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奧林匹亞 (電影)

奧林匹亞
圖片來自wandouys

奧林匹亞》是1938年由萊尼·里芬斯塔爾拍攝的關於柏林193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紀錄片。這部影片分為兩個部分:「人民的節日」(Fest der Völker)和「美的節日」(Fest der Schönheit)。由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授權,這是第一部關於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紀錄片。許多開創性的高級技術後來成為行業標準。被時代周刊列為百部影片之一[1]

目錄

劇情簡介

第一部奧運會官方電影,拍攝於希特勒統治時期的德國。1936年,納粹勢力漸漸抬頭,在奧運官方電影中處處可見納粹勢力站在奧運看台上的畫面,雖然影片的政治含義多次被西方知識界批判,但是它在展現運動場面時活力四射的美感,是史無前例的。

在該片中,蓮妮·萊芬施塔爾的許多創新手法可謂是體育轉播和體育紀錄片的鼻祖,如比賽時的慢動作,從地面仰拍的鏡頭,和從飛艇向下俯拍的全景。

本片由《國家的節日》和《美的節日》兩部分構成,是第一部紀錄夏季奧運會的電影。本片所動用的人力與物力都是當時罕見的,而所呈現出的攝影、剪接和配音等驚人效果,亦奠下許多運動競賽拍法的基本規模,堪稱影史的經典之作,充分顯示導演是要拍攝一部兼具歷史性與電影美學的紀錄片,將奧林匹克表達成古代文化的化身,把運動員表現成為藝術家——運動藝術的實踐者,通過鏡頭展示了運動之美,競爭的刺激以及理想主義的顛峰。影片試圖以頌揚年輕男性的軀體以及運動的威力來表達納粹的精神,成為一部納粹唯美主義的登峰造極之作。希特勒稱此片為「對納粹黨壯美的無與倫比的讚頌」。

這是一部以1936年在德國首都柏林舉辦的第11屆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為內容的大型紀錄片。這部影片分為兩集:第1集《民族的節日》(又譯《民族的祭典》),第2集《美的節日》(又譯《美的祭典》)。片首字幕:獻給奧運會的締造者皮埃爾·顧拜旦。獻給世界青年。

第一集《民族的節日》。影片首先把觀眾帶到奧林匹克運動發源地希臘,展示古希臘神廟裡陳列的一系列最早田徑運動員的精美塑像。伴隨着奧林匹亞競技運動的誕生,崇尚男性健壯、孔武有力的身軀,欣賞他們優美的運動身姿,曾經成為古希臘的一種時尚。為此,古希臘藝術大師們創作出諸如阿奇利斯、帕里斯、亞歷山大大帝等英雄、武士或半神精美絕倫的塑像,把他們視為健美的典範,表達對男性美的讚頌。隨後,影片中米龍那尊聞名遐邇的古代「擲鐵餅者」塑像,幻化出現代男女運動員投擲鐵餅、鉛球、標槍、體操等一個個優美健康的裸體運動形象。

在奧林匹亞遠古祭壇上,運動員採集聖火,點燃火炬,然後通過接力傳遞,先後穿越7個國家,最終送到德國首都柏林的奧林匹克運動場,聖火將在由51個國家的運動員參加的第11屆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期間熊熊燃燒。盛大的各國運動員入場式後,納粹元首希特勒宣布第11屆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

影片集中記錄了若干項重點賽事的決賽,特別是打破世界或奧運會記錄,與德國運動員奪冠摘金的項目。在這次運動會上,美國著名黑人運動員傑西·歐文斯奇蹟般地一人連獲100米、200米、跳遠、男子4Ⅹ100米接力四項金牌,成為最為耀眼的體育明星;德國運動員摘取了鉛球、鏈球、標槍等項金獎;此外,男子100米決賽、跳高、跨欄、中長跑、富有戲劇性與悲劇性的接力賽、馬拉松長跑以及夜幕降臨後依然在美國與日本運動員之間進行的爭奪撐高跳冠軍的比賽也都展現在觀眾面前。

第二集《美的節日》。清晨的奧運村,天還沒大亮,大地尚未甦醒,年輕的運動員已然起床來到戶外活動身體,開始了晨練。攝影機一直追隨着運動員們的各種晨練活動,甚至在他們活動結束後,跟隨芬蘭運動員走進熱氣騰騰的桑拿浴室。該集記錄餘下的重點賽事:體操、游泳、擊劍、拳擊、五項全能、美國明星運動員格林·莫利斯奪冠的十項全能、在基爾港舉行的帆船與皮划艇比賽、德國與印度進行的曲棍球決賽、意大利與奧地利爭奪足球金牌的決賽、100公里自行車公路賽、馬球決賽。在馬術全能運動中不幸摔斷鎖骨的馮·旺根海姆男爵堅持比賽,最終為德國贏得又一枚金牌。在格倫瑙舉辦的划船比賽中德國一舉獲得5枚金牌……隨着歷時16天的各項賽事結束,第11屆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迎來閉幕式,聖火台上奧林匹克運動會聖火熄滅,攝影機升起,俯瞰燈火輝煌的運動場……閉幕式並非奧林匹克運動的結束,而是業已奏響的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氣勢恢弘而久遠的和弦的一次暫歇。

幕後製作

位於希臘伯羅奔尼撒半島西北部的奧林匹亞,建有奧林匹亞宙斯神廟,是古希臘宗教祭祀和體育競技活動中心。奧林匹克運動會起源於希臘的奧林匹亞競技。第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於1896年4月6-15日在希臘雅典舉行。根據記載,第一部記錄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影片是1928年由德國著名「高山電影」導演阿諾德·方克博士拍攝的《白雪皚皚的運動場》,該片記錄了當年在聖·莫利茨舉辦的奧林匹克冬季運動會。1936年由萊尼·里芬斯塔爾拍攝的《奧林匹亞》,可以說是奧林匹克運動史上較早問世的一部充滿美感的史詩性大型紀錄片。表達主題作為一部記錄奧運會的影片,其主題內容當然是體育比賽。

但是,在納粹統治下開展的這次奧運會,難免表達來自納粹後台的意識形態。宏偉的布景、把運動員變為超人形象的取景和剪輯,支持納粹神話中種族優越性的因素,無不透露出納粹信息。影片的取景也點明了比賽項目的嚴密組織,瓦格納風格的音樂迎合了當時德國官方認可的藝術風格。這部記錄奧運賽場體育競爭的影片,承擔着宣傳納粹思想的使命。里芬斯塔爾通過一個個健美的德國運動員形象,通過「新的」德國人形象,刻意展現了希特勒領導下的「新德國」與貧窮、衰敗、不安定的魏瑪共和國時期的德國相比有着多麼大的變化和不同,這一切均需感謝元首。為此,影片中「好元首」希特勒反覆出現(或宣布比賽開始,或觀看比賽,或為獲勝者頒獎),以強化其救世主的形象。

參考文獻

  1. The Complete List - ALL-TIME 100 Movies - TIME Magazine. [2009-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