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姜在興

來自 搜狐 的圖片

姜在興,男,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能源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1962年3月在山東濰坊出生,1997年3月於中科院研究生院獲沉積學博士學位,1994年破格晉升為教授,現為博士生導師,學科帶頭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為«沉積學報»、«古地理學報»、«石油大學學報»編委,任中國地質學會、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沉積學專業委員會和岩相古地理專業委員會理事。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3]

目錄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能源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出生地點----山東濰坊

出生日期----1962年3月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入選中國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4]

畢業院校----中科院

代表作品----«沉積學報»、«古地理學報»

職 稱 ---- 教授

人物簡介

主要研究方向:沉積學與岩相古地理,儲層沉積學,層序地層學,地質轉換系統與油氣藏預測等。

先後主持並完成了(部分在研)

國家、省部級"八·五"、"九·五"、"十·五"重點科技攻關課題、國家基金項目、國家973項目等10項,企業委託課題五十餘項。在細粒碎屑沉積動力學、陸相油氣儲層沉積學及陸相層序地層學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具有一定水平的理論創新、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較顯著的科研成果。

著作

在《AAPG BULLETIN》、《BASIN RESEARCH》、《科學通報》、《中國科學》(中英文版)、《ENERGY SOURCES》(美)、《地質學報》、《沉積學報》、《地質科學》等國內外學術刊物和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一百餘篇,主編科研專著《層序地層學原理及應用》、《砂體層序地層學及沉積學》等6本,並多次在中、英、美等國舉行的國際沉積學大會、國際地質大會、美國地質學會年會等國內外地質學術會議宣講並進行了學術交流。論文被SCI、EI、CA、PA收錄40餘篇。

近五年來講授的主要課程;承擔的實踐性教學;主持的教學研究課題;作為第一署名人在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刊物上發表的教學研究論文;獲得的教學表彰/獎勵;主編的規劃教材:

1、講授的主要課程

① 沉積學基礎,資源勘察工程、石油工程本科專業基礎課,周學時4,六屆(兩個專業)715名學生。

② 應用沉積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課,周學時6,六屆420名學生。

③ 地質轉換系統,博士學位課,周學時4,六屆360名學生。

2、承擔的實踐性教學

① 指導本科生畢業設計六屆,每屆12周,共30人。

② 本科生野外地質實習(露頭觀察)六屆,每屆24學時(四天),共715人。

3、主持的教學研究課題

①《沉積學》教材建設,國家級"十一五"規劃教材,2006-2007,負責人。

②《沉積學》教材建設,國家級"十二五"規劃教材,2009-2010,負責人。

③《沉積學基礎》北京市精品課程建設,北京市教育委員會,2008-2012年,負責人。

④《沉積學基礎》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建設,北京市教育委員會,2008-2009,負責人。

⑤《沉積學基礎》北京市精品課程建設,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7-2008,負責人。

4、發表的教學研究論文

姜在興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① 姜在興, 王海榮, 張元福, 2010. 《沉積學基礎》優秀教學團隊建設實踐的思考. 中國地質教育19(1):6-9.

② 王海榮, 姜在興, 王紅亮, 黃文輝, 2008."沉積學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中國地質教育 17(3): 96-98.

③ 姜在興, 王衛紅, 楊偉利,2002. 21世紀中國石油勘探戰略展望.石油大學學報,26(2):1-10.

5、獲得的教學表彰/獎勵

① 北京市第五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2009年),北京市。

② 北京市《沉積學基礎》精品課程(2008年),北京市。

③《沉積學基礎》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2009年),北京市。

近五年來承擔的學術研究課題;在國內外公開發行刊物上發表的學術論文;獲得的學術研究表彰/獎勵

1、承擔的學術研究課題

① 斷陷盆地可容空間轉換系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准號:40672078),2007.1-2009.12,負責人,具體負責地質轉換系統的控制因素研究。

② 風-源-湖系統沉積動力學,高校博士點基金,2009.1-2011.12,負責人,具體負責沉積動力學機理分析。

③ 油氣勘探新領域儲層地質油氣評價,國家"十一五"科技重大專項,2008.1-2010.12,負責人,具體負責儲層發育的動力學機理。

④ 濟陽坳陷地質轉換系統及其與油氣富集關係研究(批准號:2003BA613A02),國家"十五"科技攻關,2003.10-2006.6,負責人,具體負責地質轉換系統的控制因素研究。

⑤ 川西前陸盆地層序地層和沉積儲層研究(批准號:FYKY2980),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公司科技攻關,2005.3-2006.7,負責人,具體負責川西前陸盆地層序地層研究。

2、發表的學術論文

① Jiang Zaixing,Chen D.,Qiu L..Source-controlled carbonates in a small Eocene half-graben lake basin (Shulu Sag) in central Hebei Province,North China. Sedimentology, 2007,54(2):265-292.

② Jiang Zaixing,Lu H.,Yu W. Transformation of accommodation space of the Cretaceous Qingshankou Formation,the Songliao Basin,NE China. Basin Research,2005, 17(4): 569-582.

③ Jiang Zaixing, Qiu Longwei, and Chen Guiju. Alkaline diagenesis and its genetic mechanism in the Triassic coal measure strata in the Western Sichuan Foreland Basin, China. Petroleum Science (2009)6:354-365.

④ Jiang Zaixing, Wang Yue. (Hemipelagic Deposition of the Silurian Kepingtage Formation in the Tarim Basin and Its Sedimentologic Significance. Jou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g Geoscience. 2009(6):921-930.

⑤ 姜在興,楊偉利. 湖緣峽谷及其含油性. 地學前緣,2005,12(3): 186-194

姜在興, 王俊輝, 張元福, 張建國, 宋明水, 王玉華, 姜洪福. 「風-源-盆」三元耦合油氣儲集體預測方法及其應用——對非主力物源區儲集體的解釋與預測[J]. 石油學報, 2020, 41(12): 1465-1476.

姜在興, 孔祥鑫, 楊葉芃, 張建國, 張元福, 王力, 袁曉冬. 陸相碳酸鹽質細粒沉積岩及油氣甜點多源成因[J]. 石油勘探與開發, 2021, 48(1): 26-37.

3、獲得的學術研究表彰/獎勵

① "陸相湖盆層序地層學研究及其在油氣勘探開發中的應用"獲200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排名第1。

② "陸相斷陷盆地隱蔽油氣藏形成機制與勘探"獲200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排名第9。

③ "陸相湖盆層序地層學研究及其在油氣勘探開發中的應用"獲2003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排名第1。

④ "惠民凹陷中央隆起西部沙三、沙四段沉積體系、儲層展布及油氣預測研究"獲2000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排名第1。

⑤ "陸相油氣儲層研究"獲2002年度山東省自然科學獎三等獎,排名第1。

參選院士

201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的有效候選人

2021年4月23日,入選中國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

榮譽

姜在興教授獲 "科學中國人2014年度人物"稱號 :2015年7月,"科學中國人2014年度人物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能源學院姜在興教授當選能源與礦產領域"科學中國人2014年度人物"。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