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奇山秀水形勝地 人傑地靈耀古村(楊秀廷)

奇山秀水形勝地 人傑地靈耀古村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奇山秀水形勝地 人傑地靈耀古村》中國當代作家楊秀廷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奇山秀水形勝地 人傑地靈耀古村

清水江在黔東南的青山翠嶺間一路踏歌而來,進入錦屏縣境內,便深情挽起烏下江,在青山界大山的余脈落入江水處,天然構築起瑤光這座「兩水擁一龍」的奇秀家園。山的偉岸,水的靈動,為瑤光人拓展了生存發展空間,也帶來了財富和福祉。人們對生存環境生態空間、族群文化空間的構築和傳承,源於自然,養在民間,建構和衍生了以苗族文化、木商文化、青石文化、紅色文化為主體的地域文化,經過長期浸潤與化育,豐沛了這片山水古樸、雄健的人文氣質。

瑤光雄踞青山,俯瞰清江,「聳翠層巒,勢拔群峰」,古樹龍盤,蔚然列空,拔節出獨特的腔調和氣味。強烈的地形切割,形成了山高谷深的地貌特徵,自古為清水江流域易守難攻的關隘,乃兵家必爭之地。清代清水江流域勢力最大的民間團練「三營」的上營駐地就在瑤光。瑤光歷史上曾有「千家寨」之稱,據史志記載,瑤光在明洪武時期稱「茂廣屯」,後稱「苗光」,清雍正後設塘,民國初年設團防分局,民國十五年(1926年)設鄉,是清水江中下游典型的苗族古村落。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十八日,中國工農紅軍先頭部隊兵分三路向瑤光寨腳的河口挺進,河口戰鬥這一場來自歷史深處的鏖戰,鏗鏘了瑤光苗寨紅色的傳奇

瑤光村由中寨、里寨、上寨、白泥坳、黨艾、九項六個自然寨組成,現有四百七十九戶一千九百二十餘人。中寨、里寨、上寨連成一片,綠葉婆娑的古樹,遍布村寨周圍。從山腳新修的三板溪庫區瑤光碼頭向上眺望,青石板街、古樹、木樓人家,依託山勢,層層向上疊起,氣勢恢弘,直逼雲端,顯得高遠雄沉。

歲月的流水自有它的靈敏和堅硬,在它永不消歇的進程中,一些事物被漫漶湮滅的同時,另一類東西又在它的不斷沖刷中愈顯清晰。

一通刊立於咸豐元年(1851年)的「擬定江規款示」古碑記載,瑤光一帶「地密人稠,山多田少,土產者惟有木植,需用者專靠江河,富戶販木以資生,貧者放棑而為業」。寨子裡出過不少名人,「姚百萬,李三千,姜家占了大半邊」,清水江木材時代造就了這些叱咤風雲的木商巨賈,還有道光年間任四川馬邊廳同知的姜吉兆和任直隸州知州的姜吉瑞舉人兄弟,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到京城會試期間參加康有為「公車上書」的姜興渭等等。寨中的舉人第、土司第、練武場等即為木材時代的遺存。寨內的四條主要道路均為青石板路,清乾隆至道光時期民眾捐資建成,一萬四千餘級青石板階梯,在綠樹中盤曲。

行走在瑤光苗寨古色古香的街巷間,厚重光滑的石板街,高而險的岩坎,依着陡峭地形修築的一幢幢木樓,有幾家房子的堡坎立面竟超過了房屋本身的高度,首先在視覺上深深地震撼着我。一首流傳於青山界百里苗鄉的民謠唱道:「宰格苗吼好田莊,高舟務翁好姑娘,講到屋場好坎子,數瑤光。」瑤光這個有着石頭般厚重感的古老村落,獨特的地理空間和文化生態,使成長在、生活在、教化在其中的瑤光人,沉澱出堅韌、平和、敬畏生命的族群品格。

每一個村莊都有自己長長的故事,瑤光苗寨的風雲變幻,就掩藏於六百年的冊頁間。 [1]

作者簡介

楊秀廷,貴州省錦屏縣委政研室原主任,貴州省作協會員,202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第二期少數民族文學創作培訓班學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