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簡稱威寧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貴州省畢節市下轄的一個自治縣,位於貴州西部。2013年7月1日,根據2013年4月27日貴州省政府辦公廳下發的《關於推進省直接管理縣(市)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正式成為省直管縣試點。
元朝時置烏撒路,明朝為烏撒府,清朝設威寧府,後改威寧州,1913年改威寧縣。位於東經103°36'-104°45,北緯26°30'-27°25'。
面積9296平方公里,是貴州省面積最大的一個縣級行政區。2002年人口108萬。郵政編碼553100,縣政府駐海邊街道。
目錄
行政區劃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下轄4個街道辦事處、30個鎮、4個鄉、1個民族鄉:
海邊街道、五里崗街道、六橋街道、陝橋街道、草海鎮、幺站鎮、金鐘鎮、爐山鎮、龍場鎮、黑石頭鎮、哲覺鎮、觀風海鎮、牛棚鎮、迤那鎮、中水鎮、龍街鎮、雪山鎮、羊街鎮、小海鎮、鹽倉鎮、東風鎮、二塘鎮、猴場鎮、秀水鎮、雙龍鎮、麻乍鎮、玉龍鎮、兔街鎮、海拉鎮、岔河鎮、黑土河鎮、金斗鎮、哈喇河鎮、斗古鎮、新發布依族鄉、石門鄉、雲貴鄉、板底鄉和大街鄉。
地方特產
土豆
以個大,產量高、品質優、退化慢、口感好、耐運輸、耐貯藏,產量和質量在全國均處於一流水平。威寧縣馬鈴薯澱粉及乾物質含量較其地方高1倍,每生產1噸馬鈴薯澱粉可節約原料一半。威寧土豆以麻乍鄉土豆基地為最多,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均有農民以背篼背土豆銷售,縣城銷售主要在菜市場和鐵路橋腳果樹站處。
蕎酥
「黔西、大方一枝花,威寧、赫章苦蕎粑。」這是一句讚美威寧傳統名點—蕎酥的古老民語[2]。
威寧屬高寒山區,盛產苦蕎、甜蕎,常以蕎粑為主食。苦蕎味苦,但用苦蕎粉精心製作的蕎酥卻甜美芳香,為眾多黔點中的姣姣者。
蕎酥的出現至少已有600多年歷史。相傳明太祖朱元璋,曾認奢香作義女,明初襲其夫藹翠貴州宣慰使職。1368年,朱元璋過生日,奢香進京賀壽,想用貴州特有的苦蕎面做一種壽糕送「父皇」。
小粑粑
是一種特色食品。先把切好的火腿、筍子、豆腐、醃菜、蔥姜蒜辣等用油炒好後,再將蕎面合水趕成皮,將炒好的餡子包進去,將小粑粑放進鍋里,圓放成幾圈,鍋底放點水,蓋緊鍋蓋,不讓漏氣,直到鍋里水燒乾、稍過片刻,小粑粑裡面的油浸了出來,鍋底吱啦吱啦直響。
視頻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走進「百鳥之都」——陽光威寧 ,搜狐,2017-10-07
- ↑ 畢節苦蕎粑,好山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