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利斯大厦
威利斯大厦(英语:Willis Tower),是位于美国伊利诺州芝加哥的一幢摩天大楼,大厦在1974年落成,超越纽约的世界贸易中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大楼。落成至2009年7月16日前命名为“西尔斯大楼”(Sears Tower)。2009年7月16日正式更名为“威利斯大厦”。
历史沿革
大厦在1974年落成,超越纽约的世界贸易中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大楼,目前北美第一高楼的名号在世界贸易中心一号大楼[1]于2014年11月开幕后被超越,现居美国第三。 最初拥有者美国西尔斯-罗巴克公司于1992年搬出,大厦后来一直为2004年成立的地产投资集团拥有。
2009年,正式更名为威利斯大厦。西尔斯大厦有110层,一度是世界上最高的办公楼。每天约的1.65万人到这里上班。在第103层有一个供观光者俯瞰全市用的观望台。它距地面412米,天气晴朗时可以看到美国的4个州。
目录
建筑介绍
威利斯大厦是由建筑师布鲁斯·格雷厄姆(Bruce Graham)和结构工程师法兹勒汗(Fazlur Khan)所设计。由SOM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大厦结构工程师是1929年出生于达卡的美籍建筑师F.卡恩。
建筑设计
他为解决像西尔斯大厦这样的高层建筑的关键性抗风结构问题,提出了束筒结构体系的概念并付诸实践。整幢大厦被当作一个悬挑的束筒空间结构,离地面越远剪力越小,大厦顶部由风压引起的振动也明显减轻。顶部设计风压为305千克力/平方米,设计允许位移(振动时允许产生的振幅)为建筑总高度的1/500,即900毫米,建成后最大风速时实测位移为460毫米。所有的塔楼宽度相同,但高度不一。大厦外面的黑色环带巧妙地遮盖了服务性设施区。
大厦的造型有如9个高低不一的方形空心筒子集束在一起,挺拔利索,简洁稳定。不同方向的立面形态各不相同,突破了一般高层建筑呆板对称的造型手法。这种束筒结构体系是建筑设计与结构创新相结合的成果。 大厦采用由钢框架构成的成束筒结构体系,外部用黑铝和镀层玻璃幕墙围护。其外形的特点是逐渐上收的,即1~50层为9个宽度为23.86米的方形筒组成的正方形平面;51~66层截去一对对角方筒单元;67~90层再截去另一对对角方筒单元,形成十字形;91~110层由两个方筒单元直升到顶。这样,既可减小风压,又取得外部造型的变化效果。西尔斯大厦顶部的设计风压为3千帕,容许位移为建筑物高度的1/500,即90厘米,建成后在最大风速下的实测位移为46厘米。
建筑结构
西尔斯大厦总高度:442.3米,地上108层,地下3层,共有110层,建筑面积为416000平方米。大厦用钢材76000吨,即1.62公斤/平方米。每平方米用钢量比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帝国州大厦降低20%,仅相当于采用5跨框架结构的50%。这种束筒结构体系概念的提出和应用是高层建筑抗风结构设计的明显进展。
参考文献
- ↑ 世界贸易中心一号大楼,未来视角,2019-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