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婚冠】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hūn ɡuàn,是指婚禮冠禮;也比喻年少。中文名 婚冠 拼 音 hūn ɡuàn 釋 義 婚禮和冠禮 出處 《藝文類聚》.

婚冠
圖片來自百度

目錄

【目錄】

1 解釋.2 出處.

【解釋】

1、婚禮和冠禮。2、指婚冠的年齡,喻年少。

【出處】

《藝文類聚》卷二十引南朝·齊·宗躬《孝子傳》:「華寶八歲,義熙中,父從軍,語寶曰:『吾還,當營婚冠。』」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風操》:「父祖伯叔,若在軍陣,貶損自居,不宜奏樂讌會及婚冠吉慶事也。」 [1]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世人婚冠未學,便稱遲暮,因循面牆,亦為愚耳。」

【示例】

嘉禮的用意在親和萬民,其中飲食禮用以敦睦宗族兄弟,婚冠禮用以對成年男女表示祝賀,賓射禮用以親近故舊朋友,饗燕禮用以親近四方賓客,脤膰禮用以親兄弟之國,慶賀之禮則用在國有福事時。 【鄉飲酒禮】 鄉飲酒禮是敬賢尊老之禮,是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歷代常以鄉飲酒禮作為推行教化的手段。 鄉飲酒禮與郡縣學校祀先聖先師之禮同時舉行。 取士以後,地方長吏即以鄉飲酒禮招待,後代發展為鹿鳴宴。明清時期,鄉飲酒禮在孟春正月及孟冬十月舉行,並伴有「讀律令」和訓誡致詞的內容,以此勸導民眾尊親敬長,遵守國法。

婚冠
 
圖片來自百度

【冠笄之禮】 冠禮 所謂冠禮,是指古時 男子的成年禮儀。男子加冠後就被承認為成年男子,從此有執干戈以衛社稷等義務,同時也就有了娶妻生子等成年男子所擁有的權力。行冠禮的年齡,一般為20歲。加冠在古代是人生一件大事,一般在宗廟裡舉行,由父或兄主持。冠禮前,要以蓍草占卜,選定加冠的良辰吉日。 冠禮時,「賓」(主持人)要給受冠者加三種形式的冠:先加緇布冠(用黑麻布做成),表示從此有治人特權;其次加皮弁(用白鹿皮製成),表示從此要服兵役;最後加爵弁(用葛布或絲帛做成),表示從此有生人之權。加冠後,「賓」還要給冠者取「字」。 笄禮 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而笄。古代漢族女子在15歲許嫁時舉行的成人禮儀叫「笄禮」。笄禮由女性家長主持,負責加笄的是女賓。女賓將笄者頭髮挽成髮髻,盤在頭頂,然後著髻。加笄後也要取字。女子到了20歲,即便仍未許嫁,也要舉行笄禮.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