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始新世1

始新世(Eocene),約距今5300萬年~距今3650萬年,第三紀的第二個世。符號為Ch始新世是地質時代中古近紀(Paleogene)的第二個主要分期,大約開始於5780萬年前,終於3660萬年前,介於古新世(Paleocene)與漸新世(Oligocene)之間。

目錄

簡介

始新世(Eocene、Epoch)Eocene之名,字源來自希臘文εω(eo,黎明)和καινος(caenos,新),指的是現代哺乳動物群開始出現。始新世常被劃分成早期(距今5,780萬~5,200萬年)、中期(距今5,200萬~4,360萬年)和晚期(距今4,360萬~3,660萬年)。始新世早期最令人受到注意的是,原始的現代哺乳動物開始出現。始新世結束於一個被稱作Grande Coupure(the "Great Break" in continuity)的生物大滅絕事件(extinction event),此一事件可能與一或數顆的大火流星(bolide)撞擊西伯利亞及當今的契沙比克灣(Chesapeake Bay)相關。由於地球地質歷史現有記錄中出現的一次最快、強度最大的全球變暖事件,被稱為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PETM或IETM)的發生,地球溫度迅速升高,始新世就此開始。這次迅速而劇烈的升溫(在高緯度地區溫度上升了7°C之多)持續的時間少於10萬年,但是導致了大量物種急劇滅絕,從而形成了古新世和始新世生態系統的分野。始新世的全球氣候可能是新生代中變化幅度最小的;從赤道到極地的氣溫變化幅度只有今天的一半,而深海洋流則異常溫暖。極地地區比當今溫暖得多,接近於現今西北太平洋的溫度;溫帶森林已經擴展到了極地地區,同時多雨的熱帶氣候區則延伸至北緯45°地區。溫帶地區的氣候與當今相比大有不同,而熱帶地區的氣候則可能接近於當今。不過在哥倫比亞發現的一種可能生活於始新世的巨蛇殘骸(約有校車大小)表明,可能相反的,當時的熱帶比現今溫暖的多,這也與計算機模擬出的始新世氣候相符。儘管始新世的全球氣候仍然比較溫暖,但也正是在始新世後期,開始了全球變冷的緩慢趨勢,這可能是由發生於北冰洋的綠萍事件以及在岡瓦納古陸最終破碎之後形成的南極洲環流共同造成的。這種變冷趨勢最終導致了更新世冰期的出現。

評價

古生物學家把地球的歷史劃分成不同等級的地質年代。最高一級被稱為「宙」,包括顯生宙和隱生宙。宙之下又分代——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代之下是紀(比如著名的寒武紀和侏羅紀),紀之下是世。始新世在地質年代體系中位於顯生宙新生代第三紀之下,持續時間約為距今5500萬年前到距今3370萬年前。 從詞源學上講,始新世(Eocene)的意思是「近代生命的黎明」。最開始的時候,它被認為是新生代的起始。後來,進一步的考古發現才顯示,古新世是比它更早的一個時期。從古新世到始新世,無脊椎動物和植物的進化已經基本上完成,形態與今天幾乎沒有太大的差別。這個時期,哺乳動物的進化與繁衍是地球進化的主旋律。 在始新世時,北大西洋板塊的裂縫將北美和歐洲分成了兩部分,南美大陸與南極大陸也不再完全相連。印度和蘇格蘭經歷着造山運動,海平面大幅度上升,海水覆蓋了非洲、澳大利亞和西伯利亞的大部分地區。 當時,地球上的氣候溫暖宜人,熱帶棕櫚植物甚至向北擴張到了倫敦盆地。不過,從當時北半球熱帶和亞熱帶地質特徵交相出現的情形來看,那時候這些地區的溫度並沒有當今熱帶地區的溫度高,但降水卻極為充沛。溫暖的氣候為哺乳動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理想的環境。許多現代哺乳動物都能夠在始新世找到自己進化上的祖先。 在始新世,從遠古的蹄獸類進化出了現代的有蹄類動物,如始祖馬、始祖貘、貘犀等,還包括一些有蹄類動物如王雷獸、恐角獸、爪獸等等。最開始的時候,這些有蹄類動物的體形都非常之小,充其量相當於現代的家犬,但進化到後來,它們中的一些卻變成了塊頭比現代的非洲象還要大幾倍的龐然大物。不過,在始新世過渡到漸新世的過程中,這些遠古巨獸幾乎都滅絕了。 始新世的另一個哺乳動物的龐大家族是嚙齒類動物。從遺留下來的動物化石估算,嚙齒類動物與有蹄類動物一道,占據了當時地球上哺乳動物群的半數以上。原始的食蟲目動物進化出了近代蝙蝠的祖先,作為現代狐猴和眼睛猴祖先的靈長類動物開始在叢林裡棲息繁衍。在海洋中,出現了第一批水生哺乳動物,如鯨和海牛。在空中,飛翔着同現代的鷹、鵜鶘、鵪鶉和禿鷹幾乎沒有差別的各種鳥類。同時,由於當時的肉食哺乳動物還沒有那麼強的掠食能力,地面上還生活着許多不能飛行的巨型鳥類,它們的身高可以達到兩米以上。 在始新世,非洲大陸和南美大陸四周完全被海水所包圍,這使得它們獨立進化出了一個與歐洲、亞洲和北美都有所不同的生物群。[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