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森》
孔繁森 91944年 - ) 山東聊城人,孔子第74代孫。他18歲參軍,196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9年復員後,他先當工人,後被提拔為國家幹部。1979年,國家要從內地抽調一批幹部到西藏工作,時任聊城地委宣傳部副部長的孔繁森主動報名,請人寫了"是七尺男兒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還鄉"的條幅。剛到西藏,他又寫下"青山處處埋忠骨,一腔熱血灑高原",以此銘志。 孔繁森同志是優秀共產黨員,焦裕祿式的好幹部、時代先鋒、領導幹部的楷模、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孔繁森 | |
---|---|
孔繁森 | |
出生 |
1944年7月 中國山東聊城堂邑五里墩村 |
逝世 | 1994年11月29日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領導幹部 |
知名作品 |
主要成就 模範共產黨員 優秀領導幹部 |
孔繁森(1944年7月—1994年11月),山東聊城人,孔子第74代孫。18歲參軍,196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79年開始,他兩次進藏工作,勤政為民,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民族團結。1992年底孔繁森第二次援藏工作結束後,被任命為阿里地委書記。為了摸清情況,探索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路子,跑遍了全地區106個鄉中的98個,行程8萬多公里,與藏族群眾結下了深厚友誼,被稱為「新時期的雷鋒」「90年代的焦裕祿」。
1994年11月29日,他完成任務返回阿里途中,不幸發生車禍,以身殉職,時年50歲。
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孔繁森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並獲評黨員領導幹部的楷模。
目錄
人物生平
1961年,17歲的孔繁森光榮參軍,在部隊連年被評為"五好戰士"。
1966年9月,孔繁森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
1969年,他從部隊復員後,先當工人,後被提拔為國家幹部。
1979年,國家要從內地抽調一批幹部到西藏工作,時任地委宣傳部副部長的孔繁森主動報名,並寫下了"是七尺男兒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還鄉"的條幅。
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赴西藏工作,擔任日喀則地區崗巴縣委副書記。在崗巴工作3年,孔繁森跑遍了全縣的鄉村、牧區,與藏族群眾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1988年,山東省再次選派進藏幹部,組織上認為孔繁森在政治上成熟又有在藏工作經驗,便決定讓他帶隊第二次赴藏工作。進藏後,孔繁森擔任拉薩市副市長,分管文教、衛生和民政工作。到任僅4個月的時間,他就跑遍了全市8個縣區所有的公辦學校和一半以上的村辦小學,為發展少數民族的教育事業奔波操勞;為了結束尼木縣續邁等3個鄉群眾易患大骨節病的歷史,他幾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頂水源處採集水樣,幫助群眾解決飲水問題;了解到農牧區缺醫少藥的情況後,他每次下鄉時都特地帶一個醫療箱,買上數百元的常用藥,工作之餘就給農牧民群眾認真地聽診、把脈、發藥、打針,直到小藥箱空了為止。這表現出孔繁森心甘情願為人民服務。
1992年,拉薩市墨竹工卡等縣發生強烈地震,孔繁森在羊日崗鄉的地震廢墟上,還領養了3名藏族孤兒--12歲的曲尼、7歲的曲印和5歲的貢桑。收養孤兒後,孔繁森生活更加拮据,為此他曾3次以"洛珠"的名義獻血900毫升,900毫升的鮮血蘊含着孔繁森對藏族孤兒深深的愛。
1992年底,孔繁森第二次調藏工作期滿,西藏自治區黨委決定任命他為阿里地委書記,這一任命意味着孔繁森將繼續留在西藏工作。面對人生之路又一次重大選擇,他毫不猶豫地服從了黨的決定、人民的需要。
