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威(拼音:wēi)是漢語常用字 ,始見於西周金文 ,其古字形像女子拿着象徵權威的斧鉞,本義是強大的力量和令人敬畏的氣勢,也有人認為"威"本義為婆婆,即丈夫的母親,因為舊時婆婆是擁有絕對權力的人。由威力引申,表示使用或憑藉權勢,用作動詞。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威

拼音; wēi

注音; ㄨㄟ

平水韻部; 上平五微

部首; 戈、女

筆畫數; 4+5、3+6

造字法; 會意

結構; 合體字,半包圍-左上右包圍結構

統一碼; 基本區-5A01

五筆; DGVT(86);DGVD(98)

倉頡碼; IHMV

鄭碼; HMAZ

四角碼; 53200

字級; 一級(1444)

異體; र�、ऱ�

文字溯源

"威"字早見於西周金文。其上部為"戌",下部為"女"(圖1-3)。也有的上部為"戊",下部為"女"(圖4-5)。"戊"和"戌"的甲骨文、金文描繪的都是與今之斧形類似的一種兵器。戰國以後,"戊"或"戌"刃部拉長,包住下部的"女",由此發展為漢隸(圖11)和楷書。

關於"威"的含義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戊""戌"本意都是兵器,有了兵器可以制服對方。女子與斧鉞結合,其實是取斧鉞的權力象徵意義。許慎《說文解字·女部》:"威,姑也"。"姑"本義是丈夫的母親。在中國古代,女性地位低下,這是事實。但是在家庭生活這個小圈子裡,婆婆這個女性卻可以在兒媳面前大耍威風,如漢樂府《孔雀東南飛》中所寫的焦仲卿的母親。因此,有的學者認為"威"字所表示的是一個像斧子一樣兇狠的女人,也可理解為有權有勢的女人。

也有的學者根據金文"威"字的形體作了不同的解釋,他們認為"威"字像以斧置於女頭上之狀,用以表示威懾、脅迫之意。"威"字形象地表達了古代婦女的悲慘生活。這樣理解也有它的說服力。

上述兩種解釋雖有不同,但他們都認為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十二】【女部】於非切(wēi)

姑也。從女從戌。漢律曰:"婦告威姑。"

〖注釋〗徐鍇曰:"土盛於戌,土陰之主也,故從戌。"

說文解字注 姑也。

注:引伸為有威可畏。

從女,戌聲。

注:按小徐本作戌聲,而復以會意釋之。於非切。十五部。

漢律曰:婦告威姑。

注:惠氏定宇曰:爾雅君姑卽威姑也,古君威合音差近。

廣韻 於非切,平微影 ‖威聲微2部

威,威儀。又姓,《風俗通》雲:"齊威王之後。"於非切。八。

康熙字典; 【丑集下】【女字部】威 ·康熙筆畫:9 ·部外筆畫:6

古文:䰴、䱫《唐韻》《集韻》《韻會》並於非切,音蝛。尊嚴也。《易·大有》:威如之吉。《書·洪範》:惟闢作威。《周禮·天官》:刑賞以馭其威。《吳語》:夫固知君王之蓋威以好勝也。

又《諡(諡)法》:猛以剛果,強義執政,並曰威。

又婦稱姑為威姑。猶子稱父為嚴君。《說文》:威,姑也,引漢律婦告威姑。《正字通》:按漢律威姑二字宜連讀,信如說文訓,似告姑姑,豈成文理。又南威,美人名。

又虎脅兩旁及尾端有骨如乙,名虎威,見《酉陽雜俎》。

又伊威,蟲名。《爾雅·釋蟲》:作蛜蝛。《詩·豳風》:伊威在室。

又與畏通。《莊子·漁父篇》:未嘗見夫子遇人如此其威也。注:威畏義同。[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