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針
婆婆針,一年生草本。菊科,鬼針草屬。
婆婆針為鬼針草 老君須 的別名,所以婆婆針的功效與作用與鬼針草 金盞銀盤 老君須 相同. 《本草拾遺》:"味苦,平,無毒。" 《泉州本草》:"性溫,味苦,無毒。" 《南寧市藥物志》:"苦。" 《廣東中藥》Ⅱ:"味甘淡,性平。"辛,平。 《草木便方》:"辛,溫。" 《陝西中草藥》:"味甘微辛,性平。"
種中文名:婆婆針
種拉丁名:Bidens bipinnata Linn.
種別名 :鬼針草,刺針草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屬中文名:鬼針草屬
屬拉丁名:Bidens
國內分布:產東北、華北、華中、華東、華南、西南及陝西、甘肅等地。生路邊荒地、山坡及田間。
國外分布:廣布於美洲、亞洲、歐洲及非洲東部。模式標本采自美國東部。
命名來源:[Sp.P1. : 832. 1753]
中國植物志:75:380
最低海拔:以下
最高海拔:1500
生 境:山坡,曠野,路旁,田間
模式采自:美國東部
湖北分布:全省
目錄
婆婆針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
莖直立,高30-120厘米,下部略具四棱,無毛或上部被稀疏柔毛,基部直徑2-7厘米。葉對生,具柄,柄長2-6厘米,背面微凸或扁平,腹面溝槽,槽內及邊緣具疏柔毛,葉片長5-14厘米,二回羽狀分裂,第一次分裂深達中肋,裂片再次羽狀分裂,小裂片三角狀或菱狀披針形,具1-2對缺刻或深裂,頂生裂片狹,先端漸尖,邊緣有稀疏不規整的粗齒,兩面均被疏柔毛。頭狀花序直徑6-10毫米;花序梗長1-5厘米(果時長2-10厘米)。總苞杯形,基部有柔毛,外層苞片5-7枚,條形,開花時長2.5毫米,果時長達5毫米,草質,先端鈍,被稍密的短柔毛,內層苞片膜質,橢圓形,長3.5-4毫米,花後伸長為狹披針形,及果時長6-8毫米,背面褐色,被短柔毛,具黃色邊緣;托片狹披針形,長約5毫米,果時長可達12毫米。舌狀花通常1-3朵,不育,舌片黃色,橢圓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長4-5毫米,寬2.5-3.2毫米,先端全緣或具2-3齒,盤花筒狀,黃色,長約4.5毫米,冠檐5齒裂。瘦果條形,略扁,具3-4棱,長12-18毫米,寬約1毫米,具瘤狀突起及小剛毛,頂端芒刺3-4枚,很少2枚的,長3-4毫米,具倒刺毛。
產東北、華北、華中、華東、華南、西南及陝西、甘肅等地。生路邊荒地、山坡及田間。廣布於美洲、亞洲、歐洲及非洲東部。模式標本采自美國東部。全草入藥,有清熱解毒、散瘀活血的功效,主治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腫痛]]、急性闌尾炎、急性黃疸型肝炎、胃腸炎、風濕關節疼痛、瘧疾,外用治瘡癤、毒蛇咬傷、跌打腫痛。[1]
婆婆針作用
鬼針草又叫婆婆針、針包草,在全國農村都有廣泛分布,常常長在路邊、荒地,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野草。其實它也是一種民間常見的草藥,有許多功效。接下來就談談它的具體作用。
.清熱解毒
鬼針草性寒味苦,清熱作用很強,可以治療各種熱毒導致的疾病。且藥理研究發現它也有抑菌和消炎的作用,所以像是急性扁桃體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闌尾炎、急性黃疸型肝炎、胃腸炎這些常見的炎症,都可以用鬼針草來清熱解毒,殺菌抗炎。而外用還能治療熱毒壅盛在皮膚導致的皮膚瘡瘍癰腫、紅腫熱痛。
散瘀消腫
《福建民間草藥》有記載鬼針草可以「散瘀活血」,因此還可以用來治療瘀血疾病。跌打損傷後氣滯血瘀導致損傷局部瘀腫疼痛,可以用鬼針草鮮品搗爛後敷在疼痛部位,能夠起到活血化瘀止痛的效果。而體內瘀血停滯導致的胸痛、腰痛等,也可以內服以活血化瘀。而內服除了能活血化瘀,其實還能止血。對尿血、腸道出血這些出血疾病,鬼針草也能起到療效。
止瀉
鬼針草還能治療痢疾、腹瀉、出血性下痢等常見的腸道疾病,《泉州本草》中說到可以用鬼針草柔芽一把,用水煎湯,白痢配白糖,紅痢配紅糖,一日三次,治療痢疾。而治療腹瀉不止,也可以用鬼針草鮮品煎水服用。
鬼針草是農村常見的野草,因此我們要獲取它也十分簡單,因此在生活中也是比較實用的一種草藥,但它清熱解毒力量較強,且有活血的作用,所以孕婦不宜使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