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孔望山摩岩造像

孔望山摩崖造像

孔望山摩崖造像,位于江苏省连云港锦屏山的东北,新浦以南5里。 摩崖造像高约129米,在山的西南部,依山崖的自然形势雕成。 共有108个人像,最大的人像高1.54米,最小的人头像仅10厘米。 孔望山摩崖造像,内容有饮宴图、迭罗汉图,还有佛教的涅槃图舍身施虎图及佛像、菩萨弟子、力士和供养人构成整个画面。 是一组东汉摩崖佛教艺术造像,为我国最早的石窟寺艺术雕刻。 国务院1988年1月将其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历史由来

孔望山摩崖造像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南2公里的孔望山南麓西端。 相传孔子曾登临此山以望东海,故名孔望山。依山岩的自然形势,共雕刻出1贴躯各种形态的造像。 分成13个组体,刻在东西长17米、高8米的峭崖上。 最大的图像高1.54米,最小的头像仅10厘米。 摩崖画像东侧约70米处,有一石雕大象,略大于真象,长鼻巨牙、卷尾粗足,上刻有一身着丁字形头饰的象奴,手执钩鞭,脚带镣铐,右书“象石”二字。 南侧约150米处,有一圆雕石蟾蜍。这两座石雕,特别是石象,气势雄伟,造型精美。

造像题材

孔望山摩崖造像 造像群的题材,历来说法不一。 有人认为是“古圣贤遗像”,清《嘉庆海州直隶州志》认为是“诸贤摩崖像”,《汉代画像全集》认为是“人事起居”,还有人认为是“士大夫阶层的人物和武士”,或“供人作乐的被剥削者”。 1980年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史树青首次指出有佛教内容。 概括起来约有三方面内容:一曰佛教造像。 像群中有高肉髻、顶光、莲花、施无畏印、结伽跌坐等,并有表现佛本生故事的萨陲那太子舍身饲虎图。 有表现佛传故事的“说法”和“涅架”。 有单个立像1坐像1菩萨像!弟子像、力士像和胡人形像的供养人像等。

造像技术

孔望山摩崖造像 这些都是佛教造像的特征。 二曰道教造像。 三尊各自独立存在的正面像,分别于造像群的最高处,是摩崖中最大的造像,其衣冠同汉代常见的世俗服饰,有的像下有“莲座”、“香炉”和“灯碗”等设置。 当是道教在造像中的具体反映。 三日世俗画。 即汉画像石中常见的“进谒”、“宴饮”等。 造像群的雕刻技法,有两种形式。 一是在山岩上直接刻图; 二是在长方形的塞中刻画。 用传统的汉画像雕刻技法来表现外来的佛教题材,是孔望山摩崖造像的时代特征。 具体使用了单线阴刻、平面线刻、浅浮雕和高浮雕四种,基本以平面线刻为主,约占整个造像的80%。

东汉遗物

对造像的时代,有的认为是东汉晚期。 有的认为从造像的主体来看,可认为是东汉遗物。 也有人据洪适《隶释》所收录的东汉灵帝烹平元年(172年)《东海庙碑》考证:东海君庙供奉的神像就有两处, 一处在庙内礼堂, 一处在庙外祭坛。 孔望山摩崖造像时代,当于此前后。 还有人提出,孔望山造像的年代应在“晋魏之后,元魏之前”的观点。 此外,有人认为,造像时代有晚到南北朝刘宋时期,甚至唐代的可能。 关于佛教艺术传入连云港孔望山之路线,也有两种不同见解。 一日海上丝绸之路, 二曰西域通往内地的陆地丝绸之路逐步向东延伸所至。

主要价值

经鉴定,摩崖画像比敦煌莫高窟壁画早200多年,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佛像石刻。 对于研究我国的佛教史、美术史和中外关系史都具有重要意义    [1]

参考文献

  1. 孔望山摩崖造像 知乎 - zhuanlan.zhihu.com/p...- 2019-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