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县
奉贤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的一个市辖区,奉贤区位于长江三角洲东南端,地处上海市南部,南临杭州湾,北枕黄浦江,与闵行区隔江相望,东与浦东新区接壤,西与金山区、松江区相邻。
奉贤境内有31.6公里杭州湾海岸线,13公里黄浦江江岸线。陆上面积687.39平方公里,人口115.78万人(2014年),下辖2个街道、8个镇,分别是西渡街道、奉浦街道,南桥、奉城、庄行、金汇、青村、柘林、四团、海湾镇,辖区内还有上海市工业综合开发区等5个开发区,南桥镇为区政府所在地。作为上海“十二五”时期重点打造的三座新城之一的“南桥新城”即坐落在奉贤的南桥、金汇、青村区域。
2016年12月7日,奉贤区被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1]
目录
历史沿革
距今三四千年前,奉贤县境内西部地区已有古人类居住生息。春秋时属吴地。战国时先属越后属楚。公元前223年(楚王负刍五年),秦灭楚后属秦境。
秦统一中国后,"废分封,建郡县",此地属会稽郡海盐县。公元前209年,项羽等起兵反秦,吴称东楚,公元前202年,项败后归汉。西汉初曾为荆王刘贾、吴王刘濞封地。王莽当政后曾改海盐县为展武县。东汉光武帝即位后仍改称海盐县,先隶于会稽郡,后隶于吴郡。三国时,为东吴吴郡属地。两晋及南朝宋、齐时均属吴郡海盐县。南朝梁武帝大同元年(535年)将海盐东境置前京县,地属前京县。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前京并入常熟县,至开皇十八年(598年),析出东南境置昆山县,地属其境。嗣后,此地一度曾先后为隋末唐初农民军沈法兴、李子通、辅公祏等部所据。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海盐复治于马嗥城,先后隶于苏州和吴郡,地属其境。
唐玄宗天宝十年(751年),分出海盐县东北境、嘉兴县东境和昆山县南境置华亭县。自此始,历唐、宋、元、明直至清雍正年间,本县均属华亭县境。唐时先后领属于江南东道吴郡和秀州,宋时曾领属于秀州、嘉兴府,元代为江浙行省(后改江淮行省)嘉兴路松江府,明清时仍属松江府。
清雍正二年(1724年),两江总督查弼纳以苏松大县难治奏请分县,析华亭县东南境白沙乡和云间乡置奉贤县,次年核准。雍正四年正式分治,隶属苏松道松江府。县名由来,相传春秋时孔丘弟子言偃曾来此,里人为崇奉贤人,故名。县治初设南桥,雍正九年迁青村所城(今奉城)。
清宣统三年(1911年)爆发辛亥革命。翌年,中华民国成立,废府州厅制,代以道制,奉贤县隶江苏省沪海道。民国元年(1912年),县治西迁南桥。东西乡之间遂发生迁治风波,历4年之久。民国4年,经内务部核定,南桥为奉贤县治。民国17年废道设专署,本县隶松江专署。民国26年,日军侵奉,县境沦陷,初隶于日伪大道市政府,民国29~31年为日伪上海特别市奉贤区。民国年间隶江苏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1年至33年,为汪伪上海特别市奉贤特别区。民国33年至34年夏,为汪伪上海特别市奉贤县。
1933年冬,南汇县15个乡镇的3.5万余亩农田划入奉贤县,县境从此滨靠黄浦江。在此期间,国民党政府仍委有地下县长。1945年2月,共产党、新四军委抗日县长,隶于浙东行政公署。
民国34年8月,日本侵略军投降,国民党县府还治,本县隶江苏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5月14日,奉贤县全境解放,隶属于苏南行政公署松江专区。1952年,撤苏南行政公署,隶于江苏省松江专区。1958年3月,撤松江专区,改隶苏州专区,1958年11月24日,划归上海市管辖。
2001年1月9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1]2号):撤销奉贤县,设立奉贤区,仍属上海市。
行政区划
解放初期,奉贤县设6个区、1个县属镇(南桥)、72乡。1957年撤区并乡,奉贤县有1个镇(南桥)、15个大乡、290个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起建立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次年建奉贤盐场。1961年,由新寺人民公社析出胡桥,建胡桥人民公社。1962年,增设齐贤、塘外人民公社。
1979年建新海人民公社(1984年5月改名奉新乡,今海湾旅游区)。至1983年初,奉贤县有1个县属镇、18个公社、1个盐场。是年5月,政社分设;新寺乡析5村1队(海洋渔业队)和盐场组建为柘林乡。1985年奉城改为县属镇。1985~1986年,农民集资建成邵厂、洪庙集镇,邵厂乡、洪庙乡同时成立。
1994~1995年,奉贤区各乡渐次改为建制镇。2002年4月,奉贤区镇级行政区划调整,22个镇撤并为16个镇。
2003年11月,奉贤区级行政区划又一次调整,16个镇撤并为7个镇。2005年9月16日,海湾镇挂牌成立。2008年对村和居委会作较大幅度调整,至2011年末,全区共有8个镇,2个社区,178个村民委员会,97个居民委员会。
