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新華字典》是中國第一部現代漢語字典,1953年在《伍記小字典》的基礎上由新 辭書社編撰而成,主編魏建功。《新華字典》最初的版本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後由商務印書館出版。《新華字典》是新中國成立後出版的第一部以白話釋義、用白話舉例的字典,歷經幾代上百名專家學者10餘次大規模的修訂,重印200多次,到21世紀初,成為世界出版史上最高發行量的字典,也是最有影響、最權威的一部小型漢語字典,堪稱小型漢語語文辭書的典範。《新華字典》是中國第一本按漢語拼音音序排列的小型字典。1953年新華辭書社編,主編者為語言文字學家魏建功(1901~1980)。1953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印行第一版,按注音字母順序排列;以後續有修訂,改用漢語拼音字母順序,轉由商務印書館重排出版。《新華字典》是新中國成立後出版的第一部以白話釋義、用白話舉例的字典,也是迄今最有影響、最權威的一部小型漢語字典,堪稱小型漢語語文辭書的典範。《新華字典》第十一版已於2011年7月出版發行。在最新版本的《新華字典》中,新增了800多個正字頭,另外,還增加了1500多個繁體字和500多個異體字。

目錄

字典的來歷

我們學習遇到難字,找本字典查查,十分方便。誰發明的「字典」呢?古代,很早就有「訓詁」之類的文辭註解,更有《說文解字》之類的書籍,但是真正叫成「字典」的,並非很遠的古代,是從清康熙年間才開始的。 康熙皇帝曾責令下屬編纂一本包括所有漢字的書,編成之後,康熙非常高興。他說,這書「善美兼具,可奉為典常」,讚揚此書可當作常備的經典法則。字之典常,被人們縮減之後,造出「字典」一詞。康熙很喜歡這名字,就將這部收入了四萬多字的書,命名為《康熙字典》了。 康熙是位功勳卓著的大帝,他主持朝政,嚴懲貪污,平亂拓邊,擴展版圖,可謂日理萬機事務繁忙,為什 麼有暇責人編字典呢?這源自一個對他教訓極深的文字故事。 康熙是滿族入關後的第二君,他主張滿族官員必須學好漢文漢語,否則不可治國,他自己也積極帶頭學習。但是有一次,他的屬下招安了一個江湖豪俠叫石鑄,康熙親自召見這俠客。在當着文武百官念名字的時候,皇上的漢文出了紕漏,他不識石鑄的「鑄」字,拆開了念成「金壽」。石鑄跪在堂下說「臣石鑄叩拜聖上」時,康熙才知道「鑄」的讀音。 事後他立即傳旨,責令翰林院組成龐大的編纂班子,用十年工夫,編成了空前巨著《康熙字典》。[1]

編撰歷程

《新華字典》是中國第一部現代漢語字典。最早的名字叫《伍記小字典》 。但未能編纂完成。 1950年5月23日,葉聖陶向北京大學商調該校中文系系主任魏建功到國家出版總署編審局,籌建主持「新華辭書社」,着手《新華字典》編寫工作。 1950年10月,隨着新華辭書社的正式成立,《新華字典》正式開始重編。其凡例完全採用《伍記小字典》。主編者為語言文字學家魏建功。 1951年8月,《新華字典》初稿結稿, 1952年7月11日,金燦然葉聖陶魏建功等共談重新改定後的《新華字典》印發的部分徵求意見稿。 1953年7月6日,正式發到印刷廠排字。 1953年12月,北京第一次印刷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新華字典》按注音字母順序排列。 1954年7月初,進行首次修訂,改音序排列為部首排列。部首排列的《新華字典》1954年11月付印,發行20萬冊。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華字典》由魏建功寫書名。 1956年新華辭書社併入中科院語言研究所(現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以後續有修訂,改用漢語拼音字母順序,《新華字典》也轉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1966年文革開始,《新華字典》的版被毀。周恩來總理指示「一定要有字典」後,1971年商務印書館從咸寧幹校抽調了一批有經驗的老專家回京,做了《新華字典》的修訂工作。從1971年到1992年中間的20年,《新華字典》的組織修訂和維護完全由商務印書館自己負責。 1998年商務印書館有了專有出版權的意識,把全國印刷權收回。每次《新華字典》開印都是50萬冊、100萬冊。 截至2009年,歷經幾代上百名專家學者10餘次大規模的修訂,重印200多次(其中商務印書館印製了20四個印次),總發行量突破4億冊,為當時世界出版史上字典的最高發行量。 截至2011年7月,共發行十一個版本。

