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女神鳥屬鳥類的通稱。人們又稱其為天堂鳥」、「極樂鳥」、「女神鳥」等,

是世界上著名的觀賞鳥體型纖細,嘴細長而下彎,嘴緣先端具細小的鋸齒;

雄鳥中央尾羽特別長;兩性異色。世界共有14種,分布於亞洲南部、菲律賓群島和印度尼西亞。

中國有6種。被譽為"東方的蜂鳥"

目錄

介紹

女神鳥屬雀形目,太陽鳥科,是95種顏色漂亮的小鳥,

全身閃爍着 紫、紅、金黃 等色彩。太陽鳥原產於非洲、南亞、東印度和澳大利亞,

外表和習性都有點像蜂鳥。它們的喙彎曲,是真正的鳴禽。身長大約9~15厘米,

主要食花蜜,有的也吃昆蟲。太陽鳥食花蜜的時候,喜歡停留在花上吃,不像蜂鳥那樣飛來飛去。

1965年,菲律賓著名的鳥類學家拉博發現了太陽鳥,但沒有鑑別出來。

直到1993年,美國辛提博物館再次找到它,才確定下來。這種太陽鳥後來用拉博妻子的名字來命名,叫麗娜太陽鳥。

馬盧古太陽鳥屬於瀕危動物。

外形特徵

女神鳥體重僅5~ 克,連尾羽在內,最大的身長不超過15厘米。

體型纖細,嘴細長下彎,嘴緣先端約1/3具細鋸齒,鼻孔覆以裸膜。

第一枚初級飛羽短小,第三、四、五枚最長;尾呈楔形,

雄鳥中央尾羽特別長;兩性異色;雄鳥體羽具金屬光澤,

一般限於頭、頸、尾上覆羽和尾羽,而頭、頸兩側以及翅上覆羽絕無金屬光澤;

體羽常具無光澤紅彩;背羽多為絨狀,覆於鮮黃色的腰羽上。

全身閃爍着紫、紅、金黃等色彩。每當太陽初升,霞光映照,

或者雨過天晴,萬里藍天的時候,太陽鳥和蝴蝶、蜜蜂等在萬紫千紅的百花叢中,

奪目異常,故名「太陽鳥」。當它們不停地揮動着短圓的小翅膀,

輕捷地將長長的嘴,伸進花蕊深處吸食花蜜時,那懸停半空,

倒吊身子的高難動作,簡直和美洲的蜂鳥一模一樣。所以,有人把它譽為「東方的蜂鳥」。

太陽鳥有細長微彎的嘴和管狀的長舌,和蜂鳥一樣以吸食花蜜為生。

但遇到小甲蟲和蜘蛛,也不放過開葷的機會,抓來充飢。

它還是帶翅膀的「月下老人」,為植物傳授花粉。太陽鳥是珍貴的益鳥,要嚴加保護

習性

性活潑,單個、成對或成小群在次生闊葉林或開花的喬木、灌木上活動;

成群覓食時,常互相喚叫。飛行能力強而急速,喜急鼓兩翅懸飛在花前。

主要以花蜜為食,用細長的嘴探入花朵內,以管狀的舌吸吮花蜜;

也吃花蕊、蜘蛛、膜翅目昆蟲、蟻類、雙翅目昆蟲、寄生蜂、虻類以及種籽等。

巢呈梨狀,長徑140~160毫米,寬徑75~100毫米。巢材多樣,

有的巢外以苔蘚根、雜草構成,內襯以纖細的花莖,巢內有由細絲狀的種子絨毛構成的厚墊;

有的巢外以苔蘚根和其他樹摻以苔蘚和蜘蛛絲構成,內墊以棉花狀纖維。

在雲南東南部和廣東南部繁殖。每年春季,是太陽鳥的繁殖季節。

這時,雙雙對對,在森林邊緣或溝谷坡地的灌木叢間築巢。

巢呈梨形,懸掛枝頭,隨風擺動。每巢產卵2~3枚,卵殼呈乳白色,間有細小的棕色斑點。

女神鳥羽色艷麗,常被飼養作為觀賞鳥

人工飼養

飼料以雜糧為主,比較常用的有小麥、蕎麥、高粱、玉米、豌豆、綠豆、麻子等。

餵時應至少選用兩種飼料混合飼喂,例如平時麥、玉米、高粱共3份,

豌豆1份,訓練時改為麥、玉米、高粱共3份,豌豆1份,麻子1份。

除雜糧外,還可以供給青菜、捲心菜、麥苗等青飼料及礦物飼料。礦物飼料的配比是:

黃泥、黃沙各3份,熟石灰2份,鹽1份,貝殼粉或蛋殼粉0.5份,

木炭0.5份,碾碎後加水混合搓成圓球曬乾,餵時將圓球打碎置於鴿舍內。

每天餵料兩次,上午7點左右一次,下午4點30分左右1次,

上午的飼餵量占其日糧的1/3,下午的飼餵量占其日糧的2/3,

每天每隻成年鴿的飼料量為50克左右,訓練時可適當增加一點。

飼料應在鴿子回到鴿舍後餵給,使其形成回舍有食的條件反射,

以利于歸巢[1]

分布範圍

分布於印度,我國西南以至秦嶺抵華南一帶,南達中南半島,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分布於中國的有6種。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