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子不語》,又名《新齊諧》,文言筆記志怪,清代袁枚著,共24卷,又有續集10卷。書成於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以前,與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一書齊名,兩人也曾在各自的著作中提起對方,有「南袁北紀」之說[1],而《子不語》與《閱微草堂筆記》也紀錄了許多相同的故事,如《關神下乩》、《鬼怕冷淡》等。

目錄

釋題

「子不語」一語取自《論語·述而》記載:「子不語:怪、力、亂、神。」意思是孔子絕口不談關於「怪異、暴力、悖亂、靈異」等事。《子不語》書成後,袁枚發現元朝人小說部中已有此書名,又改為《新齊諧》,取自莊子莊子·逍遙遊》:「《齊諧》者,志怪者也。」

內容架構

《子不語》一書大多是記述鬼故事,大多來自袁枚親朋好友的口述;一小部分來自官方的邸報或公文,對此袁枚都會註明出處,如卷一《常格述冤》開頭即標註「乾隆十六年八月初三日,閱邸抄」。《子不語》敘事簡潔婉曲,魯迅謂:「屏去雕飾,反近自然。」,又說「然過於率意,亦多蕪穢。」《子不語》記述之故事約有一千則,名篇有《兔兒神》、《蔡書生》、《李通判》、《關神下乩》、《成神不必賢人》、《窮鬼祟人富鬼不崇人》等[2]

例文

官 癖

相傳南陽府有明季太守某歿於署中,自後其靈不散,每至黎明發點時,必烏紗束帶上堂南向坐,有吏役叩頭,猶能頷之作受拜狀。日光大明,始不復見。雍正間,太守喬公到任,聞其事,笑曰:「此有官癖者也,身雖死,不自知其死故耳。我當有以曉之。」乃未黎明即朝衣冠,先上堂南向坐。至發點時,烏紗者遠遠來,見堂上已有人占坐,不覺趑趄不前,長吁一聲而逝。自此怪絕。

=誤嘗糞

常州市蔣用庵御史,與四友同飲於徐兆潢家。徐精飲饌,烹河豚尤佳。因置酒請六客同食河豚。六客雖貪河豚味美,各舉箸大啖,而心不能無疑。忽一客張姓者斗然倒地,口吐白沫,噤不能聲。主人與群客皆以為中河豚毒矣,速購糞清灌之。張猶未醒。五人大懼,皆曰:「寧可服藥於毒未發之前。」乃各飲糞清一杯。

良久,張竟甦醒,群客告以解救之事。張曰:「小弟向有羊兒瘋之疾,不時舉發,非中河豚毒也。」於是五人深悔無故而嘗糞,且嗽且嘔,狂笑不止。

視頻

子不語 相關視頻

絕筆.子不語
《子不語》蔡先生,心中有鬼才是真的有鬼?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