出版背景

新華字典,顧名思義,就是新中國出版的字典。 1950年5月23日,國家出版總署副署長葉聖陶馳函北京大學校長,商調在該校中文系當系主任的魏建功到國家出版總署編審局來籌建主持「新華辭書社」,着手早有計議的《新華字典》編寫工作。此項工作,不僅是魏建功、葉聖陶等人計議中要幹的事,也是「新形勢」的急需。——「新政權」得有自己人弄出的普及性字典,讓「新社會」的讀者廣泛使用。 不出1個月,魏建功在北京大學的職務得以解除,來到國家出版總署編審局組建「新華辭書社」。起初,所謂「新華辭書社」只有魏建功和蕭家霖2個人,不久蕭家霖的夫人也加入了,再後來杜子勁又加入了。似乎早期「新華辭書社」就只這麼幾個成員,葉聖陶代表國家出版機構「領導」着這個「新華辭書社」。 「新華辭書社」的工作於1950年8月10日正式展開了之後,同年10月9日下午,「人民教育出版社」才召開「成立會」,葉聖陶兼任社長,實際也成為《新華字典》的終審。 1951年3月17日上午,「新華辭書社」開社務會議,議定《新華字典》與1951年9月底完稿。這個時間要求倒是達到了,該年8月29日下午3點「新華辭書社」舉行社務會議時,《新華字典》初稿早已結稿,但修訂進度甚緩。為了趕速度,社內同仁的工作有所調整。調整之後,仍處於緊張狀態,1951年11月29日下午的社務會議,再次鼓勁,力爭1952年6月修訂完工,年底出版。 這一次的規劃落空。 1952年7月11日,金燦然、葉聖陶、魏建功等共談重新改定後的《新華字典》印發的部分徵求意見稿,結果都發現問題多多;讀者對象不明確、體例有點亂等等。更要命的是雖說「新華辭書社」已「發展」至十多個人,但能動筆寫稿的人極少,魏建功、蕭家霖又都不寫稿,只做「審訂」工作,連葉聖陶也只好嘆氣:「欲求成稿之完善,實甚難。」 改、改,不停地改!到了1953年1月中旬,看終審的葉聖陶仍在搖頭:「字典總覺拿不出去,尚須修改。」這年的2月21日,魏建功再一次求助葉聖陶,讓他為「編輯同仁」講今後如何修改,力爭6月完稿、7月付排。 實際上,最後均由葉聖陶逐字改定,於1953年7月6日正式發到印刷廠排字。一星期後,由葉聖陶改定了魏建功、蕭家霖寫的《新華字典》宣傳稿。《新華字典》的排版格式是1953年7月17日下午商量一次,10天後又商量一次才定下來的。之後便是讀校樣。但在葉聖陶這裡卻是「流水作業」,他於1953年7月29日才把《新華字典》全稿審改完畢。8月22日,葉聖陶審讀魏建功和蕭家霖起草的檢字表,也覺不完善,28日與二位商量後才定。 魏建功寫的《新華字典》的《凡例》,也被葉聖陶判為「瑣瑣」、「達意不甚明暢」,又得改。 1953年12月4日《新華字典》終於完工,即將出版。總結《新華字典》初稿乃至修訂過程,葉聖陶覺得「計劃未前定,隨時變更,耗力甚多,而又未能作好」。1953年12月北京第一次印刷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新華字典》是依音序排列的,版權頁上說是一次印了十萬冊,但葉聖陶日記上寫的是300萬冊。[2]

歷次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 《新華字典》第11版 1953年10月初版 1954年第2版 商務印書館 1957年6月商務新1版 1959年5月第2版 1962年7月第3版 1965年第4版 1971年6月修訂第1版(版權頁即這樣標註,這一版沒有按版次順序稱為第5版,而是單獨稱為修訂第一版,通稱1971年修訂重排本) 1979年12月第5版 歷次版本版權頁(11張) 1987年12月第6版 1990年2月第7版 1993年7月第8版 1998年5月第9版 2004年1月第10版 2011年6月第11版(最新版)

定價策略

《新華字典》的定價一直是一斤肉的價格。1957年是1元,後來是7角,1998年版11元,2004年版12.5元。這裡有個典故,周總理曾經提議降低成本,所以,商務印書館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可謂絞盡腦汁,要好紙又要便宜,讓農村的孩子能買得起。當然,這種低價政策也符合商務的作風,商務的辭典定價普遍很低。

世界紀錄

《新華字典》是一本神奇萬能的書!2016年4月12日,世界權威的紀錄認證機構吉尼斯世界紀錄全球高級副總裁確認:《新華字典》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字典」和「最暢銷的書」。至去年7月28日,新華詞典出版了最新版本,這是自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第一個現代漢語詞典,全球發行量達5.67億本。它是新中國第一部現代漢語字典,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也是全球各國和地區漢語學習者的必備工具書。2018年10月19日,獲得「2018年中國版權金獎」。   馬克·弗里加迪說:「在過去的一年間,我們的團隊為這兩項紀錄進行了大量的數據調查、匯總、審核工作。」「這本小字典銷售五億餘冊可謂是驚人的成就,人們可以輕易想象出它在推廣漢語學習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中國出版集團公司總裁譚躍在接受採訪時說:「中國出版集團旗下有諸多歷史悠久的知名出版機構和著名出版品牌,商務印書館的《新華字典》就是其中的代表。這次獲獎本身就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一個縮影,反映了漢語的永恆魅力,彰顯了中華文化綿延不斷的影響力。」[3]

總結

《新華字典》凝聚着幾代學人的心血和智慧,伴隨着幾代人的成長,也影響了億萬民眾的語言生活,為中華民族的文化普及和教育事業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已成為中華文化的標誌性符號。 出版60多年來,《新華字典》曾榮獲國家圖書獎榮譽獎、國家辭書獎特別獎等多個大獎。2012年起,《新華字典》被教育部和財政部納入國家免費提供教科書範疇,超過一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用上了免費的《新華字典》。因其篇幅小、便於攜帶、內容豐富和語言平易,《新華字典》還成為各國人民學習漢語和中華文化的得力工具。[4]

視頻

百科古代文化「字典的歷史」

參考文獻