夸克星的假设作最后推论,下一步,天文学家将启用高速计算无线宽频研究与教育网来传送研究数据,以期用最高科技来接近夸克星的真实面目。

发现

迄今传统观点一直认为夸克星的尺寸应该比中子星小。这看上去似乎是合理的,因为夸克星是在中子星的基础上进一步坍缩而成的,这使得其中的物质会变得更加致密,于是占用的体积就会减少。但根据一个由德国、瑞士和美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合作小组的最新计算,夸克星实际上可能会比它们的表兄中子星大。但这怎么可能呢?

这些复杂的计算牵涉到中子星和夸克星的"状态方程",它描述了组成这两类天体的物质本身的性质。他们的计算结果显示,一颗质量为太阳2.5倍的夸克星会比质量为太阳2倍的中子星要来得大。

这一发现对于寻找潜在的夸克星而言是非常有趣的。如果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具有2.5个太阳质量的大型中子星的话,也许他们真正看到的其实是一颗夸克星。

一旦发现了夸克星,它不仅对于天文学家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在欧洲核子中心工作的物理学家而言也是如此,他们可以借此获得自然产生的"奇异夸克物质"的大量信息。虽然大型强子对撞机可以制造出高温"夸克胶子离子体",但实验室里至今还无法制造出奇异夸克物质,所以夸克星的发现将会惠及天体物理学家和粒子物理学家。[3]

视频

恒星死亡后,还有可能形成夸克星,这是什么东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