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羅門令·昨宵里恁和衣睡 柳永
婆羅門令·昨宵里恁和衣睡詞的上片寫羈旅者孤眠驚夢的情事,初夜小飲,愁隨酒醉,而中夜驚起,面對霜天秋風、孤燈搖曳,更加愁苦淒涼;下片寫酒醒後不能入眠的苦狀,空床輾轉,追想與情人的舊夢,可惜不能相見,心緒煩亂而又無可奈何。
目錄
原文
柳永〔宋代〕
昨宵里恁和衣睡,今宵里又恁和衣睡。小飲歸來,初更過,醺醺醉。中夜後、何事還驚起?霜天冷,風細細,觸疏窗、閃閃燈]]搖曳]]。
空床展轉重追想,雲雨夢、任攲枕難繼。寸心萬緒,咫尺千里。好景良天,彼此,空有相憐意,未有相憐計。
譯文
昨夜穿着衣服裹着被子睡了,今夜又是如此。睡前獨自飲酒,一直到初更時分才醉醺醺地歸來。剛過中夜,又被驚醒,是為什麼事呢?寒冷的天氣,微風細細,吹動花格窗子,燈火搖曳不定。
深夜輾轉反側無法入眠,想要重溫
鑑賞
本詞通過描寫羈旅者中宵酒醒的情景,抒寫了詞人的離愁和他對情人的相思。
上片寫孤眠驚夢的情事,語極渾成,造境淒清。
「昨宵里恁和衣睡,今宵里又恁和衣睡。」開頭二句從「今宵」聯繫到「昨宵」,說前一個夜裡是這樣和衣而睡,當天夜裡又這樣和衣而睡。連寫兩夜,而景況如一,從羈旅生活中選擇「和衣睡」這樣一個典型的細節,寫盡了遊子苦辛和孤眠滋味。兩句純用口語,幾乎逐字重複,於次句着一「又」字,傳達出一種因生活單調膩味而極不耐煩的情緒。
「小飲歸來,初更過,醺醺醉。」三句倒插,寫入睡之前,先喝過一陣悶酒。「小飲」,可見未盡興,因為客中獨酌毫無意趣可言。但一飲飲到「初更過」,又可見有許多愁悶待酒消遣,獨飲雖無意興,仍是醉醺醺歸來。「醺醺醉」三字,既承上說明了何以和衣而睡的原因,又為下面寫追尋夢境伏筆。
「中夜後、何事還驚起?霜天冷,風細細,觸疏窗、閃閃燈搖曳。」用設問的語氣,便加強了表情作用,使讀者感到夢醒人的滿腔幽怨。「霜天冷,風細細」是其膚覺感受;「閃閃燈搖曳」則是其視覺感受。
過片撇開景語,繼驚夢寫孤眠寂寞的心情。
「空床展轉重追想,雲雨夢、任攲枕難繼。」主人公此時展轉反側不能成眠,想要重溫舊夢,而不復可得。「重追想」三字對上片所略過的情事作了補充,原來醉歸後短暫的一覺中,他曾做上一個好夢,與情人同衾共枕、備極歡洽。此處作者用反襯手法,夢越好,越顯得夢醒後的可悲。相思情切與好夢難繼成了尖銳的矛盾。
「寸心萬緒,咫尺千里。」緊接兩個對句就極寫這種複雜的心緒,每一句中又有強烈對比:「寸心」對「萬緒」寫出其感情負荷之沉重難堪:「咫尺」對「千里」則表現出夢見而醒失之的無限惆悵。
「好景良天,彼此,空有相憐意,未有相憐計。」此處一氣蟬聯,謂彼此天各一方,空懷相思之情而無計相就,辜負如此良宵。所謂「好景良天」,也就是「良辰美景虛設」之省言。「彼此」二字讀斷,更能產生「人成各,今非昨」的意味。全詞至此,由寫一已的相思而牽連到對方同樣難堪的處境,意蘊便更深入一層。「空有相憐意,未有相憐計」兩句意思對照,但只更換首尾二字,且於尾字用韻。由於數字相同,則更換的字特別是作韻腳的末一字大為突出,「有意」、「無計」的內心矛盾由此得到強調。結尾巧用重複修辭的手法,前後照應,層次豐富,而意境渾然,頗耐人尋味。
全詞通篇從睡前、睡夢、醒後幾方面描述,有倒插、有伏筆、有補筆,前後照應;從一已相思寫起,以彼此相思作結,飛揚靈動,層次清晰,清新質樸,凝鍊生動。
創作背景
該詞具體作年不詳,大約是柳永流寓江南,途經潤州(今江蘇鎮江)時所作。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時學習詩詞,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離開家鄉,流寓杭州、蘇州,沉醉於聽歌買笑的浪漫生活之中。此詞即為那時所作。
簡析
詞的上片寫羈旅者孤眠驚夢的情事,初夜小飲,愁隨酒醉,而中夜驚起,面對霜天秋風、孤燈搖曳,更加愁苦淒涼;下片寫酒醒後不能入眠的苦狀,空床輾轉,追想與情人的舊夢,可惜不能相見,心緒煩亂而又無可奈何。全詞採用鋪敘、倒敘、對比、襯托等手法,用通俗凝練的口語將天涯羈旅的孤獨和相思卻不能相見的痛苦表現得惟妙惟肖,體現出較高的藝術水平。
柳永
柳永,(約984年—約1053年)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漢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真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並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對宋詞的發展有重大影響,代表作 《雨霖鈴》《八聲甘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