阿里地處西藏西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被稱為"世界屋脊的屋脊"。這裡地廣人稀,常年氣溫在零攝氏度以下,最低溫度達零下40多攝氏度,每年7級至8級大風占140天以上,惡劣的自然環境、艱苦的生活條件使許多人望而卻步。 [1]
可是,1993年春天,年近50歲的孔繁森赴任阿里地委書記後,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全地區106個鄉他跑遍了98個,行程達8萬多公里,茫茫雪域高原到處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跡。
在孔繁森的勤奮工作下,阿里經濟有了較快的發展。1994年,全地區國民生產總值超過1.8億元,比上年增長37.5%;國民收入超過1.1億元,比上年增長6.7%。他為了制定把阿里地區的經濟帶上新台階的規劃,準備在最有潛力的邊貿、旅遊等方面下工夫。為此,他曾率領相關單位,親自去新疆西南部的塔城進行邊境貿易考察。1994年11月29日,他完成任務返回阿里途中,不幸發生車禍,以身殉職,時年50歲。
在孔繁森的葬禮上,懸掛着一副輓聯,形象地概括了孔繁森的一生,也道出了藏族人民對他的懷念:"一塵不染,兩袖清風,視名利安危淡似獅泉河水;兩離桑梓,獨戀雪域,置民族團結重如岡底斯山。"
人們在料理孔繁森的後事時,看到兩件遺物:一是他僅有的8元6角錢;一是他去世前4天寫的關於發展阿里經濟的12條建議。這就是孔繁森留下的遺產,體現出一名共產黨員的高尚情懷。
人物事跡
藏區工作
進藏以後,原定孔繁森擔任日喀則地委宣傳部副部長。當地黨委考慮到他年輕能幹,徵求本人的意見後,派他到海拔更高的崗巴縣任縣委副書記。在崗巴工作的3年間,他跑遍了全縣的鄉村、牧區,訪貧問苦,和當地群眾一起收割、打場,干農活、修水利。1981年,孔繁森奉調回山東,先後任莘縣縣委副書記、行署辦公室副主任、地區林業局長、聊城地區行署副專員等職。
孔繁森在母親年邁、3個孩子尚未成年、妻子體弱多病的情況下,仍然克服困難,再次帶隊進藏,任拉薩市副市長,分管文教、衛生和民政工作。為了發展當地教育事業,他跑遍了全市8個區縣所有公辦學校和一半以上的鄉、村辦小學,拉薩的適齡兒童入學率從45%提高到80%。全市56個敬老院和養老院,他走訪過48個,給孤寡老人送去了黨和政府的溫暖。因西藏偏遠地區醫療衛生條件較差,他每次下鄉時都特地帶一個醫療箱,買上數百元的常用藥,送給急需的農牧民。一個醫藥箱雖然解決不了所有問題,但對接受治療的患者來說,卻往往是性命攸關。
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進藏擔任崗巴縣委副書記,在崗巴工作三年,他跑遍了全縣的鄉村、牧區,與藏族群眾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1988年,孔繁森第二次調藏工作,擔任拉薩市副市長,分管文教、衛生和民政工作,孔繁森到任僅四個月的時間,就跑遍了全市八個縣區所有的公辦學校和一半以上的村辦小學,為發展少數民族的教育事業奔波操勞。
孔繁森對於分管的衛生和民政工作也同樣的投入,為了結束尼木縣續邁等三個鄉群眾易患大骨節病的歷史,他多次爬到海拔將近5000米的山頂水源處採集水樣,幫助群眾解決飲水問題。
1992年底,孔繁森第二次調藏工作期滿,西藏自治區黨委決定任命他為阿里地委書記,這一任命意味着孔繁森將繼續留在西藏工作,面對人生之路又一次重大選擇,他毫不猶豫地服從了黨的決定,人民的需要。阿里地處西藏自治區的西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被稱為"世界屋脊的屋脊"。阿里的面積相當於兩個山東省,而人口僅有六萬,地廣人稀,這裡長年氣溫零度以下,最低溫度達零下40多度,每年7至8級大風占140天以上,惡劣的自然環境,艱苦的生活條件使許多人都望而卻步。
1993年,孔繁森進藏工作期滿,但他繼續留在西藏,擔任了阿里地委書記。為了摸清實際情況,他深入調查研究,求計問策,尋找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路子。不到兩年的時間,他跑遍了全地區106個鄉中的98個。阿里是西藏最偏僻和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區,外出時常常一天也看不到一個人影。他們餓了就吃口風乾的牛羊肉,渴了就喝口山上流下來的雪水。旅途中雖然艱苦,孔繁森卻充滿樂觀,並風趣地對隨行人員說:"快嘗嘗,這是上等的礦泉水,高原沒有污染,等我們開發出來了,讓外國人花美元來買!"
