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門拳
孔門拳是傳統拳術中南拳之一。起源於湖北大冶市,早期的傳人是大冶水南灣的曹同勝。曹同勝出生於清乾隆初期,自幼刻苦練武,孔門拳的所有內功和十八般武藝一一精通,以力氣過人、武藝超群聞名一方。
孔門拳,2009年被黃石市政府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1]。
目錄
起源傳說
一說:相傳由明末清初由員外孔庭章自創。
二說:由明末清初,大冶人嚴伏創立了武當派孔門功夫,流行於大冶(包括黃石、鄂州)、陽新 贛北一帶。嚴伏是一位道人,傳子嚴龍、嚴虎。
三說:此拳身法如猿猴,故尊孫悟空為祖師,又稱空門。後傳道人孔佐停,孔佐停對拳勢作了改進,故稱孔門。並迅速以鄂南、鄂東、贛北為中心,向全國輻射,廣泛傳播。很快成為湖北省,乃至中國的一大武術流派。 孔佐停為大冶與陽新(又稱興國)交界處人氏。
作為一門遊戲的拳種,該拳拳法剛勁,步法沉穩獨特,跳落歸膝似鶴翔,動作靈活賽猿猴。攻防範圍不出丈余,適於近身搏鬥。手型有鳳眼、龍爪、標手等;步法有馬步、弓步、龍形步等;腿法有飛尖、掃堂、烏龍絞柱等。孔門功夫有精深的小手、閉氣之術,以及小擒拿之術。各代明師都要擇徒專門傳授。
孔門拳在陳貴、殷祖、靈鄉、金山店、保安、還地橋、大箕鋪、劉仁八等地較為流行。
發展過程
1956年以前,鄂州市有一部分鄉鎮就屬當時的大冶縣。所以說,大冶為孔門拳的發源地。
曹同勝一生以練武授徒為樂,他的徒子徒孫輩不乏名人。其名徒一為保安(地名)的張拳師,常出入長江一帶為人保鏢,因保鏢從未失手,加之輕功超群,故被江湖人送外號「飛天蜈蚣」。曾被湖北台錄製為第一掛刀護衛的陳新提也是曹同勝的徒弟,他尊師重道,崇尚武德,在江湖上人緣極好。曹同勝最得意的徒孫是還地橋人胡加榜。以拳重力沉人稱胡鐵砣的胡加榜是孔門拳最著名的拳師之一,他分別從胡茂修和陳新提那兒學過孔門拳,藝成後,曾在武昌辦過濟世堂。胡鐵砣平素喜歡以武會友,一次,與一位雲遊道人交手時,胡鐵砣使盡全身所學都無法取勝,便虛心從道人那兒學習內功和發力技巧,使其拳藝日臻精湛完善,發拳柔化剛發,吞吐自如。為了讓孔門拳更加完善,在掌握了孔門的正山、下山、龍虎鬥、八折等八套孔門主拳後,胡鐵砣又增創了雲燕半套,故孔門拳至今有八套半之說。和陳新提一樣,胡鐵砣也是將孔門拳經武漢傳遍大江南北的重要拳師之一。
晚清官至一品的振威將軍敖天印也是孔門拳的重要傳人,1824年出生在大冶四棵王壇村一個農民家中。雖然家境貧寒,年幼時寄養在兄嫂家中當放牛娃,但敖天印從小懷有報國救民的雄心壯志。在地方孔門名拳師的指點下,他習文練武,練就了一身超人的武功,學到不少兵法。29歲時,敖天印投入軍營,南下台北,北上邊疆,轉戰廣東、安徽、河南十餘省,外抗入侵之敵,內掃土匪盜寇,屢建奇功,成為晚清文武全才的大將。
近代孔門著名拳師中,最傑出的代表是肖步贏(1875年-1945年)。肖步贏又名步雲,字大洲,號天長,出生於大冶殷祖秦家莊一個武術世家。
肖天長自幼從父親肖宜芬那裡承襲家傳孔門拳,12歲師從名拳師盛邦棟,常以5個鐵沙包裹於前胸及四肢,負重行走習以為常,且重量日益增加,勤學苦練18年,學成後縱跳奔跑,矯健異常。30歲時,肖天長又拜武術名家肖大成為師,苦學內功氣功,藝成後能將一把90斤大刀舞得水潑不進,丈余高牆輕縱即過,揮掌能使十尺開外的燭光熄滅。
當代代表性傳承人有尹德甫師傅的幾位徒弟,如柯有才、戴煒等。柯有才自幼練習孔門拳,在尹德甫師傅的指導下,他除了學習拳法套路外,就是苦練孔門硬氣功「鐵羅漢」。經過30餘年的刻苦訓練,如今,只要他一氣貫丹田,就能渾身堅硬如鐵,一般的刀砍斧劈都難傷分毫。曾獲得「灌頂推車、咽喉頂車、單手握最重銅筆懸腕寫字、世界上最重銅鞋走路、腹臥鋼叉」等五項世界吉尼斯、扛旗世界記錄。戴煒曾榮獲「2008年大冶市傳統武術氣功表演賽」中拳術、器械一等獎[2]、「新獬豸杯」第十三屆香港國際武術節器械一等獎、拳術三等獎。
視頻
孔門拳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湖北傳統武術之湖北武術拳種大全,古武網,2020-03-11
- ↑ 孔門拳的發展源流,才府,201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