2015年12月,上海市政府同意设立西渡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域范围为东至金汇港及南桥镇北新村、五宅村、益民村村界,南至发展村、金港村、益民村村界,西至南竹港,北至黄浦江。西渡街道办事处驻地为西闸公路1276-1278号。南桥镇行政区域相应调整。
2016年7月,上海市政府同意设立奉浦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域范围:东至S4沪金高速公路;南至浦南运河;西边界沿横泾港向北,至淀港转沪杭公路,至程普路转环城西路,再沿奉浦大道至竹港以北;北至西渡街道发展村和金港村村界。奉浦街道办事处驻地为奉浦大道111号。南桥镇行政区域范围则作相应调整。[2]
地理环境
气候
奉贤区临江濒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主导风为东南风,气候温润,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水充沛。空气降尘量是上海市中心的十分之一,空气质量是上海陆地部分最好的。区内地势平坦,属于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2004年降雨量1162.0毫米,无霜期225天,年平均气温15.7℃。在地理位置与气象上,奉贤区南桥西南部为上海市冷极所在,处杭州湾北岸内陆离海岸较近。年内光、温、水同季,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多熟制、多种作物栽培。
地势
奉贤区地势平坦,属于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基承载为8-10吨/平方米。拥有上海市最高的地面标高,区平均标高达4-4.5米,高于上海平均标高0.5米以上。
人口
三四千年前,居住于冈身地带的古代人类,是奉贤县最早的先民,但人数十分有限。北宋初叶,本地区人口逾万。南宋时,北方土族南渡,本地区人口激增,元代初期已近9万。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为本地区人口数的第一个高峰,达到109466人。明代,却呈现下降趋势,万历六年(1578年)时仅48441人。后有所回升,至清顺治二年(1645年)复逾10万。此后渐浙增加,奉贤县分治初的雍正十三年(1735年)为第二个高峰,达148976人。乾隆二十九年 1764年)又降为107383人。随后则是大发展,至光绪七年(1881年)已达到283554人,为本县人口发展史上第三个高峰。但民国元年(1912年)又跌入低谷,仅187000多人。整个民国时期,奉贤县人口基本处于徘徊中略有增加的局面,三十七年间仅增58127人。
解放后,奉贤县人口的发展,呈现三个基本特点:一是人口数急剧增加,二是人口的寿命在延长,三是人口的文化素质在提高。其中人口数的增加更为突出。 1949至1984年的35年间,增加257716人,与民国37年的人口数相比,35年中增长了1.1倍。1963年,奉贤县人口出生率高达33.88‰,自然增长率达24.87‰,人口的过快增长,带来了诸多不利,自1963年起,奉贤县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经过20多年的努力,每年人口的出生数、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1984年奉贤县人口出生数为5624人,计划生育符合率达96.6‰,出生率为11.03‰,自然增长率为5.47‰。[3]
经济
农业
奉贤县向有产棉区之称,东乡历多植棉,西乡以棉为主、棉稻夹种,至清末民初奉贤县约棉七稻三。沦陷期间,侵华日军统制粮食,特别在"清乡"时封锁粮食输入,县境部分农田改棉为粮,水稻种植亦由西部向东发展,粮田面积增加到约50%。抗战胜利后,粮食种植面积稍有下降,1949年粮田占43%,棉田占54%。解放后,粮田种植面积又有回升,棉田种植面积下降较快。50年代,粮田占45%,棉田占51%;80年代前5年,粮田占54%,棉田占37%。
至2011年底全区创建粮食高产示范方153个、8.3万亩次。扎实推进蔬菜、畜禽、水产标准化基地建设。深入实施农业"接二连三"6工程,建立健全"三田"7为农服务机制,大力扶持种源农业发展,累计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20家,带动农户7万余户,实现农产品销售额20亿元。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上海市名牌农产品9个。
工业
奉贤县工业向以民间手工业为主,兼有粮棉油碾轧、砖瓦制作和酱酒酿造等业。清末民初,地方民族工业兴起,奉贤县始有机械动力和电业,粮棉油加工业振兴,棉纺、针织、印刷业诞生。1949年,奉贤县有个体手工业344户,从业人员775人;私营工业90户,从业人员1517人,主要从事铁木竹农家具制品和农副产品加工,基础薄弱,工艺落后。1958年起,始办以制作、改革、维修农机具为主的社队工业。60年代末,社队工业开始兴盛,产品由以小农具、小商品为主转为以轻工机械、五金工具等为主,为城市大工业和外贸出口服务。
党的十一届三个全会后,奉贤县工业发展迅速,尤以乡镇工业发展为快。胡桥、金汇、钱桥等三个乡,1984年工业利润均超过千万,被誉为"千万富翁"。经过几年努力,乡镇工业已能制造自成体系的轻工机械。主要有食品、纸箱、糖果、饮料、印刷、洗涤等共25个大类,200多个品种,年产1.8万余台,销往全国各地,部分远销东南亚,成为当家产品。