1992年,拉薩市黑竹、工卡等縣發生地震,任拉薩市副市長的孔繁森趕赴災區。在那裡,他收養了12歲、7歲和5歲的三個孤兒曲尼、曲印和貢桑。孔繁森將他們帶回拉薩,照管他們的生活,教他們讀書識字,夜裡孔繁森就同孩子們擠在一張大床上睡覺。年幼的孩子常在夜裡尿床,他就不厭其煩地洗換床單。節假日只要有空,他說帶上他們逛公園,逛商店,給他們買衣物。孔繁森雖然是副市長,但他每次下鄉去,總要帶些自己的錢給生活困難的鄉親,往往一月剛過半,工資就花光了,有時連伙食費也不夠交。他自己經常吃榨菜拌飯,卻不願讓孩子和他一樣受罪,錢不夠怎麼辦?孔繁森就獻血換錢來給孩子添補營養。市長格桑頓珠見孔繁森負擔太重,領走了曲尼。然而,不幸的事情發生了,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去新疆塔城考察邊貿途中,因車禍殉職,年僅50歲。
在孔繁森的葬禮上,懸掛着一幅輓聯,形象地概括了孔繁森的一生,也道出了藏族人民對他的懷念:
上聯:一塵不染兩袖清風,視名利安危淡似獅泉河水。
下聯:二離桑梓獨戀雪域,置民族團結重如岡底斯山。
歌曲《走進西藏》《公僕贊》《等你回家》就是對他的讚頌。
捐助他人
新時期共產黨員的楷模孔繁森,更是一位一塵不染、兩袖清風的好幹部。這位模範幹部收留了三個震災中認識的孤兒,父母被震災奪走了生命。他將這3個孤兒接到家裡,擔負起養育責任。他的家境本來就不富裕,再加上每次下鄉總要接濟生活貧困的藏族群眾,有時不到半個月,工資就所剩無幾。領養了3個孤兒後,孔繁森經濟上更加拮据。為了不讓孩子們跟着他受苦,他悄悄地來到了西藏軍區總醫院血庫,要求獻血。護士認為他年紀已大,不適合獻血,他就懇求護士:"我家裡孩子多,負擔重,急需要錢,請幫個忙吧!"護士見孔繁森如此懇切,只好同意他的請求。1993年,他先後獻血900毫升,共收取醫院按規定付給的營養費900元,都用於生活補貼。
在外人眼裡,一個共產黨的中高級幹部生活如此清貧真難以想像。1993年,妻子到西藏探親,去的路費由自己籌措。由於看病,妻子將返程的路費花光,只好向孔繁森要錢,他東挪西借才勉強湊了500元,而回程機票當時是每個人800元。妻子不忍心讓丈夫為難,就自己找熟人借了一些。回到濟南後,他妻子去看上大學的女兒,女兒一見面就對媽媽說:"學校讓交學雜費,我寫信給爸爸,爸爸讓我跟您要。"他妻子一聽,眼淚刷刷地流了下來---自己身上剩下的錢,連回家鄉聊城的車票還不夠,哪裡還有錢給女兒交學費!
孔繁森把工資中的相當大一部分用於幫助有困難的群眾,平時根本就沒有攢下幾個錢。他給群眾買藥,扶貧濟困時出手大方,少則百十元錢,多則上千元。他因車禍犧牲後,人們在他的遺體上找到的現金只有8元6角,在場的每個人都流了淚。
人物精神
孔繁森作為建國以來重大典型,被譽為"九十年代的雷鋒""新時期的焦裕祿""領導幹部的楷模""民族團結的典範"。他用真摯的愛民之情,赤誠的為民之心,強烈的富民之願,譜寫了具有最樸素的普世價值和人文情懷,閃爍着不朽的文明之光、人性之光和理想之光。今天我們從普世價值的角度認識和傳播孔繁森精神,大力倡導愛人、幫人、關心人的人生價值觀,對構建和諧社會,促進世界和平與進步大有裨益。
常言道: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榜樣力量來自哪裡?來自於榜樣的真實,來源於崇高的人生境界和強烈的精神感召力。他們陶冶着我們的情操,淨化着公眾的心靈,讓我們想起他們,胸中就有浩然正氣油然升起。孔繁森精神是民族優秀文化、革命文化、現代文化相結合的價值體現,是民族精神和黨的優良傳統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升華。和很多傑出的民族英雄一樣,孔繁森不僅獲得了相同信仰、相同組織的尊崇,還難能可貴得到了其他民族甚至我們敵人的尊敬。一位美籍女士在北京聽說孔繁森的事跡,當場拿出幾萬美金,委託在場的領導轉交給王慶芝,後來還寫來了熱情洋溢的致敬信。
孔繁森身上體現的勵志榜樣永遠是我們國家和社會的寶貴財富,他當年自動自發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困難、最艱苦的地方去幹事創業,正是我們時代的呼喚,也是今天青少年理想信念的真諦。孔繁森從部隊到地方,從魯西到阿里,踩出一條閃光的人生軌跡。當有些人把羨慕的目光投向西方,夢想用美元鋪墊所謂燈紅酒綠的理想生活之路,他卻跨越萬里關山走向艱苦的青藏高原;當一些人挖空心思,奔走於個人的生前之途,他卻埋頭耕耘雪域邊關;當一些人深陷金錢物慾的泥潭,用撈取人民的血汗去經營自己的安樂窩時,他卻用自己的工資幫助那些困難的群眾。為了那裡的人民,他獻出了金錢、鮮血、健康乃至生命,穿着帶補丁的內衣離開了他眷戀的土地和人民!
