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黃山鼠尾草
基本信息
目錄
1 形態特徵
2 生長環境
3 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本變種不同於原變種在於花黃色,萼片和花瓣較短而寬,花瓣橢圓形,比側萼片寬,距較短,長約5毫米。
形:中型植株。
莖:根狀莖不明顯,假鱗莖短圓錐形,粗1.5-2厘米。
葉:具4枚鞘和2-4枚葉,假莖長約16厘米。葉在花期尚未全部展開,橢圓形,長25厘米以上,寬達10厘米,先端銳尖,基部收狹為長約20厘米的柄,具4-5條脈,兩面無毛。
花:花葶出自假莖上端,粗壯,長約55厘米;總狀花序具許多花;花直徑3厘米,淡紫色或白色,下垂;萼片卵狀披針形,背面疏被短毛;花瓣長圓形,比萼片稍短,無毛;唇瓣基部與整個蕊柱翅合生,3裂;中裂片近長圓形,先端擴大,中部微凹;距纖細,圓筒形,稍弧曲,長17-22毫米。
花期 花期3-4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800--2200米的山地常綠闊葉林下。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於雲南西南部(騰衝)和西藏南部(聶拉木)。國外分布於克什米爾地區、印度、尼泊爾、錫金和不丹。模式標本采自尼泊爾。[1]
栽培
生長適溫16℃-26℃,一般可忍受0℃度左右的低溫;生長在低海拔及熱帶地區的種類,抗寒性較差,生長適溫20℃-30°C,一般5℃以上即可安全過冬。
忌陽光直射,在陽光強烈的季節,可遮掉30-50%的光照,光照較弱,冬季或早春可見全光照。過度蔭蔽會造成植株徒長,且不易開花。
生長期保持基質濕潤,如氣溫較低,則需適當控水,保持微潤即可,以防水分過高加之低溫而導致爛莖爛根。室外栽培時在雨季要注意排水。天氣乾熱時每天噴霧3-5次,可防止鱗莖及葉片失水萎。
除休眠期外,均應充分施肥,一般半個月施1次1200倍的平衡肥,如地栽,施肥次數可根據長勢適當減少。
應選擇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盆栽可用山泥,腐葉土等加適量沙或珍珠岩等配成的基質,地栽需先把士耙細,如土質較差,可添加一些泥炭土或山泥及少量河沙加以改良。[2]
可用分株法,一般每叢有2-3個芽即可。
參考文獻
- ↑ 瀘水車前蝦脊蘭Calanthe plantaginea Lindl. var. lushuiensis K.Y.Lang et Z.H.Tsi 」,植物通, 2019-12-19
- ↑ 蝦脊蘭有哪些品種 」,蔡洪月, 2016-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