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嘉
身份
關於姬嘉的身份,臣瓚懷疑他是衛國子南彌牟的後裔,子南彌牟的後代子南勁被魏惠成王立為衛侯,而衛國是所有諸侯國中最後被秦所消滅的,臣瓚因此懷疑姬嘉是衛國的後裔,以子南為氏而稱君。[1]晁福林支持此說。[2]
但對於這種觀點,顏師古、張守節、沉欽韓、王啟原和瀧川資言都不認可。顏師古認為子南只是封邑的稱號,與衛國的子南氏無關,[3]張守傑與顏師古的意見大致一致。[4]而沉欽韓考釋南與男通假,子南即是子男的意思,也就是小國的爵位,他指出在獨尊《公羊傳》的漢武帝時期,朝廷採用了《公羊傳》中的解釋,以子、男是一個等級的爵位,[5]王啟原同意沉欽韓子南即子男的意見,他還進一步指出在東漢改為衛公之前,周子南君曾改為周承休侯和鄭公,這是朝廷知道不是衛國子南氏的後裔,如果是衛國的後裔晉封衛公,朝廷不應該先給予鄭公的封號。[6]瀧川資言則認為子是美稱,南表示位於黃河以南,子南不是姓氏,也與衛國子孫沒有關係。[7]
經歷
西漢元鼎四年(前113年),漢武帝巡視的路程中經過河南,惦念周朝的德澤,去查看了周朝的宗族,了解到周朝的宗廟已久絕祭祀。漢武帝向當地的耆老詢問,訪得周朝的旁系後裔姬嘉。回到洛陽後,漢武帝於十一月丁卯下詔封姬嘉於潁川郡長社,封地三十里,食邑三千戶,號周子南君,讓他供奉周朝的祭祀。[8][9][10][11][12][13][14][15]六年後(前107年),姬嘉去世。[14]由其子姬置承襲周子南君。
姓氏合流
錢大昕認為姬嘉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稱姓於名字之前的男子。[16]張淑一反對此說,她引《戰國策·秦策五》和《史記·秦本紀》中的羋戎以及戰國時期姓名私璽中的「子渴」、「子鮮頤」、「姜敬」等男名,認為姓氏合流在戰國時期已經基本完成。[17]
參考資料
- ↑ 《史記集解·周本紀》:集解瓚曰:「汲冢古文謂衛將軍文子為子南彌牟,其後有子南勁,朝於魏,後惠成王如衛,命子南為侯。秦井六國,衛最為後,疑嘉是衛後,故氏子南而稱君也。」
- ↑ 晁福林 論周代卿權 《中國社會科學》1993年06期
- ↑ 《漢書注·武帝紀》:師古曰:「子南,其封邑之號,以為周后,故總言周子南君。瓚說非也。例不先言姓而後稱君,且自嘉已下皆姓姬氏,着在史傳。」
- ↑ 《史記正義·周本紀》:顏師古云:「子南,其封邑之號,為周后,故總言周子南君。」按:自嘉以下皆姓姬氏,着在史傳。瓚言子南為氏,恐非。
- ↑ 《漢書疏證·武帝紀》:鹽鐵論誅秦篇「大夫曰,賴先帝大惠,紹興其後,封嘉潁川,號周子男君。」南與男通。左昭十三年傳「子產曰鄭,伯男也。」周語「富辰曰鄭,伯南也。」書禹貢「二百里男邦」,孔傳「男,任也」。白虎通「南之為言任也」。公羊傳云:「小國稱伯子男。」又雲「春秋,伯子男,一也。」董子三代改制考篇「商合伯子男為一等,周爵五等,春秋三等」。又雲「杞稱子,又稱伯,何?見殊之小國也。」桉,武帝時,春秋惟公羊,故周子南君之號用公羊杞子伯義,直以子男並爵,不取甸男服名也。戰國時,周之別封稱東周君、西周君,衛元君亦自侯降號為君。漢制,未為通侯而食邑者,皆稱君。
- ↑ 《漢書補註·武帝紀》:王啟原曰:沉說子南義為子男是也。殷子男國地五十里,王制、孟子所言是其制。周本紀言天子至河南求周苗裔,封其後嘉三十里地,號周子南君,則以地言,尚不成子南,雖君三十里,而使同於子男而稱君也。元帝時,進周承休侯。平帝時進鄭公。在後漢改衛公之前,知非衛子南之後,誠以衛後而進衛公,西京不應先封鄭公矣。
- ↑ 《史記會注考證·周本紀》:愚桉,周表其舊國,子美稱,南以其在河南也,君亦美稱,非邑,非姓氏,亦與衛子孫不相涉。
- ↑ 《史記·周本紀》:漢興九十有餘載,天子將封泰山,東巡狩至河南,求周苗裔,封其後嘉三十里地,號曰周子南君,比列侯,以奉其先祭祀。
- ↑ 《鹽鐵論·誅秦》:賴先帝大惠,紹興其後,封嘉潁川,號周子男君。
- ↑ 《漢書·武帝紀》:還至洛陽,詔曰:「祭地翼州,瞻望河、洛,巡省豫州,觀於周室,邈而無祀。詢問耆老,乃得孽子嘉。其封嘉為周子南君,以奉周祀。」
- ↑ 《史記正義·周本紀》:帝王世紀雲『漢武帝元鼎四年,東巡河洛,思周德,乃封姬嘉三千戶,地方三十里,為周子南君,以奉周祀。
- ↑ 《資治通鑑·漢紀十二》:十一月,甲子,立后土祠於汾陰脽上,上親望拜,如上帝禮,禮畢,行幸滎陽,還,至洛陽,封周后姬嘉為周子南君。
- ↑ 《史記·建元以來侯者年表》:四年十一月丁卯,侯姬嘉元年。
- ↑ 14.0 14.1 《漢書·外戚恩澤侯表》:元鼎四年十一月丁卯封,六年薨。
- ↑ 《漢書·外戚恩澤侯表》:以周后詔所襃侯,三千戶。
- ↑ 《十駕齋養新錄·卷十二·姓氏》:三代以上,男子未有系姓於名者。漢武帝元鼎四年,封姬嘉為周子南君。此男子冠姓於名之始。後代文人有姬昌、姬滿、姬旦之稱,皆因於此。
- ↑ 張淑一 姓氏合流略論 《華南師範大學學報》200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