1984年底,奉贤县有工业企业908户,从业人员124908人;总产值90389.14万元,比1978年增长1.65倍;利润13136.71万元,比1978年增长88.13%;固定资产原值31133.14万元,净值23127.98万元;占地面积438.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8.70万平方米;载重汽车400辆,1095.45吨位。奉贤县工业的产值和利润在上海市郊十县中均居于中等水平。
2011年,全区预计实现增加值570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6.1%。地方财政收入52亿元,年均增长18.2%。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545亿元,年均增长1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62亿元,年均增长16.2%,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23亿元,年均增长1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亿元,年均增长17.4%。外贸直接出口总额55亿美元,年均增长24.3%。
2011年,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176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2%。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完成塘外化工区整体搬迁,累计淘汰劣势企业310余家。
第三产业
元末明初,青村(今奉城)已成大镇,陶宅闻名远近,"遐迩游观者骈臻于是"(〈明〉钟薇:《陶溪旧址记略》)。明代,柘林为"海人辐辏之步"。清代,商业更趋发展。据清光绪《重修奉贤县志》载,当时奉贤县已有大小市镇57个。
民国8年(1919年),奉贤县商业以花米业为领头,形成花行、米庄等33个行业。抗日战争前夕,奉贤县大小集镇共有58个。大镇坐商200~300户;中型镇行业20多个;乡村小镇行业3~5个。
金汇港
1978年,奉贤县商业机构748个,职工7009人。其中:国营商业机构585个,职工5621人;供销社商业机构163个,职工1388人。1985年底,奉贤县商业总户数为3472户。其中国营商业339户,占9.76%;集体商业1365户,占39.3%;个体商业1768户,占50.92%。
2005年奉贤区经济增加值22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22.5%,占全市GDP的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9.9亿元,可比下降3.8%;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47.7亿元,可比增长23.6%,对GDP的贡献率为68.8%;实现第三产业的增加值为65.8亿元,可比增长24.9%,对GDP的贡献率32.2%。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重为4.4:66.1:29.5。
奉贤区全年实现增加值572.6亿元,可比增长11.9%,三次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7.8亿元,可比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371.6亿元,可比增长12.1%,对增加值的贡献率为64.6%;第三产业增加值183.1亿元,可比增长12.5%,对增加值的贡献率为33.0%。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增加值的比重为3.1%,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4.9%,下降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2.0%,上升0.2个百分点。[4]
交通
航空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距奉贤中心城60公里;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距奉贤中心城34公里。
公路
奉贤区已形成十纵六横的公路网络,每平方公里的公路密度达1.10公里。奉贤区境内奉浦大桥、闵浦二桥横跨浦江,浦卫公路、沪杭公路(南桥路、江海路)、环城东路、莘奉金公路(A4)、虹梅南路通道-金海公路、林海公路、航塘公路、罗南大道南延段(A3)、新奉公路、大叶公路、大金公路(新航南公路、原齐四公路)、南奉公路、平庄公路、大亭公路、海防公路等构成九纵六横的公路网络,公路密度达到发达国家水平。高速公路方面境内已经通车的A4高速公路和正在建设中的A3、A30、A2四条高速公路纵横全区东西南北。同时区内拥有大叶公路、浦星公路、南奉公路等四快二慢的高等级城市式道路。
水运
