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婦聯總會

婦聯總會

中華民國臺灣)文化資產

圖片來自隨意窩

基本資料

等級    直轄市定古蹟

舊稱    日本陸軍偕行社

公告日期  1998年9月1日

地理位置  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一段27號

建成年代  大正年間(1912~1926年間)

婦聯總會,1915年至1920年建立,是台灣臺北市市定古蹟。位於清朝登瀛書院(又稱淡水館)、日治時代大日本帝國陸軍偕行社,其中「至德堂」被台北市文化局列為二級古蹟。當時中華民國婦女聯合會的主要工作是敬軍、愛軍、勞軍,因此借用軍方用地作為會址。2006年7月21日,中華民國婦女聯合會與中華民國國防部舉行點交儀式,把向軍方借用的土地併建物交給軍方。[1]

目录

地理位置

服務奉獻

為軍人縫製征衣

  • 當時因為軍隊補給艱困,在蔣夫人號召下,首先成立「縫衣工廠」,由軍眷與公務員眷屬組成龐大的縫衣隊伍為軍人縫製征衣;一直延續到民國八十年,因為當時台灣的成衣工廠林立,軍方的聯勤也有自己的被服工廠,縫衣工廠才改建為「聽障中心」;總計四十一年來,婦聯會為軍人縫製了一千多萬件的衣物,儘管當時有些軍衣的口袋縫得有些偏斜,但是,軍人還是很樂意穿這種「婦聯會」製作的軍衣,是一段最令人回味的歲月。

為官兵眷屬建房舍

  • 民國四十五年,為了協助國軍官兵解決住的問題,婦聯會發起「捐建軍眷住宅」向企業界募款,呼籲捐一萬元就可建一戶,錢不夠捐五千元,集兩個也可捐建成一戶,鼓勵企業慷慨解囊,到民國八十四年六月廿七日「國軍第十八期職務官舍」落成贈交國防部,總計四十年間,婦聯會為國軍官兵興建的眷舍與職務官舍高達五萬三千八百卅八戶,受惠官兵及眷屬逾數十萬人,這也是今天台灣各地經常看得到許多「婦聨新村」的原因。

為眷屬、遺族設立托兒所

  • 民國四十一年八月,為了讓縫製軍衣的義工無後顧之憂,也為了安置軍人與烈士遺族子女,婦聯會成立了「惠幼托兒所」,四十二年七月社會局核准立案,初期只收卅名免收費的公費幼兒,至今畢業學生逾五千多人,初期畢業生現在多已四、五十歲,馬英九先生也是從這所惠幼托兒所畢業的佼佼者,民國八十九年惠幼托兒所還獲當時的馬市長親自表揚為「台北市創辦歷史最悠久的托兒所」,由這位從這裡畢業的馬市長手上接獲這樣的表揚狀,更是別具意義。

為軍眷遺孤設立育幼院與學校

  • 民國四十四年,為了安置從「一江山」與「大陳島」撤退來台近二百名的軍人子弟及烈士遺孤,婦聯會因此成立了「華興育幼院」,隨著兒童的成長,陸續成立「華興小學」、「華興初中」、「華興高中」,招收的學生也從烈士遺族、貧困榮民子弟、泰北難童、國內窮困家庭子女,擴充到自費的陽明山附近居民。

敬軍、愛軍、勞軍五十年

  • 「敬軍、愛軍」本是婦聯會成立時的服務要旨,因此在組織型態初定的第二年,就發起會員寫了五萬封慰勞信給駐越國軍,第三年協助軍人之友社展開文化勞軍,自此,敬軍、愛軍、勞軍即成為婦聯會每年固定的重大活動,每逢國慶、春節、婦女節,婦聯會均會組團赴金門、馬祖、烏坵、東沙、東引、澎湖等外島前線與各地軍醫院慰勞國軍將士與住院官兵,另配合時令節日,分赴三軍基地致贈慰問金與勞軍品,總計五十年來共勞軍一千六百餘次,超過六百萬的官兵都曾體驗婦聯會的關愛。

矢志永遠願為軍、榮、眷服務

  • 在點交會上,辜嚴倬雲女士最後表示:令人遺憾的是,六年前,民進黨上台後,總政戰局局長鄧祖琳親自來訪說:「軍方要維持中立,不再需要婦聯會的協助。」因而拒絕了婦聯會行之五十年的敬軍勞軍,以往婦聯會每年勞軍六次,到外島各地,以前我們被視為大姐姐,三、四十年後的現在,則被視為媽媽輩。由於現在的軍方認為不再需要婦聯會的協助,婦聯會也因此將援助服務對象轉為社會上的弱勢民眾;儘管如此,辜嚴倬雲女士還是說:「婦聯會跟軍人的情感是分不開的,只要軍方提出來,婦聯會任何時候都願意提供服務。」

服務擴及全台

  • 民國九十五年八月一日上午十時,辜嚴倬雲女士在婦聯會新址美齡樓接受訪問時,談及婦聯會的服務對象表示:儘管與我們關係最密切的軍方表示不再需要我們的服務,對這一點,早在民國八十一年創會會長蔣夫人在對分會幹部研習會上就已經未雨綢繆的提示我們:「未來本會同仁不僅服務三軍,更應以全省二千一百萬同胞之需求為念,凡貧病、殘障、失依、貧困者,均為本會服務之對象。」
  • 創設振興醫院
  • 創設聽障醫學中心
  • 設立軍眷、清寒子弟獎助學金

相關作品

視頻

婦聯總會參觀國家安全教育展

參考文獻

  1. 臺北地院市定古蹟婦聯總會修復完工,司法院全球資訊網,105-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