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女子便是好(楊盛龍)

​​女子便是好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女子便是好》中國當代作家楊盛龍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女子便是好

這個字造的好,女子在一起便是好。

多麼好的在一起!好啊。

我們山鄉卻流行一句俗話:好女不觀燈,好男不接親。

為什麼「好女不觀燈」?燈會的夜晚,人潮湧流,男女混雜,其中不免有人居心叵測,女子觀燈,難免招蜂引蝶,或者引出男女苟且之事,所以說女子不要在夜裡外出觀燈。

女子沒有社交活動怎麼行啊?

土家族地區風俗,似乎是與那句俗話對着來的,專門設有男女青年趕場集會的傳統節日「女兒會」。每年七月十二,姑娘們都挑選最可心的漂亮衣服,特別講究的女子穿上一件比一件短的俗稱「三滴水」的漂亮衣裳,打扮得標緻美麗,背着花眼背簍,玉佩叮鐺,花枝招展,去趕那激動人心的女兒會。老街上熙熙攘攘,男女青年,你來我往。也有其他年齡段趕熱鬧的各色人等,摩肩接踵。那個女兒背的是貝母、黃連、當歸等中藥材,欲交售給藥材公司。這邊,一溜姑娘在街邊擺着樅樹菌、八月瓜、金鈎連等各種特色山貨。一個姑娘擺開的是展示精工手藝的珍品,經過長時間編織的花帶,精心縫製的圍腰,準備與姐妹們交流的鞋樣和織花構圖,等等。

小伙子穿得嶄新,在街上悠哉游哉,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走過去,踱過來,走到那個姑娘面前,搭訕,夸手藝,講價錢,問來由,講未來,實際上心不在焉,嘴巴在東西上,眼神在往哪兒跑。姑娘如果不怎麼中意,就隨便應付,回答幾句;覺得比較一般,就禮貌性答話,婉言謝絕;對於不怎麼中意而又總找話講的,說不定詼諧地刺叨幾句;看他相貌英俊,出言得體,好有涵養的樣子,就有答有問,話題多,可聊的廣泛,笑語往返,說了還想說。有的或者以前認識,或者有過初步交往,這次來,加深了解。兩個聊着聊着,就聊到街外小河邊樹陰下,聊到刺蓬蘢窠去啦。有的輕輕哼唱起歌來,男女對歌,見子打子,即興編唱,天文地理,風花雪月,對世事的看法,對時聞的見解,展敏銳,賽機靈,比才智,敞心懷,一場歌盡顯才情,唱下來,成了朋友。再接觸了解、交流往來,情投意合的,就定下終身。 這種類似燈會的女兒會,哪個女兒不嚮往!哪個男子不被吸引!

為什麼「好男不接親」?接親的男兒們到女家會受到種種非難,十分的「下賤」。養女兒人家養女成人難,哪家的女兒難道就是一碗米養大的?從一尺長的小娃兒養成這麼門高樹大的標緻女,就這麼送給人家了?就這麼說走就走了?一家有女百家求,訂了親,算是你家的人了,得八抬大驕來抬。只有官老爺才坐轎的,官老爺窄路相逢得給新姑娘讓路,因為,你官老爺官大一世,我新姑娘「官」大一時。這樣的姑娘家,你們想要走就要走?前往女家接親的青壯年小伙子們,成群結隊去女家接親。你家敲敲打打喜慶,人家悲切哭嫁。對那接親的人們冷言冷語的,以攔門禮刁難,要回答許多古怪的問題才能進院子。進到階沿,冷淡地給幾條簡易的長板凳,不一定熱情地上茶,也許給你們扔幾張半截煙葉,隨隨便便的飯菜。吃飯時,給添飯時,趁你不備,倒給一瓢酸合渣,你好意思不吃完?

晚間,家人、親友以及寨上姑娘們、附近寨子女兒家聚集哭嫁,這是第十幾個夜晚?臨上轎的這個晚上,哭嫁通宵。哭別爹娘,哭別姐妹,哭親戚,哭友人,敘說父母養育之恩,抒發與親友的離別之情,這些都可以理解。難以理解的是專門罵媒人的部分。「板栗開花球對球,悖時媒人想豬頭。」「樹上鳥兒哄得來,岩上猴子騙得走。」「媒人是個趕山狗,吃了這頭吃那頭。」新娘哭唱,女伴對唱。常言道:天上無雲不落雨,地上無媒不成親。新人成親以後還得專門厚禮謝媒的呢。這罵媒人,與冷淡對待接親的人如出一轍,就是要顯示女子的高貴,所以婚嫁,並非自身情願,是為人所求的,要顯示女子的貞潔,女家的高貴傲氣。

土家婚俗中飄逸着女權的遺風。接親這天,是女家顯露其尊貴的最後一次機會。對接親者非難,特別是晚上住宿,隨便丟給幾床被子,差不多得三四人合蓋一床,墊的嘛沒有,滾稻草窠,隨便愛怎麼便怎麼。招待熱情了,便成了「倒上轎」。本應是男家求女家,不能有女家倒捧男家之嫌,那樣的話有失女家之尊貴。女家在各方面有意使接親的人「下賤」。

接親的男子們可不管這些,該吃吃,該喝喝,大吃二喝。那邊哭嫁訴衷腸,這邊呵呵笑鬧。男子們與女家寨子上的姑娘們玩起「找莫畢」。接親男子中有一個作新郎代表的人為「莫畢」。姑娘們手板里抹上鍋煙黑灰,往她認為是「莫畢」的小伙子臉上抹。真正的「莫畢」是誰,姑娘們並不管,姑娘要「抹黑」的,往往是她所喜歡的對象。被抹黑的小伙子,以手板將臉上的黑灰抹下來,反抹到姑娘臉上。或一對一,或幾個對一個,單打,雙打,混合打,男男女女,扭成一團,大花臉們你看我、我看你,嘻嘻哈哈,激情澎湃。有的青年男女在「找莫畢」中相識、相近、相親、相愛,笑鬧中促成新的姻緣。

接親是男女接觸交往的大好時機,接親是男子們樂此不疲的熱點,哪個好男不接親啊!

女兒會,女與子相會相識。接親,女和子相親。女娃兒和小子在一起便是好。女和子相會,便有好事連連。

[1]

作者簡介

楊盛龍,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