奉贤区有发达的水上交通,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流经奉贤,金汇港贯穿南北,打通了黄浦江至杭州湾的航线,浦东运河(浦南运河)横亘境域东西。即将建成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距奉贤中心城 20公里,上海吴凇港距奉贤中心城50公里,奉贤境内拥有1个2.5万吨级码头。
铁路
上海铁路新客站距奉贤中心城40 公里,浦东铁路、规划中的两条轻轨及磁悬浮铁路等市重大工程途经本区,连接浙江、江苏、福建、山东、广东等省。[5]
教育
奉贤区坐落着不少高等院校,包括华东理工大学(奉贤校区)、上海师范大学(奉贤校区)、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奉贤校区)、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商学院(奉浦校区)、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上海中华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奉贤校区)、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菜场路校区)等多所院校,其中上海师范大学(奉贤校区),华东理工大学(奉贤校区),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奉贤校区)紧拥在一起,坐落在美丽的海湾旅游区,构成了继松江大学城和南汇大学城之后的第三所大学城--奉贤大学城。除此之外海湾镇还有两所九年一贯制公立学校五四学校和星火学校,两所民办小学福星小学和育才小学。
旅游
上海国际风筝放飞场
上海国际风筝放飞场位于杭州湾畔的奉贤海湾旅游区,始建于1992年,占地20万平方米,是继国家批准的山东潍坊之后中国第二个国际风筝放飞竞赛场。原国家体委主任李梦华亲临勘定并题写场名。该场先后举办了3届国际风筝赛、5届全国风筝赛,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国及国内众多风筝代表团及游客前来参赛、观摩。全国第三届农运会的风筝赛也在这里举行,并成为98上海旅游节的旅游项目。游客达500万人次。场内设有国内外风筝发展史陈列室、风筝制作室等,组建了风筝表演队,常年对外开放,广大风筝爱好者能随意在属于自己的天空放飞。
滩浒岛
天然氧吧--滩浒岛滩浒岛地处杭州湾中,隶属浙江省嵊泗县,与上海隔海相望,
奉贤区滩浒岛
距奉贤海湾旅游区12海里。全岛共由大小岛屿、海礁15处组成,总面积0.64平方千米。岛的沿海四周,水中饵料丰富,适宜多种鱼类栖息生长,是天然近洋捕捞作业的良好渔场,主要资源有:大白虾、海蛰、鳗鱼、凤尾鱼等。岛上气候宜人,空气清新,有"天然氧吧"之称。周围环境优美,海瀚、礁美、滩佳、石奇、洞幽,气象万千,被誉为"东海明珠"。1999年,该岛由奉贤县政府和嵊泗县政府联合开发,使其成为回归自然、修身养性、休闲度假、登山旅游、商务会务活动的旅游宝岛。
万佛阁
万佛阁位于奉贤重镇--奉城镇,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万佛阁的建筑亦有特色,依城傍水,曾有据堞面山枕流之称;尤其后法堂楼阁建于古城墙之上,别具一格。大殿的钳状套式梁木结构,镶接严密,浑然一体,堪称古建筑一绝。1989年6月经奉贤县人民政府批准恢复开放。十几年来,在上海市佛教协会支持下和新量师太的主持下,重修大殿山门、法堂楼阁,新建头门回廊。佛像金身,宝鼎壮观。明真禅法师为头门、大殿题名,实乃佛门一方胜地。
上海前线国防教育基地
上海南汇国防军训基地始创于2001年,是集军训、拓展、夏令营、冬令营为一体的国防教育基地。基地位于上海的东南方向,南靠近东北亚最大的航运中心枢纽深水港,东靠水天一色的辽阔东海。基地面积10000余平米,床位600多个,同时容纳550人就餐的多功能厅和200人的小会议厅;可同时容纳100人洗澡的浴室2个,有几十个拓展项目供学员训练。基地主要开展企业军训和拓展训练以及学生学军、学农训练、夏令营冬令营等项目。[6]
人物
卫泾,字清叔,原籍萧塘,后迁江苏昆山。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年)中状元,历任镇东军佥判、秘书省正字、中书舍人、吏部尚书、御史中丞、参知政事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曾奏请诛奸臣韩胄,罢右丞相陈自强。后任潭州知州时与朱熹交好。韩 胄死后,卫奏请召还朱熹,但朱已死,又移檄刊刻朱熹诸经及四书注。卫著有《后乐集》50卷。清代学者沈德潜称誉"其人之挺然独立,百折不回,泾有如金石之坚贞者,而《宋史》不为立传,可怪也"。
李主一,原名李宪章,上海奉贤人,出生在晚清的秀才大户人家,1925年进上海大同大学深造,结识了林钧等中国共产党党员,开始走上革命道路。不久,经林均介绍,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七秋在奉城潘公祠创立曙光中学,积极进行革命工作,后不幸被捕,于一九二八年六月从容就义,时年三十七岁。
荣誉
奉贤区曾先后被评为上海市教育成就显著区、全国体育先进区、全国文化先进区、全国广播电视先进区、全国中医工作先进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