一個前進的時代,總有一種奮發向上的精神;一個發展的民族,總有一種積極進取的意志。偉大時代造就偉大人才,偉大人才孕育偉大精神,偉大精神塑造民族之魂。每當社會變革處在突飛猛進的時期,總有一大批先進分子站在時代的前列,代表着社會前進的方向。孔繁森就是一個站在時代前列的先進人物,孔繁森精神既是齊魯文化孕育的碩果,也是共產主義道德滋養的結晶,代表和體現着我們時代精神的精華。致敬英模,銘記歷史,不僅是一個國家的飲水思源,更是要延續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從歷史財富中尋找源頭,從社會進步中汲取力量,從一代一代的奮鬥中獲得啟示。今天,對孔繁森最好的紀念,就是把孔繁森精神外化為加快發展的不懈動力、轉化為科學發展的具體措施、細化為又好又快發展的實際行動。
成就榮譽
1979年開始,他兩次進藏工作,勤政為民,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民族團結。1992年底孔繁森第二次援藏工作結束後,被任命為阿里地委書記。為了摸清情況,探索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路子,跑遍了全地區106個鄉中的98個,行程8萬多公里,與藏族群眾結下了深厚友誼,被稱為「新時期的雷鋒」「90年代的焦裕祿」。他的英雄事跡和崇高精神,激勵和影響着廣大中華兒女投身改革開放事業,自發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困難、最艱苦的地方去幹事創業。
為紀念孔繁森、發揚孔繁森的無私奉獻的精神,中共聊城地委、聊城地區行署,中共西藏自治區黨委,中共山東省委、山東省人民政府,先後作出向孔繁森同志學習的決定。《人民日報》發表《向孔繁森同志學習》的社論。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長喬石,先後為孔繁森題詞,對孔繁森同志給予極高的評價。中共中央組織部追授孔繁森"模範共產黨員""優秀領導幹部"的稱號。
1994年9月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稱號。
1995年4月24日被追認為全國先進工作者。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中央統戰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解放軍總政治部等11個部門聯合組織的"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活動中,孔繁森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孔繁森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並獲評黨員領導幹部的楷模。 [2]
個人名言
老是把自己當珍珠,就時常有怕被埋沒的痛苦。把自己當泥土吧!讓眾人把你踩成路。
一個人愛的最高境界是愛別人,一個共產黨員愛的最高境界是愛人民。 [3]
人民政府的幹部,要為人民辦事,不想着人民,不為人民服務,就不要到人民政府來工作。人活在世上不容易,生命有限,但是要活的有意義,活着就要干點事,讓社會和人民在你身上得到點東西,否則就沒有意義了。
為人民服務是所有價值觀的最崇高的思想價值觀,因而必然是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的基石;在社會變革劇烈的今天甚至今後,完全的消費主義和功利的物質主義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破壞着我們的價值觀,孔繁森依然是這個時代的道德楷模,已成為每個立志于振興中華的國人永遠學習的碑帖之一。孔繁森同志已經離開我們15年了,但他的精神所具有的價值力量卻始終光芒四射,照耀各個地方、穿越各個時期,成為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同時,他的業績已經開始被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所了解和欽敬。完全可以說,孔繁森同志及孔繁森精神是聊城的也是山東的,是中國也是世界的,是歷史的也是現實未來的,是生動具體的也是廣泛深刻的,不因歲月塵封而失色,不因時代變遷而黯然,不因地域差異而淡化,具有巨大的歷史震撼力和時空穿透力,在歷史發展進程中始終屹立在人民心中,始終迸發着真理的力量,始終煥發着奪目光彩。
孔繁森紀念館坐落在中國江北水城(聊城)碧波蕩漾、風光秀麗的東昌湖畔,1995年7月4日經中共中央宣傳部批准建館,1995年9月10日正式開館接待觀眾。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坐落在東昌湖西北隅。為紀念領導幹部的楷模孔繁森、弘揚孔繁森精神,1995年7月4日,中共中央宣傳部批准建館,9月14日正式開館。館占地面積約1.0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400平方米。館高15米,外形為雙重檐、四周為換廊式結構。
視頻
《人民的好公僕--孔繁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